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鳞拉毛、铁皮包边…你见识过这些老屋修缮门道吗?
随着比赛开始的一声哨响,参赛选手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比赛中。昨日,第一届上海市房屋修缮技能比武大赛的决赛在徐房集团实训基地·345传习工坊举行,来自上海市16个区的修缮工匠们比试手头“绝活”。
修缮比武现场
露一手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昨日,申城阳光热辣、湿度更高,体感湿热难耐。
在345传习工坊比赛工位上,一位位修缮工匠埋头操作手头的一件件修缮工具,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
在水泥外墙上,
有一片片像鱼鳞一样的凸起,
比普通的拉毛外墙更富有层次和肌理感。
这种鱼鳞状的拉毛墙面
常见于上海老建筑中,
非常考验师傅的修缮技艺。
上海徐房建筑实业公司的侍友发
正在参加这一项目比赛。
“这种修缮技法完全靠手感。”侍友发一边搅拌浆料一边说,靠手感搅拌着一桶好的浆料。他根据一定的配比,依次向桶内倒入细河砂、水泥、胶等材料,再进行手工搅拌;搅拌好的浆料既不能太粘稠,也不能太稀薄,要润滑且能牢牢地挂在墙面上。
在19号工位区,来自上海通慧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杨正强一举摘得鱼鳞拉毛比赛的个人项目金奖。“十多年来,我大部分时间操练外墙拉毛,就是一名熟练工。”他憨厚地笑道,他做一面9平方米的大小均匀、层次清晰的鱼鳞拉毛外墙,仅仅花费了一个半小时。比赛结束后,他悄悄拿出一个弧型铝丝圈说:“这是我自制的修缮‘武器’。”原来,他在十多年的修缮工作中发现,鱼鳞大小形状非常难控制,为了拉出更有美感的鱼鳞外形,手工敲出一根弧形修缮工具,用于检验、修正一块块鱼鳞拉毛。
杨正强摘得个人比赛项目金奖
杨正强展示自己制作的修缮工具
看门道
看着工匠们在展示“绝活”,评委则仔细观察每一道操作,认真记录着。本次比赛评委组由房屋修缮专家库、修缮行业“首席技师”及“上海工匠”中选取组建而成。
在屋面修缮区,技能比武专家组组长王荣琪正拿着卷尺对屋面的铁皮进行打分。在上海老建筑中,最常见的防水办法是采用铁皮包边,包括窗户四周、屋檐、横水路、斜沟等区域。一块铁皮如何根据屋面的外形,敲出贴合的包面,非常考验师傅的手感。
评委仔细观摩选手每一道操作
技能比武专家组组长王荣琪对屋面修缮进行评分
铁皮包面周边的瓦片铺设是否达标,也是评分的重要标准之一。“在屋檐处,瓦片要跳出铁皮斜沟5-9厘米。”王荣琪介绍道,瓦片跳出的距离不够,可能会引发屋面渗漏;瓦片跳出距离太长,可能会导致屋面横水沟内堆积树叶等杂物。
评委们评选出的优秀作品,成为很多参赛选手们学习的样板。参加完屋面修缮比武的上海西部企业集团房屋维修有限公司张师傅,立即去参观其他选手的作品,用手机拍照记录。“这是师傅们难得的交流学习的机会。比如说,有些老师傅铺设屋面的材料特别讲究顺序,有些老师傅摆放瓦片也特别有讲究,将外形最整齐、完好无缺的瓦片摆放在屋面的上下两端。”
传技艺
要像对待“老人”一样
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
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
同样也要像对待“瑰宝”一样
去尊重和培养修缮技能人才,
让他们通过技能比武
得到更大的获得感和荣誉感,
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修缮技能、匠心精神。
选手参加屋面修缮比武
上海市举行的第一届房屋修缮技能比武大赛,吸引了16个区170多位的修缮能工巧匠参与,包括参加个人项目78人,班组项目23个团队。比赛选手中,既有在修缮行业奉献几十年的老师傅,也有在行业内初露锋芒的修缮新人,他们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在比赛中一决高低。
“推动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深化城市有机更新,是房屋修缮行业从业者的使命和职责。”上海市修建协会常务副会长冯蕾介绍,上海将不断创新工作形式,通过标准展示、修缮实训、工艺研究、文化体验及数字档案管理等内容,推进实训基地对于技能人才培养,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传承技艺工法。
据悉,本次技能比武大赛(传习工坊赛区)由市住建委、市房管局指导,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市房屋修建行业协会、徐汇区、普陀区房管局联合主办,上海徐房(集团)有限公司承办,旨在提升本市旧住房更新改造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实现住宅修缮行业技能竞赛“零”的突破。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杨玉红
图 片 | 杨玉红 采访对象供图
编 辑 | 陆佳慧
● 对紫外线过敏?不是“矫情”!这些变态反应最严重会致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