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文言文比较阅读题2019

蜗牛 部编初中语文集萃 2021-04-30


江苏省常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二、文言文阅读

7.阅读两组文言选段,完成各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我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慍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史记•孔子世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注释】①拜礼:拜见并接受聘礼。②中诸侯之疾:切中诸侯的弊病。③所设行:措施和作为。④用事:当政,掌权。⑤徒役:服劳役的人。⑥穷;走投无路、困厄。⑦滥:不加节制,乱来。(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曲而枕之 

②威武不能 

于城父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 

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①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②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3)在陈蔡被围,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孔子为什么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请结合甲乙两部分材料加以综合分析。(4)对甲、乙两组文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称赞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B.孟子认为符合仁、礼、义的策略才是“正道”,所以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C.在几段选文中,对“贤者、士、仁者、君子”这几种人的道德要求是趋向于一致的。D.选文中“安居、小人、存心”三个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我们最常用的意思相同。

(1)①手臂自肘到腕的部分;②使…屈服;③驻军、驻扎;④弘,广大。毅,强毅;⑤批评、指责。

(2)①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②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3)孔子在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很好地阐释了“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气节,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4)D。

 

2019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卷

【三】 (15 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亲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注】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③狎:亲昵,亲近。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所以:            (2)未尝不叹息痛恨     痛恨:          

  (3)陛下亲之信之    愿:              (4)于物           私:          

(5)今则不         然: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语。(4 分)

  (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

16.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4分)

                                                                                

[三] (15分)

13. (5分) (1)这里表示原因(2)感到痛心、遗憾(3)希望(4)用私情(5)这样(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14. (4分) (1)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2)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5. (2分)汉室之隆 立身成败(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6. (4 分)①品行端正,有名声,有气节②对朝廷忠诚, 以死来报效国家。(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

 

2019年福建中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别来无一日不奉思。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不知其  旨:_______   (2)然后能自   反:_______   

(3)诚能如    是:_______   (4)令心意不驰   :_______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分)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2分)

 

9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二)(16分)

6.(4分)(1)味美(2)反思,反省(3)这,这样(4)跑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7.(3分)B

8.(5分)

(1)(3分)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2分)(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9.(4分)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说明:意思答对即可。

 

2019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

(三) 西湖美景古来共谈,请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 8-11 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来源:%中*&教网@~]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湖心亭看雪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8.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2 分)

(1)浅草才能马蹄[来源:&中*教%#网~]

(2)天云与山与水

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日更定矣 明辨

B.见余大曰   出望外

C.余强饮三大白而 具匠心

D.一小舟不遗

10.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3 分)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翻译:大雪下了三天,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翻译:  

11.同一个西湖,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间,看到的风光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根据诗文内容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4 分)

白乐天 满怀喜悦赏美景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 

8.(1)mò

(2)yǔ

【解析】(1)“没”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读为 méi 时:①无,如没有,没用;②不曾,未,如没来过;③不够,不如,如汽车没飞机快。读音为 mò时:①(人或物)向下沉,如沉没,没入水;②漫过,高过,如淹没;③隐藏,消失,如埋没,没落;④财物收归公有或被私人侵吞,如没收。

本句诗的含义为:路上浅浅绿草,仅能把马蹄遮盖。故读音为 mò。[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2)“与”也为多音字,有三个读音。读音为 yǔ时:①和,跟,如与虎谋皮;②给,如赠与;③交往,友好,如相与;④赞助,赞许,如与人为善。读音为 yù时,表示参加,如参与。读音为 yú时,同“欤”。本句诗的含义为:天和云和山和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故读音为 yǔ。

9.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关键字词的理解。A.是:代词,这;正确B.喜:都是高兴的意思C.别:辞别,离开;另外的D.余:我;剩下来的,多出来的

10.(1)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重要的句子,要注意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翻译。 

(1)大雪: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俱:都。

绝:消失。

应翻译为: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莫:不要。

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后转为对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还。

痴似:痴于,痴迷。痴,特有的感受,来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  特个性,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应翻译为: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1.白乐天春日(或“初春”“春季”等)满怀喜悦赏美景。

张陶庵冬夜无限惆怅遇知音(或“思故国”“寄幽思”“游西湖”等)

【解析】本题考查对联的基本规则和对这两首古诗的主题的理解。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字数要相等,词性要相当,结构要对称。所以和冬夜相对应的,再结合钱塘湖春行的写作背景,所以上联的空缺处可以填: 春日、初春、春季等词;下联中的空缺处与“赏美景”相对应,再结合湖心亭看雪的主题: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所以填遇知音、   思故国、寄幽思等都可以。

 

2019年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三)文言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l2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选自《答(与)谢中书书》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小石潭记》

8.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晓雾将(hé)    B.沉鳞竞(yào)   C.参披拂(cī)    D.然不动(tái)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五色交辉(    )   ⑵四时俱备(    )  

青树翠蔓(    )  俶尔远逝(    )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 

 ⑵潭中鱼可百许头。

11.甲乙两文都描写了水,请说说作者笔下的水有何共同特点。(2分)

(三)文言文阅读

8.C

9. (1)交相辉映 (2)四季(3)翠绿的藤蔓(翠绿蔓)(4)忽然

10.示例:(1)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2)中的大约有百来条。(石潭里的大约有一百来条)

11.清澈透明纯净

 

河南省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10分)

   (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二)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取。言如蓍龟,终身不易。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②操心制行:思虑行动。③孙氏:孙权。④言如蓍(shī)龟:(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

1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闻

  不求达于诸候

隔篁竹,水声

B.明

灭可见

以伤先帝之

C.足

  兵甲已

  不为外人道也

D.谋

陛下亦宜自

  肉食者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17.语段(一)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分)

 

18.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3分)

 

 

15、C

 

 

甘肃省兰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8.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列小题。【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层伸,弗之息。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途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国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木尝稍降辞色。俞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郑玄以山东无是问者,乃西入关,国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目夜寻调,未尝息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曰:“郑生今去,善道东矣!”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菜,学徒相随己数百千人。                          (节选自《后汉书》)

[注]①涿郡:郡名,为今河北省涿县治。②图纬:专论占验术数的书。(1)下面是关于“文言实词”学习方法的梳理。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①积累迁移法我们由【甲】文“录毕,走送之”中“毕”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问毕辞归”的“毕”是            之意;由【甲】文“援疑质理”中“质”的积累,迁移可知【乙】文中“玄因从质诸疑义”的“质”是             之意。②查阅词典法参考《古汉语词典》中“素”的义项,“融素骄贵”中“素”的意思是        (填序号)

素:①未经染色的生绢;  ②本然的,未加修饰的;③真情,后作“愫”;  ④蔬菜、瓜果类食品;⑤一向,平素;  ⑥预先。

③语境推断法根据语境,【乙】文“家贫,客耕东莱”中“客”是       之意。(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公将鼓之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屠惧,投以骨

C.乃召见于楼上

所欲有甚于生者

D.乃西入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②郑生今去,吾道东矣!

(4)宋濂与郑玄在求师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各自是如何克服的?请简要概括。

(1)①完成②质问③为人佣耕(2)B(3)①到了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②郑玄现在离开了,我的学问到东方去了。(4)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郑玄无师,有师却见不到;勤奋刻苦,抓住时机求教。(言之成理即可。)

 

 

2019 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7-9 题。(9 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王肃传》)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 分)

(1)蒙以军中多务

(2)鲁肃过寻阳

(3)即刮目相待

(4)有人学者

【答案】(1)推辞(2)等到(3)重新(4)跟随,跟从

【解析】考查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要求掌握课内外重点字词解释。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答案】(1)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啊!

(2)读书一百遍,其中的含义自然就会显现出来了。

【解析】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要求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和方法。

9.【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

【答案】吕蒙和从学者都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的时间。孙权通过举出自己的例子来给吕蒙做 榜样,鼓励他抽出时间粗略浏览了解历史;董遇直接教导从学者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 例如冬天、晚上和阴雨天。

【解析】考查对文言文内容和主旨的把握,要求读懂文章、归纳概括。

 

 

 

贵州省遵义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11.古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乙)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饮酒醉,过而击,民大惊。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而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选自《韩非子》)注:①戒:警戒的信号。(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后追至

 

②宁可急相弃邪以:

 

使人止之  使

 

④击鼓民不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本所以疑,正为此耳。②吾醉而与左右戏而击之也。(3)请分别概括华歆、王朗、楚厉王三人的品质特征。

(1)①强盗;②因为;③派遣;④表示转折,却。(2)①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②我喝醉了跟旁边的群臣嬉闹,错误地击了鼓。(3)华歆:守信用、讲道义;王朗:极端自私、背信弃义;楚厉王:不重视诚信,随意说出戏言,知错能改。

 

2019年昆明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9~13题。(12分)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

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见雇工则颐指气使,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节选自《曾国家书》)

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9.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远:          (2)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          

(3)悲守穷庐  穷庐:                 (4)此即日于傲矣  习:        

10.请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静修身/皆美于徐公

B.险躁不能治性/至无可用

C.不必锦衣玉食后谓之奢也/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后见也

D.车马仆从习惯常/二虫尽所吞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2.【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A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诚弟弟,提出做事宜“    B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   C    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3分)

13.【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

如何培养“俭”的习惯。(3分)

                                                                            

                                                                            

9.(2分)(1)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2)励精:振奋精神

(3)穷庐:偏偏简陋的房屋

(4)习:习惯,熟悉

10.(2分)C

11.(2分)不把名利看淡就不能明确志向。

12.(3分)A.遂成枯落  B.平心静气   C.躁(险躁/焦躁)

13.(3分)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乙】文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

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广西百色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5.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乙】孟子曰:“尽信书①,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ù)②也。”(《孟子•尽心下》)   孟子曰:“君子深造③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④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⑤,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孟子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注释】①书:指《尚书》,②杵(chù):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③深造:高深的造诣。④资:积累。⑤原:同“源”。(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B.必有我师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C.一日暴之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D.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节选自《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B.【乙】文画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C.【甲】文中“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乙】文中“策”指马鞭。D.【甲】文的“可以为师矣”与【乙】文的“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两个句子均为省略句。(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甲】文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强调时间流逝,生命短暂,要珍惜时间。B.【乙】文中演化的成语“一曝十寒”,比喻勤奋的时候少,懒怠的时候多,没有恒心。C.【甲】【乙】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D.【甲】【乙】两文孔子与孟子同为儒家文化的大师,都推崇“仁”的思想,认为“仁”即“爱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始。译文:                                              

②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译文:                                                       

【分析】参考译文:【甲】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乙】  孟子说:“要是完全相信《书》,那还不如没有《书》。我对《武成》篇只不过取其中两、三竹简罢了。仁者在天下无敌,以最讲仁道的人去征伐最不仁道的人,怎能不使血多得把木槌都漂流起来呢?”  孟子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来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总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  孟子说:“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  孟子说:“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  孟子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解答】(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乐”,以……为快乐;第二个“乐”,乐趣。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B.第一个“焉”,在其中;第二个“焉”,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C.第一个“暴”,晒;第二个“暴”,突然。选项加点词意思不同。D.两个“矣”都是助词。选项加点词意思相同。故选:D。(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断句、词语解释和句式。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分析正确。C.“子夏”是孔子的学生,都指孔子分析不正确。故选:C。(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D.分析正确。C.乙文最后一则是关于治理国家的,“两文所选的言论都只是强调做学问时应有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分析不正确。故选:C。(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罔,迷惑;殆,有害。句意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②句中重点词:无他,没有什么别的;求,找回;放心,丢失。句意为: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答案:(1)D(2)C(3)C(4)①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②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

 

广西贵港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三、古诗文阅读(共18分)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乙】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己矣。【丙】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1)下列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无误的一项是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时间、地点和缘由。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望月亮,无限惆怅,流露出作者抑郁伤感之情。C.“转朱阁,低绮户”,写词人在朱阁转悠,倚户沉思,间接写出词人赏月时间之长。D.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此诚危急存亡秋也忘路远近(《桃花源记》)

B.追先帝之殊遇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C.视下也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光先帝遗德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北有鱼,其名为鲲

 

②不宜妄自菲薄菲薄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5)乙文如何表现大鹏“志存高远”的形象特点?(6)诸葛亮对后主有哪几方面的担忧?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1)D(2)B(3)①同“溟”,海;②看轻自己。(4)①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5)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6)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②刑赏偏私,使内外异法;③亲小人,远贤臣。表现了诸葛亮忠心耿耿、任人唯贤的性格特点。

广西贺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8.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注释】①豕(s h ǐ):猪。②蒲:水杨树。③笞(ch ī):用竹板、荆条打。④鬻(y ù):卖(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同舍生皆绮绣同“披”

B.白玉之环在腰间佩戴

C.王育少孤独

D.育将鬻己以偿还

(2)下列加粗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鲜肥滋味何陋有(《陋室铭》)

B.中有足乐者物喜(《岳阳楼记》)

C.于是郭子敬闻嘉之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令育与子同学欲穷林(《桃花源记》)

(3)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连用“被”“戴”“腰”“佩”“备”数个动词,从穿着佩戴方面写出“同舍生”生活之奢华,生动传神。B.【乙】文郭子敬“闻而嘉之”是被王育宁愿卖了自己也要赔偿主人家损失的行为和求学的精神所感动。C.【甲】文作者说“未有所成”,表现出一代文宗大儒谦虚抑己、低调做人的品格。D.【甲】[乙】两文都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强调了宋濂和王育求学路上的艰难困苦。(4)把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②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5)甲乙两文的主人公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关键在于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8、【分析】参考译文:【甲】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现在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乙】  王育小时候是一个孤儿,很贫穷。他作为别人家的苦工,负责放牧猪羊(牲畜),其地点离学堂很近。王育时常都有空闲的时间,他就收集柴草,(卖掉),请书生帮他抄书。后来王育截断水杨树枝条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都不停止。后来王育放牧时把牲畜弄丢了他的雇主鞭打他。王育准备卖身以偿还牲畜的损失,这时郭子敬听闻了这件事,他对王育的行为表示赞赏,代王育偿还了牲畜的损失,并且供给衣服和食物,使王育与他的子女一起上学。于是王育渐渐能够博通经史,后来在伪汉作官,直到太傅的职位。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句意: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被:通假字,同“披”,穿。解释正确。B.句意:腰间挂着白玉环。腰:在腰间佩戴。解释正确。C.句意:王育小时候是一个孤儿,很贫穷。孤:孤儿。解释不正确。D.句意:王育准备卖身以偿还牲畜的损失。偿,偿还。解释正确。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A.第一个“之”,的;第二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词,无实义。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B.两个“以”都是“因为”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C.第一个“而”,表示顺接;第二个“而”,表示转折。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D.第一个“其”,代词,他;第二个“其”,这,这个。选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BC.正确。D.错误;乙文没有运用对比手法。故选:D。(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句中重点词:寓,寄居;日,每天;再,两;食,饭。句意为: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②句中重点词:以,来;止,停止。句意为:后来王育截取水杨树枝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从来没有停止。(5)第一问: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可知,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结合乙文内容可知,主要讲述王育在经历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后,终于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据此可知,他们最终学有所成的关键是: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勤奋好学。第二问:本题考查感悟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来谈感悟启示。结合内容,围绕着这“勇于面对困难,坚持不懈,勤奋好学,才能学有所成”来阐述,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C(2)B(3)D(4)①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②后来王育截取水杨树枝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从来没有停止。(5)关键: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勤奋好学;宋派、王育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遏到困难,只有勇于面对,坚持不懈,勤奋好学,才能学有所成。

 

广西柳州市池河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9.(10分)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释】且:将要。苏代:人名。惠王:赵惠王。他将要攻打燕国。曝:曝晒。拑:通“钳”,夹住。喙:鸟兽的嘴。禽:通“擒”,捉住。熟:仔细。

(1)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燕、赵、韩、魏闻,皆朝于齐。

A.何陋有?

B.吾妻美我者……

C.故愿王熟计也!

D.臣客欲有求于臣。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能刺寡人之过者

(当面)

B.臣之妻

(私下)

C.臣强秦之为渔夫也

(担心)

D.明日不,即有死蚌

(下雨)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B.【甲】文中的邹忌讽谏齐威王时,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人物形象生动。

C.《战国策》中文章大都短小精悍,富有哲理,很多成语都出自其中。如【甲】文中的“门庭若市”,【乙】文中的“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D.【甲】【乙】两文的论证方法略有不同,【甲】文采用类比的方法论证,【乙】文采用设喻的方法论证。

(4)把【乙】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甲】【乙】两文讲的都是成功进谏国君的故事。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苏代向赵惠王进谏时所用的方法,并简要分析这样进谏的好处。

三、古诗文阅读(每题2分,共14分)

9.【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掌握。例句中“之“的意思是代词,这件事。

A.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B.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

C.之:代词,这件事。

D.之:结构助词,的。

故选:C。

(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ACD.正确;

B.有误,句意;我的妻子偏爱我。私,偏爱。

故选:B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A.有误,【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今/齐地/方千里;

BCD.正确

故选:A。

(4)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方,正。曝,音pù,晒的意思。鹬,音yù,一种水鸟名,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很长,捕食鱼、虫、贝类。啄,啄食。句子翻译为: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

(5)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苏代方法巧妙。用寓言故事引入(讽喻或类比的方式),使惠王易于接受;态度诚恳。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答案:

(1)C。

(2)B。

(3)A。

(4)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

(5)运用寓言故事来喻事明理,生动形象、直白明了。寓言不仅增强了辩词的说服力,而且使行文别出心裁、独具摇曳生姿意蕴无穷的美感,让赵惠王能够清楚地明白当前的形势和自己国家所处的境地,从而比较容易接受苏代的劝谏,放弃攻打燕国。

 

广西玉林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2.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峰,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润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对下列句子中加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略无:一点都没有

B.属引凄异属引:连续不断

C.五色交辉五色:指青、黄、白等多种颜色

D.自康乐以来康乐:指南朝年号

(2)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或半夜,是不能见到太阳或月亮的。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是乘着快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C.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树木和竹子,一年四季都保持青翠的颜色。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不再有其他地方能比这里的景色更奇异的了。(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甲文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乙文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结合完美。B.甲文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乙文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C.两文都是写景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古来共谈,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传流。

(1)D。(2)D。(3)A。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古文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那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又何                       (2)阡陌          

12.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2分)

                                                                                   

(2)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2分)

                                                                                   

1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请找出来,写在下面。(2分)

                                                                                   

                                                                                   

【分析】译文:    (甲)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作战时请让我跟从您去。”   (乙)  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道德教化,不采用刑罚的方式。河南尹袁安听说这件事,怀疑它不是真的,暗地里派自己的下属到中牟县去视察。(袁安派去的那个人)跟着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两人一起坐在桑树下面。忽然,从远处飞来一只野鸡,在他们旁边落下,野鸡旁还有一个小孩。那个人问那个小孩:“你为甚么不把它抓住?”那个小孩说这个季节正是野鸡培育它们的鸡雏的时候,不能抓。那人听了,对鲁恭说:“我此次前来,是来检查你的政绩的,蝗虫不犯县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个现象;教化的恩泽施之于鸟兽,这是第二个现象;小孩也怀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现象。这就够了,我不在这里久留了,我在这里久留,只能起到打扰贤者的作用。”说完就回去向袁安汇报去了。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为:又为什么参与呢?间,参与。②句意为:跟着鲁恭走在田间小路上。阡陌,田间小路。(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字词: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战则请从,(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从去。从,随行,跟从。句意:(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②重点字词:闻,听说;疑,怀疑;使,派遣;视,查看,观察;阴,暗地里。句意: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其实就是提取文章的中心论点。由甲文中“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以看出最能体现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由乙文中“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可以看出最能体现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的句子是:重德化,不任刑罚。答案:11、①参与②田间小路。12、①(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②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1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第12—16题。(共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节选自《为学一首示子侄》)

12.请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1)尝百里外     趋:           2)吾之庸不逮人也     材: 

13.翻译下列句子。(2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14.请划分下面语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15.阅读甲、乙两文,分别归纳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和“聪与敏者自败”的原因。(2分)

16.请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等方面比较甲、乙两文的异同点。(3分)

12.1)快步走  2)通“才”,才能  (每题1分)

13.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2)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  (每句1分,重点词“以是”“假”“昏”“逮”漏译或错译各扣0.5分。)

14.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15.宋濂:勤奋好学,不怕艰苦;虚心求教。聪与敏者:不努力学习。  (围绕两篇文章言之有理即可。)

16.相同点:内容上都是讲学习问题;写作手法上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点:表达方式不同,甲文以记叙为主,乙文以议论为主。  (内容、写作手法、表达方式各1分。)

【参考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做了,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做,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去学,那么困难也变得容易;不学,那么容易也变得困难。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也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一倍;能力也超过别人一倍,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黄冈市2019年初中毕语文试题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0-24题。(14分)

【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愚公移山》)

【乙】赵将马服君赵奢之妻,赵括之母也。秦攻赵,使括代廉颇为将。将行,括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曰:“始妾事其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赐币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王曰:“母置之,吾计已决矣。”括母曰:“王终遣之,即有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曰:“不也。”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覆。王以括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节选自清代吴敏树《书谢御史》)

2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担者三夫__________________    (2)赵兵果败,括死军__________________

(3)母之,吾计已决矣_______________ (4)即有不,妾得无随乎__________________

2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且置土石              虽我之死,有子存

B.指通豫南,达汉阴      括母上书言王曰

C.尽与军吏、士大夫      王母先言,故卒不加诛

D.始龀,跳往助          王终遣

22.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节奏,划两处。(2分)

今 括 一 旦 为 将 东 向 而 朝 军 吏 吏 无 敢 仰 视 之 者

23.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乙文描写了一位有德有识的母亲。她上书推辞儿子为将,说明她深明大义,有自知之明;她能看出儿子和丈夫的差别,说明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讨得“无随”的承诺,说明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0.(1)肩负、扛(挑)  (2)覆灭  (3)放弃,放下不管  (4)称职  (4分)

21.D(2分)

22.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之者(2分

23.(4分)

(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子都比不上。(2分

(2)他父亲当时做(是)大将,用自己的俸禄供养的食客(谋士)要以“十”这个数目来计算,所结交的朋友要以“百”这个数目来计算(此句可意译,翻译出大意即可)(2分)

24.考虑问题周到,观察细致入微(答出一点即可)  见识深远、处事周密(答出一点即可)(2分)

 

荆门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9-12题。(10分)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

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

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易置:撤换。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不可得竟然B.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C.败走假装D.而其粮道截断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山门圮河介词,在B.如言代词,他(的)

C.天下莫能当连词,因而D.括易言之连词,表转折

1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

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

C.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D.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9.A

10.C

11.B

12.

(1)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假使赵不让赵括做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他担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

  队的一定是赵括。

 

湖南省邵阳市201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题卷

(一)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6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三闾祠① ②

(清)查慎行

平远江山极目回,古祠漠漠背城开。

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

注释:①三闾(lǘ)祠:位于潮南汩罗。②漠漠:这里形容荒凉寂寞。③岁时:节今。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死于糟枥之间(     )                    (2)马也(     )

(3)鸣之而不能其意(    )                   (4)湘兰沅芷年年绿(    )

10.翻译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京。

11.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1处)(2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平江远山极目回。

1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A.问所从来,具答之。             B.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孔子云:“何陋之有?”

13.“英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オ”这两句是化用屈原《离骚》中的“国无人英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请结合乙文,赏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2分)

14.甲乙两文都在谈人才问题,甲文指出因为(1)“_______________”的现实,造成了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终被埋没,推残:乙文中,作者认为是(2)“_______________”导致了屈原终被放逐的命运。(请用课文原话回答)(2分)

 

二、阅读与析(共40分)

(一)古诗文阅读(9~14小题,共16分)

9.(4分)

(1)( 骈,两马并驾 , 一同)     (2)( 这样,指示代词  )

(3)(  通晓 )                   (4)( 意指成长   )

10.(4分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屈原被放逐也不能消除他亡国的愤恨,每年到这时,他的死都会引起楚人 的伤心。

 

11.(2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平江远山/极目回。

12.(2分)  B

13.(2分)

这两句诗化用典故,一方面回忆了当年屈原不被人理解的苦闷,也以屈子自喻,暗指自己当世的遭遇,言犹尽,而意无穷。

14.(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2)“未有庸人不忌才”(请用课文原话回答)(2分)

 

湖南省湘西州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12.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列各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1)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顺流而下)B.潭中鱼可百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示数目不确定)C.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D.日光下,影布石上。(穿过,透)(2)【甲】文段中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3)翻译下列句子。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译文:                                           

②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译文:                                                      

(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水,但特点不同,【甲】文段水的特点是:                   ;【乙】文段水的特点是:                             

【分析】【参考译文】【甲】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悬崖峭壁重峦叠嶂,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无法看见。  等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船只的航路都被阻断,无法通行。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乙】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ABD.正确;C.有误,虽:即使。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意思是: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该句写出了船行之快。“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意思是: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也不如船快。该句也写出了船行之快。所以这两个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①重点词:自,在、从。略无,毫无,完全没有。阙,通“缺”,缺口,空隙。句意: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②重点词:俶尔,忽然。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句意: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根据具体内容分析。【甲】文中“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写水大,“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写水流急。【乙】文中的“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出了水的清澈。答案:(1)C;(2)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①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②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4)水势大、水流急;清澈。

 

益阳市2019年普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2—15题。(17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杂说(四)》)

【乙】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或尽粟一石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不以千里也                 先帝之曰能

C.策之不以其                 不足为外人也(《桃花源记》)

D.是以众议宠为督             管夷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爱莲说》)

B.真无马耶                   宜付有司论刑赏(《出师表》)

C.骈死槽枥之间               有亭亦然临泉上者(《醉翁亭记》)

D.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自得之,居之安(《孔孟论学习》)

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4分)

(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分)

15.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和“表”分别是选文的体裁,“说”就是“谈谈”的意思,写法比较随意,“表”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疏。

B.选文内容都与人才有关,【甲】文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够发现人才,策之以其道;【乙】文作者希望后主刘禅亲贤远佞,知人善任。

C.【甲】【乙】两文都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但【甲】文重在说理,在说理中渗透强烈的情感,而【乙】文重在抒情,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理。

D.【甲】文巧用比喻,语言严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浩然之气;【乙】文语言率直质朴,句式骈散结合,富有音韵美。

 

12.D

13.B

14.(1)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或:况且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准确译出“且”“安”“千里”各1分,语句通顺流畅1分)  (2)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不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准确译出“良实”“是以”“简拔”各1分,语句通顺流畅1分)

15.C(乙文重在晓之以理)

 

南京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一)古诗文阅读(10分)

梦赏心亭

[南宋]刘克庄

梦与诸贤会赏心,恍然佳日共登临。

酒边多说乌衣事,曲里犹残玉树音。

江水淮山明历历,孙陵晋庙冷沉沉。

 晓钟呼觉俱忘却,独记千门柳色深。

[注]①赏心亭:南京名胜之一,在今水西门外。陆游、辛弃疾等大诗人曾登临赋诗。②千门:众多宫门。

赏心亭记

[南宋]萧山

赏心亭,佳丽地之瑰观可赏。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抚慨千数百年之消息,兴怀四十余帝之盛衰,客心悲未央,伤心长春草,其心耳,骚人赏。自高如虚。何实而胜?莫若王谢高。宴饮新亭,赏也,“戮力王室,克复神州”实之;放情丘壑,赏也,“棋墅指授,破贼淮淝”实之。用实心办实功,两公实高之赏欤。以调玉烛之明,为时和赏;以补金瓯之缺,为国寿赏。此之谓大赏,高哉!

亭前为张丽华墓,一赏有一戒存。

[注]①几希:很少。②未央:未尽。③春草:指离愁。④王谢:指东晋名臣王导和谢安。在新亭酒宴上,诸臣为西晋灭亡而流泪,王导劝勉大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谢安指点谢玄等在淝水打败前秦军队,捷报传来时,谢安在家墅下棋。⑤玉烛之名:指政治清明。⑥金瓯:指国土完固。⑦张丽华:昏君陈后主的宠妃,陈亡时被斩。

7.小明查找资料,为诗中“玉树”一词做了四个注释。你告诉他(   )是正确的。(2分)

A.指《玉树后庭花》一曲,为南朝陈后主作。这里暗含对昏君误国的感叹。

B.即芝兰玉树,指优秀人才。这里表达对王谢的仰慕和与之同游时的喜悦。

C.常指男性美好的姿态。这里指作者梦见自己和王谢诸贤一样,风姿俊逸。

D.地名,在今青海省。这里借远地边声,表达诗人欲收失地而难成的惆怅。

8.小明读古文时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古今游宦几何,人目以玩赏,口以吟赏,而真赏以心者几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研读“赏”字,小明提了两个问题,你一一回答了他。(4分)

小明:读《赏心亭记》,我明白了,观看风景,只是普通的欣赏;登高怀古,感物伤怀,是“骚人赏”。“赏”还有其他类型吗?

你:还有像王谢两公那样“(1)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赏”。(摘录原文句子填空)

小明:诗人刘克庄梦游赏心亭属于哪一种“赏”呢?

你:(2)属于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2分)A

8.(4分)示例:古往今来外出游历的人很多,人们用眼睛欣赏,用口吟诵,而真正用心欣赏的很少。(每句1分)

9.(4分)(1)(1分)用实心办实功  (2)(1分)骚人赏(2分)作者只是怀古伤今,虽期待与先贤同行,却不过是一场美梦而已,醒来后只能为朝代更迭、时代变迁而悲叹。(如认为“大赏”,言之成理亦可)

 

江苏省盐城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6分)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三则》)

【乙】同敞“有文武材,意气慷慨。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败奔,同敞危坐不,诸将复还战,或取胜,军中以是服同敞。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城中虚无人,独式耜端坐府中,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令为僧,亦不从。乃幽之民舍。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往之家                               (2)败奔            

(3)同敞危坐不                           (4)同敞自灵川至            

【答案】(1)通“汝”,你,你的(2)有时(3)离开(4)恰逢                 

10.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虽 异 室 声 息 相 闻 两 人 日 赋 诗 倡 和

【答案】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11.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      )

A.行天下大道        录毕,走送                   (《送东阳马生序》)

B.是得为大丈夫乎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曹刿论战》)

C.幽之民舍          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

D.岂不大丈夫哉      臣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答案】D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军中以是服同敞。(2分)

                                                                                      

(2)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3分)

                                                                                      

【答案】(1)军中的将士因此都很敬服同敞。                                 

(2)经过了四十几天,同敞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帽子,准备就义,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13.【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3分)

                                                                              

【答案】能,因为同敞不同意投降,被敌人幽禁之后,依旧坦然自若,与他人吟诗作赋,临刑时脸色一点也没变,正是“威武不能屈”的精神体现。                      

 

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完成8-11题,共14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每小题1分,共4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②微斯人(     )

③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     ④有粮者亦(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每小题2分,共4分)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10.[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3分)

                                                                         

11.[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

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3分)

                                                                 

四、文言文阅读(完成8-11题,共14分)

8.(4分)①探求 ②如果没有 ③派,让  ④吃,给……吃

9.(4分)①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2分)

②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2分)

10.(3分)议论,(1分)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2分)

11.(3分)要以民为本,(1分)重用贤士,(1分)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1分)

 

山东省菏泽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4分)

[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①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②也。(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动)

    【注】①稼穑(sè):指农业劳动;②训:教诲,教导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4分)

①无冻之患矣(     )②诸人而后见也。(     )

③余京师(       )④甚可怪(     )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皆集此。  种植之利有大此者乎。

B. 不必若余手录。  吾妻美我者

C.之论辩。  蹴尔而之。

D. 言和色夷。  人不知不愠。

  8.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连,花之君子者也。B.帝感其诚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撰长书以为贽。

②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

10.【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2分)

(6)①饥饿;②借;③朝见;④这。(7)B(8)C(9)①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②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10)甲: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以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希望儿子花钱要节俭,学习要刻苦,要有所得。

 

2019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试卷

8.(13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涯:岸边。欧阳公:即欧阳修。构:搭建。直:当,临。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伛偻提携

伛偻:


泉香而酒

洌:


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


则必丰乐以饮

即:


(2)下列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临溪

则必即醒心

B.行者休

所欲有甚生者(《鱼,我所欲也》)

C.以见夫群山相环

无丝竹乱耳(《陋室铭》)

D.醒能述文者

君子深造之道(《孔孟论学习》)

(3)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句意为:老老少少。伛偻:驼背,指老年人。

句意为: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冽:清。

句意为:杂乱地在前面摆着。杂然:错乱的样子。

句意为: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即:靠近,到。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两个“而”都是表示修饰。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B.第一个“于”,在;第二个“于”,比。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D.两个“以”都是“用”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故选:B。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苍颜,脸色苍老;颓然,醉醺醺地样子。句意为: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句中重点词:其,大概;谓,称得上;善,善于;于,在。句意为: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中可知,“太守之乐”是指与民同乐,乐民之乐。结合乙文内容,从“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中可知,“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

答案:

(1)驼背,指老年人;清;错乱的样子;靠近,到。

(2)B

(3)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这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4)“太守之乐”是指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

 

达州市2019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孟子>二章》)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布袋的一种。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是

B.得志,与民由之     由:遵循

C.御史诣学宫         诣:到

D.属吏咸伏谒         咸:都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倒悬/父命

B.独行道/迁淳安知县

C.谒当属礼/以顺正者

D.是焉得大丈夫乎/昨闻海令母寿

1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懈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8.A  

9.A  

10.B

 

四川省泸州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题。(17分)

【甲】 送东阳马生序

明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乙】 黄生借书说

清  袁枚

 清袁枚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投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责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年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善不得而见之实。”若业为吾所有,必高东焉,度藏焉,日“姑候异日观”云尔。

余动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想而形者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蟑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子,其借书亦类子: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团不幸而遇张手,生固幸而遇予乎?知章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3分)

A.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高/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B.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日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C.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D.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未尝稍降辞色  辞:言辞      B.犹幸预君子之列  预:参与

C若业为吾所有  业:学业     D.为一说,使与书俱  为:写,作

10.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项是(     )(3分)

A.“序”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甲文属于赠序。“说”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叙事,是为了说明一种道理。

B.甲文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具体地叙说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后生勤奋学习,作者刻苦的精神,虚心的态度令人敬佩。

C.作者就青年黄允修向自己借书”事发表议论,借此勉励他要珍惜机会、勤奋学习层次清楚地用明了“读书能够改变命运”这中心论点。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写求学时将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乙文将自己年少时借书苦读与做官后有书不读进行对比,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8分)

(1)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袭葛之道,无冻铵之惠矣。(4分)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通取,而锅诺焉摩玩之不已。(4分)

                                                                                                

(8)B(9)C(10)C(11)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②不是那人自己的东西却勉强向别人借来,(他)一定担心别人催着要还,因而就显出忧惧的样子,抚摸玩赏那东西久久不能停止。

 

四川省遂宁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14.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注释】①醨:薄酒。②察察:洁白的样子。③汶汶:浑浊的样子。④皓皓:莹洁的样子。⑤温蠖(huò):尘滓重积的样子。(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①故不为苟得也______发行吟泽畔______③所欲有甚生者______自投泪罗以死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

14、

(1)①苟且取得,指苟且偷生之意;②同“披”,披散;③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④于是,就。(2)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②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意对即可)(4)示例:生命诚然高贵,但是对于人来讲,仁义之所贵更重于生命,君子贤人是能够做到 为了持守仁义而献出生命的。抗元名将文天祥不接受高官厚禄的诱惑,宁死也拒不降元,这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升华,也是中华民族所弘扬的传统美德之一。(另外如:谭嗣同“我以我血荐轩辕”、苏武漠北气节等事例)

 

四川省宜宾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8.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以宗正刘礼为将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乙】                      淮阴侯①列传(节选)    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②,羞与绛、灌等列。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淮阴侯,指韩信。②鞅鞅:通“怏怏”,不满意、不服气、郁闷失意的样子。(1)下列加点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霸上军:军队

B.天子先驱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C.信尝樊将军哙过:超过

D.大王乃肯临:将要

(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生乃与哙等为伍

B.军细柳:以备胡以光先帝遗德

C.已而之细柳军称善者久之

D.不足为外人道也何为为我禽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是

A.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B.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C.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D.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5)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周亚夫、韩信的形象特点。

8、

(1)B  

(2)B  

(3)A(4)皇上曾经悠闲地和韩信谈论各位将军才能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5)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韩信恃才自傲,骄傲自大,不够谦虚。

 

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语文试题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

  【甲】少述足下,某到京师已数月,求一官以出,既未得所欲,而一舟为火所燔,为生之具略尽,所不燔者人而已。家人又颇病,人之多不适意,岂独我乎?然足下之亲爱我良厚,其亦欲知我所以处此之安否也,故及此耳。知与公蕴居甚适,何时当邂逅,以少释愁苦之心乎?且频以书见及。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子高当已入京,不知得及相见于京师否?诸不一一,千万自爱!(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乙】孙少述,一字正之,与王荆公交最厚,故荆公(别少述)诗云:“应须一曲四千首,西去论心有几人?”其相与如此。及荆会当国,数年不复相闻。人谓二人之交遂睽。……及荆公再罢相归,过高沙,少述适在焉,亚往造之。少述出见,唯相劳苦及吊元泽之丧、两公皆自忘其穷达。遂留荆公,差酒共饭,剧谈经学,才氏幕乃散。荆公曰:“退即解舟,无由再见!”少述曰:“如此更不去奉谢矣!”然惘惘各有惜刹之色。人然后知两公之未易侧也。(选自《老学庵笔记》)

17.下列对甲文中王安石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下是(2分)

A.远离家乡  B.谋官不顺  C.财物受损   D.身体不适

1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短两处)

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一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9.参与词典解释,谈谈“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3分)

亟往遣之,少迷处见,惟相劳苦,两公皆自忘其穷达。

《古代汉语词典》“亟”的义项:①急速,赶快 ②危急 ③通“极”,至。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思。(3分)

遂留荆公,差酒共饭,剧谈经学,才氏幕乃散。

21.王安石和孙少迷的故事,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4分)

17.D

18.某自度不能数十日/亦当得官以出/但不知何处耳。

19“”为急速,赶快的意思。写出了王安石思见到孙少述的急切心情,体现友情的深

20.(张少)于是就留下王安石,摆设酒宴,起吃饭.畅读经学,到晚上才分开。

21朋友相互关心王安石信给孙少告知近况,让他不必担心真正的友情不会受时间距离地位的影响王安石为官时与孙少述来往不多。国官同乡后交往如饮朋友要相互信任人们议论他们关系不和,孙少述从不放在心上。

 

宁波市2019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

(四)文言文阅读(16分)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示儿燕

孙枝蔚

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

【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③遑:闲暇,空闲。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

吴汝纶

忍让为居家美德。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②掌:同“长”。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释义·懂文】

13.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2分)

(1)示(   )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

(2)谕(   )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效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学问识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圈点·品味】

15.参照示例,结合加点词语赏析下面句子,体会文中父亲说话时的语气和情感。(4分)

【示例】夫学静也,才学也,无以广才,无以成学。

“须”是必须的意思,连用两个“须”表达了肯定、不容置疑的语气。“非……无以……”双重否定,强调了“学习”和“立志”的重要,表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1)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录·明理】

16.下面是从三则家书中摘录的蕴含着修身治学智慧的话,根据语境把合适的内容填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序号)(4分)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③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④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⑤忍让为居家美德  ⑥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⑦生于忧患,存乎疢疾

读书须注重方法,务实求知,我们可以按照古人说的“(1)_____________”去做;面对困境,可以用古人的话“(2)_____________”来勉励自己;当我们放纵懈怠、内心浮躁时,可以提醒自己“(3)_____________”;当我们追逐名利、失去目标时,可以告诫自己“(4)_____________”。

 

 

 

 

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

 (五)文言文阅读(14分)   (一)王荆公再罢政,以使相判金陵。筑第于南门外七里,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来尝乘马与肩舆也。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有劝筑垣墙,辄不答。元半末,荆公被疾,奏舍此宅为寺,有旨赐名报宁。既而期公疾愈,税域中屋以居,竟不复造宅。 (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释]①王荆公指王安石。②使相:官职名③肩奥:轿子。

  (二)荆公退居金陵,蒋山学佛者俗姓,日俱扫,山下田家子也。一日风堕挂壁旧鸟巾,昊举之复置于壁。公见之,谓,“乞汝归遗父。数日,公问恢安在。昊曰:“父村老,无用,货市中,尝卖得钱三百文供父,感相公之赐也”公叹急之。因呼一仆同以元价往赎,且戒苟以转售,即不须访索。果以弊恶犹存,乃赎以归。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乃复吴。(选自墨庄漫录》,有删改)

[注释]①乞:给。 ②幞(fú)头古代男子用的一种头。③弊恶:破旧。

15.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

 (1)蒋山亦七里(   ) (2)公见之(   )

(3)且苟以转售(   ) (4)乃复(   )

【答案】15.(1)距离(2)恰好 (3)告诫 (4)给予,赠送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从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三个角度进行考查。①去,古今异义,距离;②适,一词多义,文中指恰好,恰逢;③“戒”通假字,同“诫”,告诫;④遗,古今异义,文中指给予,赠送。

16.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答案】16.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蓝禁中所赐者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句意为:荆公让拿下来小刀,从头巾的边脚处刮开,露出一块金黄的黄金,是暗中送给吴某的。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公命取小刀/自于巾脚刮磨/粲然黄金也/盖禁中所赐者。

17.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线句的意思。(3分)其宅仅蔽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旅之舍。

【答案】17.他的住宅只能够遮蔽风雨,又没有设置围墙,远远看去好像旅店的房屋。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的重点词有:宅,住宅;蔽,遮蔽;设,设置;垣墙,围墙;逆旅,旅店;句子翻译为:他的住宅只能够遮蔽风雨,又没有设置围墙,远远看去好像旅店的房屋。

 

18.两文都写罢政后的王荆公,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语段简要分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案】18.语段(一)写王荆公住处偏僻,房屋简陋,出行不坐马和轿子,是一个生活简朴、内心恬淡安然的人;语段(二)写王荆公把宫中所赐的乌巾两次送给田家子,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慷低大方,讲信用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语段(一),可以看出作者重在写罢政后的王荆公所住的房舍,房屋破旧,出行都是骑驴坐船,可见他为人的节俭;语段(二)写一次王荆公赠送一块旧乌巾给一位农家子吴某,吴某嫌旧,卖与别人,王安石得知派人重新购回,取出内藏的金子,又重新赠于吴某,可以看出他善良、有同情心、大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