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丨山西交城:林业碳汇大有可为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曹英 ■吴晖
素有“华北绿肺”之称的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西省交城县境内。这里山水相间、林木茂盛,还有国家珍禽栖息于此,其森林覆盖率高达74%,是黄土高原难得的绿洲。
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保护林业资源,促进县域林业碳汇发展,交城县任重而道远。
厚植县域生态优势
交城县是山西省林业大县,全县有林地面积157.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1.29%。境内涉及关帝山、交城山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华鑫湖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重点区域,辖6个省属国有林场、1个县属国有林场,有卦山侧柏、石壁侧柏、庞泉沟云杉和华北落叶松等多样古树群,生存着4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褐马鸡、金钱豹、黑鹳、金雕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就有十种。
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我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91.86亿吨。交城县林业局副局长花贵文告诉记者,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交城县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奠定了良好基础。
花贵文表示,保护管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和保护野生动植物及生物多样性是林业部门肩负的重要职责,“我们始终牢牢把握国土绿化这一主线,持续在扩大绿量、提高绿质、增强绿效上下功夫。”
加强生态碳汇能力
森林是“地球之肺”,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储库”,既是二氧化碳的“碳储器”,也是“吸收器”。2021年1月5日,生态环境部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将林业碳汇纳入了全国碳交易体系的配额体系。
“林业碳汇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还有绿色经济价值。”在山西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田兆英看来,林业碳汇项目除产生一定的项目减排量外,还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吸收污染物,以及促进当地农民增收、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和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多重效益,是未来30年至50年增加碳汇、减少排放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
田兆英表示,森林是一项生态资本,也是一项经济资本。交城县林业资源优势显著,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发展林业碳汇,是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重要路径,有利于把碳中和这个远期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国土绿化好了,生态环境也好了,同时又能获得经济效益,交城县发展林业碳汇必将大有可为。”
植绿护绿助力“双碳”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在奋战“十四五”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交城县正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打造县域生态环境,在积极助力“双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贡献一份力量。
交城县林业局局长李志武表示,“十四五”期间,该县将开展大规模、高质量的植树造林,以宜林荒山荒坡、矿区破坏区域、裸露山地等为重点,计划每年完成造林绿化1万亩以上,通过开展人工造林、矿山修复,实现宜林尽林、不留空地。在提高森林蓄积量上,通过间伐、补植、科学抚育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手段,对老化退化林、现有低质林进行改造,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推广近自然森林经营,促进森林结构优化、质量提升、固碳增强。
保护森林,就是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自成立县、乡、村三级林长制以来,该县聚焦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的重点难点,创新体制、明确任务、协调工作机制、落实各方责任,已成为加快林业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制度创新和重要抓手。”为有效提升森林生态保障能力,李志武表示,“下一步结合交城县县情林情,我们将统筹谋划,有效落实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管理措施,为保护好交城的绿水青山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新闻网。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张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