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复习学案《泊秦淮》《相见欢》
第二十一首: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一、文学常识1作者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和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二、译文:厌恶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面和沙滩。夜晚,船停泊在秦淮河上的酒家附近。歌女不知道亡国的哀愁,隔着河还在唱玉树后庭花
三、内容与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修辞: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将两个笼字联系起来。描绘了一幅月下秦淮河边朦胧/冷寂的画面。“
炼字 :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传神地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表现手法:借古讽今这两句看似在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顾国家安危。只顾自己享乐的统治者
炼字 “犹”字形象地写出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走向亡国之路的情形,将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
用典:借用“后庭花”的典故,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四、主旨: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前朝旧事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与忧虑,以及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的愤慨。
第二十二首: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①。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②。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③。
一、文学常识1作者李煜(937——978),五代时期南唐后主。字重光,号钟隐。千古杰作《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等词。被称为“千古词帝”
2体裁 :词,相见欢。词牌名。
二、注释:
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笼罩。离愁:指去国之愁。是一般:另有一种意味。
三、译文: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 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 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 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无可名状的痛苦。
四 内容理解与赏析:
“无言独上西楼”
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独”字,既写到了形体上的单一,又表现了感觉上的落魄,内心的孤独。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登楼所见之景。(描绘了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
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一切无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好铺垫。
“锁”字,“锁”既突出满院秋意之“死”,也巧妙透出当时词人之“思”——秋意被锁,不正是自己遭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运用了比喻修辞,将无形抽象的愁绪比为具体有形的丝线, 形容愁绪之纷繁难解。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词人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烦乱心情。
内容:“离愁”指去国之愁。“一般滋味”指词人的离别之愁,亡国之恨。
本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写庭院中的清幽景色,为感情的抒发作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离愁”。
五、主旨:故国之思,亡国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