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 | 《唐潮》第60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唐潮》第60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封面封底
2022年下半年刊封面
2022年下半年刊封底
内页及目录
内页
目录
内容摘要
校订本《册府元龟·外臣部》校勘献疑二则
黄乐唯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乐育书院 历史学1班
摘要:2006年由凤凰出版社出版的校订本《册府元龟》是我国古籍整理的重大成果,校勘精湛,标点准确,索引详尽,然出于种种原因校勘仍有未尽之处。本文拟就校订本《册府元龟·外臣部》所见两处问题进行考订与商榷:一为漏校:“张玄遇、曹仁师、麻仁节等与契丹万斩战于四峡谷口”中“四硖谷口”当为“西硖谷口”;二为误校:“夏官尚书王孝杰、右羽林将军苏宏晖领兵五万”中“五万”当为“七万”。
关键词:校订本;册府元龟;校勘;营州之乱
经史之间:《春秋》“跻僖公”所涉昭穆相关问题再认识
赵文婷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2020级历史学(师范)班
摘 要:关于《春秋》“跻僖公”一例所涉及的昭穆问题,由《春秋》三传解经语的差异引发后世聚讼。三传及其注疏实际上都认同以昭穆为喻之说,但《公》《穀》二传的解读存在矛盾之处,由此引发对先秦文献中“昭穆”与“昭穆制”的区分及其中史实书写与经学建构的探究。实际上先秦所谓之“昭穆”仅指辈分关系,“昭穆制”为后儒想象与演绎的制度。故“跻僖公”一例发生之际并无昭穆制,注疏家以后起之昭穆制解读前代之昭穆,难解之下也偏离了历史真实。此例中关于昭穆的相关问题实为后世经学家出于政治伦理等因素的考量建构而来,从中可见史学与经学观念之调和。
关键词:跻僖公;昭穆;春秋三传;经学建构
议会政治视角下的英国1956年《清洁空气法案》
祖佳森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世界史 2020级本科生
摘 要: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爆发,英国政府与社会不得不重视日趋严峻的空气污染问题。但相关清洁空气立法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在经历了“比佛委员会”的成立、《伦敦城市(各权力)法案》的颁布和“纳巴罗条例”的出台后,保守党政府才勉强开始立法工作。而在法案的修订过程中,保守党和工党亦围绕法案的诸多方面展开辩论,不同党派的议员也出于不同的利益抉择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多样作用。最终,议员基于普遍共识达成有效妥协,在1956年最终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案》。在这一立法进程里,两党也展开了对英国环境政治领域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1956年《清洁空气法案》;比佛委员会;纳巴罗条例;英国环境政治
从行刑者到祥瑞:林邑入唐贡象的形象演变探析
——兼论动物传播视域下的唐代海路文化交流
徐 畅
中央民族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2020级强基班
摘 要:“国际性”是唐朝的基本特征,其时经由海路而进行的文化交流已蔚为大观。本文聚焦林邑贡象入唐之事,以象为切入点,爬梳史料、结合扬·阿斯曼等人的文化记忆理论与动物传播史的观点,剖析大象在唐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印度、林邑和唐王朝所发生的形象演变及其背后的文化交流问题。本文认为贡象由行刑者到祥瑞的形象演变受社会形态、宗教、文化记忆及统治者意志等因素的影响,其背后隐含着唐代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诸民族对大象的不同诠释过程。并由此探讨以象为媒介的文化互鉴融通,指出各民族对动物传播所带来的符号象征等文化意涵之态度由其所处社会状况和现实发展需要决定。贡象及更广泛的动物流动,沟通并丰富了海路沿线地区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在为唐人赖以为豪的宏大地理格局观念、广博的域外文化视野添砖加瓦的同时,亦成为唐代兼收并蓄之精神、民康物阜之气象的鲜活例证。
关键词:唐代;贡象;形象演变;海上文化交流;动物传播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句异文考辨
曹黎涵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文献2001班
摘 要:《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首句在《唐诗三百首》《太平广记》《白居易集》中等书中都作“离离原上草”,《幽闲鼓吹》却作“咸阳原上草”。本文通过比勘异文,综合利用本校、他校、理校等方法,最后得出此诗首句最初应作“咸阳原上草”。
关键词: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从《史学要论》看李大钊的史学思想
陈诗腾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师范)2001班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变动剧烈。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王朝统治的结束、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社会各阶层进一步开阔视野,对民族的前途命运展开进一步的思考。这一时期的历史学家中,一部分人选择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来思考历史学的发展问题,李大钊是其中最主要的代表。李大钊于1924年出版了《史学要论》一书,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书中分六个章节清晰简明地阐述了“历史”的真正内涵、历史学的性质、历史学的系统、历史学在科学中位置、史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以及历史学的社会功能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完整地表现出李大钊个人的史学思想体系,促使李大钊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南朝直卫主帅考
王子烨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2021级新文科班
摘 要:南朝直卫主帅多见于南朝诸史,主要包含直殿主帅、斋帅(直斋)、直后、直寝等职,为直閤将军统领。由于没有品秩,直卫主帅的地位更类似唐代“使职”。在南朝不同时期出任直卫主帅者身份也不一。但整体而言,直卫主帅多以边郡武人任职,少有文士出任。东宫直卫主帅还存在有与东宫卫率分权情况,此外东宫直卫主帅与宗王府主帅还有监视太子与宗王的职能。
关键词:南朝;直卫主帅;虚散化
启民可汗卒年史书记载的文本分析
李郭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历史学院 2022级硕士班
启民可汗(599—?),本名染干,都兰可汗(588—599)时代的地方性小可汗,号突利可汗。其卒年诸书记载多有抵牾,前辈学者已有论及,然聚讼纷纷,尤需考辨。
试论《史记》中的“让国”文本及其历史意义
黄宇迪
陕西师范大学 文学院 新文科汉语2001班
摘 要:司马迁具有鲜明的“尚让”思想,在《史记》的本纪、世家、列传首篇写到了尧、舜间“禅让”与吴太伯、伯夷“让国”等事迹。《史记》中的“让国”书写来源丰富,如文献典籍、传说故事、现实政治等。这些书写的直接思想来源是儒家“尚让”“尚德”思想,又保存了孟子的“天命”与“民本”相结合的观点,还吸收了墨家“尚贤”主张,并具有现实关照的动机。《史记》中的“让国”书写推动了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再认识,又对后世“仪式化”的“禅让”产生深远影响,并具有重视民本的思想意义与推崇礼让的精神价值。
关键词:“让国”;《史记》;儒墨结合;历史意义
往期推荐:
新刊 | 《唐潮》三十五周年纪念专刊(总第59期)目录及内容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