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岳史风 || 牛志平:永远的师表:写给我的导师牛致功先生

唐潮杂志
2024-09-14

永远的师表

写给我的导师牛致功先生

牛志平

我是陕西师大的学生,离别母校已数十年之久,现已进入七老八十的耄耋之年。随着岁月的流逝,我对母校,特别是对耳提面命,引导我走上学术之路的导师们的感恩和思念与日俱增。

非常庆幸,我的三位导师之一的牛致功先生仍然健在,现年97岁高龄,还不时出现在一些学术场合。值此龙年春节到来之际,我衷心祝愿我的恩师牛先生健康长寿!

回顾与先生相处的日子,往事历历在目。我是陕西师大的首届研究生。1979年9月,我以37岁大龄学生的身份,从山西阳泉来到陕西师大历史系报到。初见仰慕已久的诸位导师,我的心情非常激动。那年唐史考生二十多名,只招了我们两个学生。两个学生,由三名导师培养,而且是全国泰山北斗级的专家史念海﹑黄永年和牛致功教授,我们俩人真是受宠若惊,三位导师慈祥﹑儒雅﹑达观﹑厚道的气质至今记忆犹新。

由于是首届招生,导师们专门为我们制定了严格的教学计划,并作了明确的分工。读研期间,导师们的言传身教耳提面命,不仅使我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特别是在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上,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史念海先生常以顾颉刚先生的名言教导我们:“只有劳而不获,没有不劳而获。”勉励我们严谨治学,坐得了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黄永年先生强调,论文一定要有真知灼见,求真求新,没有新意的文章,宁肯不写。牛致功先生以他一生刻苦埋头治学的经验,为我们树立了楷模。他常语重心长地说:“老实人不会吃亏,只要肯下功夫,坚持下去,没有不成功的。”对于导师们的谆谆教诲,我铭记在心并努力付诸实践。

研究生毕业后,我荣幸地留校在唐史所工作。能与三位导师在一起工作,实为三生有幸。当时所内人员不多,天时地利人和,科研成果丰硕。最初我研究政治史,围绕唐代宦官发表了几篇文章。在读书过程中,我随时向导师们请教,受黄先生牛先生的启发引导,我发现唐代社会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好多方面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只要深入发掘,大有文章可做。比如我的第一本小册子《唐人称谓》,就是在听黄先生讲课中受到启发而动手的。后来把精力投入唐代婚丧、生老病死、观念习俗的研究,与牛先生的鼓励指导是分不开的。我曾用两三年的时间,浏览史料,分门别类制作索引卡片,拟定了十五六个题目,然后一篇一篇做起文章来。那段时间,可谓顺风顺水,写一篇发一篇。刊物的规格从学报、省刊到国家级如《历史研究》等。在此基础上,我又陆续出版了几本专著。

读研之前,我是一名地方小报的记者,从未写过一篇像样的学术论文。要不是来到陕西师大,又遇上著名的三位导师,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能进入学术界,更不要奢望什么专家教授的头衔了。

牛志平、牛致功、赵文润

我于1994年调到海南,虽仍在高校,但因兼任行政工作,学术成果大不如前,深感辜负了导师们的期望,常怀愧疚之心。与此同时,思念感恩导师们的心情也与日俱增。

我与致功先生还有一种特殊的情怀:我们既是同姓,名字中又有一个字是谐音(致与志),脾气性格也颇相似。有学者误以为我俩不是父子,也可能是兄弟。对此,牛先生常会这样解释:“我们俩一个河南牛,一个山西牛,不是一家,胜似一家。”说得太对了。先生既是导师,又是朋友,更胜似我的亲人!

多年的交往,致功吾师留给我最突出的印象是:和蔼可亲,谦虚谨慎。勤奋刻苦,著作等身。求真务实,不图虚名。无私奉献,提携后人。最令人感动的是,先生在耄耋之年,笔耕不辍,大著频出,死而后已。平生节俭,捐资百万,设立“隋唐史研究传承奖”,恩泽所惠,功在千秋。

先生讲述自己的一生是“勤勤恳恳教书,时时刻刻学习,认认真真著述,平平淡淡生活”。语言朴实,看似平凡,但平凡因他的忘我无私和终身的奉献而伟大。

最后,我要奉献给先生的一句话是:“牛不仅是您的姓,更是您为人的化身。”先生的“牛”,正契合了习主席倡导的“三牛精神”。先生的一生,不正是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创新发展的拓荒牛,以及艰苦奋斗的“老黄牛”的真实写照吗?

记得前几年,我曾为先生写过一首短诗,兹抄录于后,以表敬意。


记得一位朋友说过:
“不要等到爱人离开了才去想他,
不要等到父母不在了才去孝他。”
值吾师八十华诞之际,
学生远在天涯海角,
将深深的思念与祝福遥寄。

一副花镜满头白发,
深邃的目光慈祥的面庞,
山一般挺拔的脊梁,
海一样宽阔的胸膛,
这便是铭刻在学生脑中
先生的形象。

您来自唐玄奘的故乡,
自幼孤贫生活艰辛,
种地当兵而后上学,
励志勤勉奋斗终生。
硬是凭着一股“牛”劲,
赢得了著名教授的美称。

您学识渊博论著等身,
用毕生的精力教书育人,
在我的论文中有您的批语,
在我的答辩会上有您的点评。
耳提面命十数载,
师生情谊似海深。

您虚怀若谷旷达乐观,
不是由于您拥有得很多,
而是因为您计较的很少。
与世无争与人为善,
诸事尽力而为尔后顺其自然,
这是何等崇高的理念。

楷模之光及于永远,
恩泽所惠山高水长。
无论是飞黄腾达,
抑或是浪迹天涯,
学生对老师,
永远在怀念和敬仰。


您的学生  牛志平  敬上

2024年春节前夕















往期推荐:


西岳史风 | 学高德劭 润物无声——牛致功先生访谈录

西岳史著 || 牛致功著《安禄山史思明评传》再版

西岳史风 || 介永强:牛致功先生的仁者风范

西岳史风 | 赵姜圆:燃己之红烛 照国之大道——访牛致功教授有感

西岳史风 | 吕晨晖:经书济世长 鸿绩感怀久——访牛致功教授有感


图文来源/唐史论丛公众号

责任编辑/张梦晨

审核/冯立君、胡耀飞、王子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唐潮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