西岳史著 | 杜文玉主编《大唐东市文史宝典》出版(主编序)
书名:大唐東市文史寶典
ISBN:9787554151792
作者:杜文玉 主編
定价:268.00
出版社:西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11
装帧:精装
东市贵、西市富
唐代长安城商业的蓬勃发展
辐射带动着文化的兴盛更新
以多元形态渗透进日常生活的唐代文化
彰显出开放包容的时代风貌
也塑造着这座城市的品格与灵魂
西安曲江出版传媒策划出版的
《大唐东市文史宝典》
系统介绍了大唐东市相关的历史文化
全方位展现唐长安城贵族生活中的
衣、食、住、行
呈现最生动的唐朝生活图景
主编:杜文玉,中国唐史学会会长、陕西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唐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史论丛》(CSSCI来源集刊)主编,主要从事隋唐五代史的研究与教学,兼及宋史、历史地理学的研究。
编写组成员:鲍丹琼、龚国强、梁克敏、李霞、区玉莹、屈蓉、谢宇荣、张静
主编序
东市作为隋唐长安城中两处重要的市场之一,在那一段历史时期的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早在2008年,西安市规划局(今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就出台了《大唐东市规划策划》,以再现大唐东市的基本格局,展示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呈现昔日大唐东市的繁荣景象。经过10余年的努力,大唐东市遗址区目前已基本建设完成,国内第二个在原址上复原的集市类项目——大唐东市整体综合改造工程全面启动。为了更好地挖掘大唐东市的历史文化,展现其昔日风貌,我们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共同撰写了这部名为《大唐东市文史宝典》的书籍。
东市位于隋唐长安城的东部,万年县境内,在隋代称都会市,与西市东西遥遥相对。具体方位在今西安市咸宁路以南,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西安铁路局)以北,安东街以东,西安交通大学兴庆校区以西的范围内。作为长安城中重要的商业交易市场,东市南北长1000余米、东西宽924米,平面略呈正方形,面积达0.924平方公里、大体与西市相当。东市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其东北角紧邻兴庆宫、北面二门连接横贯长安东西的大街,沿大街向东,可出长安城的正东门春明门,向西可出正西门金光门。由春明门、金光门出入长安城十分便捷,分别通往东方与西方各地,来自各地的商贾前往长安经商,大都是从这两座城门进入长安城的。此外,东市离皇城的景风门较近,入此门就可进入尚书省吏部选院,因此来自全国各地的选人也多就近在东市消费。东市周围诸坊居住着大量的达官贵人与公子王孙,诸道进奏院也多分布在东市周围诸坊内。
东市的这种地理特点,决定了其商业特点不同于西市。东市商业共分220行。商业行会是古代商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产物,它是介于政府与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之间的中介组织,除了对政府负责外,更多的是服务、沟通、监督、协调同行业者,是一种民间组织。唐代实行同行而居,每个行都由众多的手工业作坊和商铺组成,据推算,东市约有店铺73000余家,因此规模是很大的。
东市商业的另一个特点是经营文化类商品者较多。如在敦煌藏经洞中就发现了“上都东市大刁家大印”历日1件、“京中李家于东市印”《新集备急灸经》1卷、“上都李家印”《崔氏夫人训女文》1件,这3件长安印刷品说明东市有印刷行业存在,其产品甚至远销到遥远的西北边疆。从文献记载看,东市也有书肆与笔行,即有售卖书籍与毛笔的店铺。东市还有制造和出售乐器的店铺,根据文献记载,东市周围的坊中有善制乐器者,东市内有卖胡琴者、琵琶名手以及表演百戏的艺人,文化生活十分丰富。东市还有幞头行和扇市,幞头作为一种头上用品,为社会上层人士的常用之物非社会下层尤其是农民使用之物;扇子不论是折扇还是团扇,都是古代文人学士或上层妇女的常用之物。从这些商品看,东市的服务象主要是社会上层人士。
以上情况与西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与东市所处的地理方位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其周围多居住着达官贵人以及各类官员,且与兴庆宫和皇城内的选院邻近,为了满足这些人的消费需求,销售这些商品的店铺多集中于东市。这也是长安城内宅第空间分布“东贵西富”的格局所引起的两市消费层次和商业功能的差异。
东市消费档次要高于西市。文献记载东市四面皆置有邸店,是商家囤聚货物之所,所谓“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市内有锦绣彩帛行、金银行、染行、药行等。在东市及其周边出土了大量的三彩武士俑、文官俑、仕女俑以及马、狗等动物俑,显然是作为明器出售,而能在墓葬中埋葬此类物品的多为官员、贵族,普通百姓是消费不起此类物品的。此外,东市考古还出土了大量骨器、骨料、石器、玉器、玛瑙、蚌饰、玻璃器饰、铜器等,反映了东市内有生产与销售这些商品的作坊与店铺。这一切都是东市消费水平不同于西市的特点。
东市的街道较西市稍宽一些。考古发现东市的街道一般宽30米,西市街道宽16-18 米,东市街宽约为西市的2倍。这说明东市在最初规划时,其街道就有意设计得比较宽,以方便官僚贵族采买消费,同时也能容纳更多的人流。东、西市街道设计的这种区别,反映了当时统治者更加重视东市建设的态度。
需要说明的是,东、西两市诸行的名称,从文献记载看很多都是相同的,说明商业的发展毕竟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故两市商业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在经营种类上却有着极强的趋同性。此外,从文献记载看,西市商业似乎还要更加繁荣一些,主要与其位于长安城西,可以同西方的丝绸之路直接相连,有大量的胡商参与西市的商业经营密切相关。这一点也是不容否认的。
虽然西市与丝绸之路贸易关系密切、然东市与丝路贸易以及文化交流也并不逊色,在其周围也形成了胡人聚集圈,其人多来自葱岭以东的于阆、龟兹、疏勒等国以及中亚昭武九姓和西亚波斯诸国,包括往来于丝绸之路的胡商、各国的贵族与朝贡使者、传教僧侣、各国的质子、艺人或者已经入唐定居下来的外籍人士等。有名有姓的人员也不少:如尉迟青,于阗人,在德宗朝官至将军;发动安史之乱具有中亚血统的安禄山,先后住在道政坊和亲仁坊,均与东市相邻;在唐做官的阿义屈达干,居住在胜业坊;吐蕃内大相论莽热降唐后,居住在崇仁坊。此外,还有居住于安邑坊的康文通与李景裕、胜业坊的史曜、兴宁坊的史思礼、开化坊的李元谅、靖恭坊的李素与史孝章、永乐坊的康志达崇仁坊的石忠政以及常乐坊的何少直等。东市的胡商数量也不少。一般来说,在西市定居和活动的胡商应该是多于东市的,但是居住在东市及其周边的胡人社会地位较高。这一点与长安城内“东贵西庶”的居住特点完全吻合。东市除了与丝路沿线各国进行商业贸易外,还有文化方面的交流,比如宗教、乐舞、绘画等方面的;外来的生活习俗也对长安有较大的影响,东市及其周围就有不少贩卖胡食的店铺。值得注意的是,东市还与海上丝路有一定关联,尤其是吐蕃占据河西、陇右后,陆上丝路一度受阻,通过海路入唐的各国贡使、商旅进一步增加,其中许多人都与东市建立了这样那样的关系。至于来自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的人唐之人,更是持续了有唐一代。
东市及其周边在长安文学、艺术、民俗等方面也具有较大的影响。由于东市周边居住着许多文人学士,其中不乏著名的诗人,再加上入京赶考的士人与参选的选人,遂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环境,许多唐诗都涉及东市及其周边的人文风貌。一些俗文学如传奇、俗讲,或者有对东市的描写,或者在东市周边寺院表演。其中还有一个趋势值得重视,就是在唐代文学中有关商人(包括胡商)与商业的描写愈来愈多,对后世了解唐代社会生活、商业经济、商人生存环境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在东市周围诸坊居住有不少艺人,其中不乏来自丝路沿线各国的艺人。东市旗亭酒楼往往载歌载舞,在胡人开的酒楼里常有胡姬歌舞助兴。所有这一切,都是长安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东市的贡献不可低估。
东市如此重要,但是学界对其的研究却比较少,除了几篇有关长安城考古的文章中提到过东市外,再就是有几部日本学者撰写的书籍,如足立喜六的《长安史迹研究》、妹尾达彦的《长安的都市规划》、佐藤武敏的《长安》等,也涉及东市。还有一些论文涉及东市,然真正以东市为主题的论著却极少,而且仅涉及东市某个方面,全面系统的论著至今尚未出现,关于这一方面的情况,可参见本书的第十编“学术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大唐东市文史宝典》一书的撰写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不仅可以使读者了解东市的详细情况,增加文史知识,而且可以为进一步研究东市提供丰富的资料。
本书成于众人之手,是集体合作的产物,因此有必要将参撰者及其所承担的任务交待清楚,一是表明撰者的著作权,二来也有文责自负的意思。具体分工情况如下:
第一编 概况 / 杜文玉
第二编 政治与城市制度 / 梁克敏
第三编 商业 / 梁克敏
第四编 东市与丝绸之路 / 谢宇荣
第五编 文化 / 鲍丹琼
第六编 图像 / 龚国强
第七编 文学 / 李霞
第八编 史料典籍 / 张静
第九编 名人 / 区玉莹
第十编 学术研究 / 屈蓉
第十一编 东市大事记 屈蓉
提纲编写及全书的统稿由杜文玉承担。
杜文玉
2021年7月25日
讲座信息 | 杜文玉:从唐墓壁画“客使图”所想到的——谈长安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及影响
讲座信息 | 杜文玉:期刊主编谈学术选题与学术规范——以历史研究为例
讲座信息 | 杜文玉:夏州李氏政权与西北地缘政治——以唐末五代时代为中心
西岳史著 || 杜文玉《夜宴——浮华背后的五代十国》(增订本)出版
西岳史著 || 杜文玉、何志龙主编《长安与世界对话:唐都长安140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