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出动300个红外相机!只为了…

金旻矣 金海岸 2021-01-23

今年7月,一则“上海居民区貉伤人”的新闻,令貉备受关注,“动物居民”如何与市民和平共处也成了各方研究的课题。在昨天举行的上海“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启动仪式上,海岸君获悉,复旦大学科研团队已与上海市林业总站合作,在上海设置了300个红外相机点位,并为个别貉戴上有GPS定位的项圈,首次对“动物市民”进行全程调查,力争通过一两年的跟踪观测,得到城市野生动物的管理方案。


今年7月,上海居民区出现貉伤人


01147个小区有“貉出没”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王放表示,这些红外相机设置在上海7个区域,包括城市公园社区绿地居民区城市建成区等。作为“副产品”,团队也记录到黄鼠狼、刺猬、松鼠、野兔等的踪迹,从中能发现上海城市兽类的活动分布和相互关系。


上海到底有多少貉,分布在多少个小区?王放说,目前已记录到有貉出没的小区有147个,初步猜测貉的数量“约在两三千只的数量级”。由于去年是暖冬,疫情期间人类的活动又很少,因此貉的数量今年急速增长。


不过,王放也认为,市民对于貉的增多并不需过分担心。很多研究表明,种群内部会有调控机制,比如一季的寒冬、一次皮肤传染病,都会迅速降低种群数量,这种情况在2016年就发生过。


爱吃猫粮的小貉


“如果小区来了很多貉邻居,局部的捕捉和转移,是最温和的干预手段。此外,部分貉会在人类居住环境中出现行为偏差,比如爱吃猫粮、扒拉垃圾、追着人讨要食物等,这就需要居民减少投喂。”王放表示。


就拿松江区米兰诺贵都小区为例,7月下旬市民投喂逐渐停止,约10天后小貉就不再追着人跑,不再主动问人要食物。这也成为科研新发现,即城市动物若用错误的方式对待,可能会养成不好的习性


02为貉戴GPS项圈观测


在设置红外相机的同时,科研团队还为数只小貉戴上了具有GPS定位功能的项圈,并将它们放置在具有迁地保护条件的区域。“迁地保护区域需要有湿地和纸杯,包括农田、绿地、河道等,同时周边少人活动,适合貉生活。”王放透露,“通过项圈,我们首次在上海对貉进行全程追踪,观察它们怎么过马路、怎么经过小区、怎么寻找新的栖息地等。”




通过一个多月来的追踪,王放团队发现,貉充满好奇心,在新的栖息地中,会迅速寻找一个活动中心,在中心点周围近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探索哪里有水源、食物,是否有风险。


作为“动物市民”之一,这些貉在城市生活面临最大的问题,仍然来自于人类的影响。比如在街上被车撞被狗追繁殖期受到惊吓等,城市里的杀虫剂和老鼠药也会对种群繁殖造成影响。


同时,居民们的反应及对待“野生邻居”的态度,也是团队研究的内容之一。“我们设计了新的指标‘文化承载力’,希望知道某个区域的居民能忍受多少貉生活在自己身边。”王放表示,今后希望能设计一套市民反馈系统,迅速便捷地收集野生动物分布的小区、数量多寡及小区居民对待这类动物的心态。


03不同动物救助将有据可依


上海市林业总站副站长李梓榕表示,明年上海将继续针对貉的迁移保护进行专项研究,包括对上海貉的种群进行排摸,对种群未来发展及管理部门如何干预进行科学论证。



此外,针对12345热线接到的市民救助野生动物信息,管理部门也在进行整理分析,计划出台针对不同种类野生动物收容救助的指导性方案。今后,哪怕具体到一只幼鸟如何救助,上海也将“有据可依”



海岸君获悉,今年的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以“爱上海,爱‘沪’野生动物”为主题,在为期1个月的时间内,本市将开展“第十五届上海市民观鸟大赛”、“爱‘沪’野生动物趣味游戏”、“走‘镜’森林摄影比赛优秀作品展”以及专题科普讲座等丰富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关注,积极倡导保护野生动物和维护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理念,共建上海“生态之城”






金海岸工作 

作 者 | 金旻矣

图 片 | 王放提供

编 辑 | 陆佳慧



● 罚款100万,甚至要入刑!建筑垃圾非法处置,上海在严打!

● 可以“自己洗澡”的马桶你见过吗?今天这个展,关系到一件天大的小事!

● @打工人 明早吃点啥?请收下这份上海早餐图鉴,看饿了

● 看懵!减持苹果,清仓Costco,“股神” 将钱投向了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