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见 | 汪曾祺纪念馆抄袭木心美术馆?更可悲的是廉价想象力和同质化

荐见 荐见美学 2021-01-28


美是共识,美是见识



陈丹青说,“相互间的雷同,正好不是文化。文化,必须真的是要有点个性和你预料不到的形式”




作者 | jchan


近日,一则有关抄袭的探讨引起了艺术设计界的关注。


1

争议


在5月18日的世界博物馆日,汪曾祺纪念馆正式对公众开放。汪曾祺纪念馆位于汪曾祺的故乡江苏高邮, 2016年开始投资,2019年开始建设,与汪迷部落、汪氏家宴和汪氏客栈共同组成了占地约九千平米汪曾祺文化特色街区。高邮市人大常委张秋红曾言,落成后的汪曾祺纪念馆,有望成为高邮市的新地标。


不料,这为了纪念汪老百年诞辰所建的纪念馆刚刚开馆,便陷入了抄袭风波。


网友质疑,在建筑设计上,汪曾祺纪念馆同2015年开馆的浙江乌镇木心美术馆存在大量的雷同之处。


建筑外部,木纹清水混凝土材质的立面外墙,主标识均位于正面墙面右下角;



建筑内部,蛇形旋转楼梯;



阶梯式图书馆;



混凝土材质的展墙和黑白画框;



玻璃材质的通道走廊;



同样都是属于以文学大家命名的的文化展览场所,同样都坐落于清丽绰约的江南古镇,同样都使用了混凝土、水、立方体、玻璃、楼梯等等元素....如此之多的重合和相似,难怪网友会发出质疑。就连木心美术馆的设计师林兵看到后也认为,这恐怕不是巧合。


2

抄袭?


抄袭的界限在哪里,很难给出一个清晰的定义,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提供一些有助于判断的参考。


一,时间。木心美术馆由建筑大师贝聿铭弟子,美国OLI Architecture PLLC(OLI建筑设计事务所)的冈本博、林兵设计,法国博物馆景观设计专家法比恩负责建筑内部的景观塑造,从设计施工至到落成共历时四年,2015年11月16日对外开放。


显而易见,木心美术馆比汪曾祺纪念馆落成开放的时间早了很久。



二,形态。前文提到了许多雷同之处,但都只是局部的片段,如江立敏教授和陈丹青先生所言,照片是有角度的,它不能反映建筑的全貌。那就让我们来来整体的看一下这两座建筑。


图片来自同济设计四院公众号


这是汪曾祺纪念馆。纪念馆使用了“置椟藏珠”的方案,纪念馆为“椟”,作家在不同文学领域的成就展现为“珠”。二层的单体建筑架于一层的基座之上,整体外形就像一摞放在基座上的书本,单体建筑的屋顶一角起翘,用同济设计院自己的话说,就是“既仿佛涟漪荡漾,隐喻汪老笔下“高邮的水”,又似汪老的散文稿纸随风飘扬。”



这是木心美术馆。木心美术馆坐北朝南,临水而立,由几个高低错落的几何混凝土立方体衔接而成。建筑整体借鉴了乌镇的城市布局设计,通过水面和过道链接了内外空间。建筑外立面的清水混凝土条纹表层、内部的落地玻璃、天窗以及天花板上长条形灯等等元素,都渗透了水道石道、桥梁家院的乌镇美学。


经过对比不难看出,虽然二者在局部有明显的雷同,但观其全景布局,的确是两个独立的场馆。


三,理念。对于遭受质疑的几处景观, 汪曾祺纪念馆给出了设计它们的理由。澎湃新闻报道,江立敏院长称清水混凝土是文化建筑建造时比较容易想到的材料,“它的材质、质感、暖灰的色调是和汪曾祺率真自然的人物特点是相契合的,这种立面上比较随机的肌理容易让人联想到摞起来的书稿、水波的涟漪,形体塑造上略微翘起一角,一方面让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不时会看到古城,另一方面也让整个建筑更生动,更贴近汪曾祺的文学和性格给我们的印象。”旋转楼梯则更是独一无二的设计“螺旋式上升,既寓意汪老坎坷丰富的人生,又体现出汪老人生成就的不断攀升”。


同济设计四院将混凝土设计称为“经过深思熟虑的”。“混凝土表面形成暖灰色的凹凸的肌理,主要有两方面考量:一是形态上,希望通过凹凸水平肌理来表现汪老著作书籍的书页叠放效果,二是暖灰色令人想到汪老的“人间送小温”。”


同济设计四院晒出的设计构思


木心美术馆的林兵也曾向界面新闻表示,选取清水混凝土作为木心美术馆的建筑材料,因为它既真实又粗犷,能给建筑带来纯粹的感觉。木纹混凝土凹凸起伏造就的光影、层次、纹理“都很像木心先生的画。他的画幅很小,但里面有很多细部,仔细看的话有很多层次。”


设计师林兵


3

双方回应


6月4日,汪曾祺纪念馆的设计团队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四院就外界质疑发出回应、,在其公众号公布了设计图纸,解读设计理念。



6月5日,澎湃新闻发布名为“汪曾祺纪念馆被指抄袭,设计团队回应”的推文。文中写道,汪曾祺纪念馆设计团队负责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江立敏教授称,“汪曾祺纪念馆的设计可以说紧扣人物的文学气质和人物性格。”,并向质疑声音隔空喊话,建议去现场感受建筑的设计“如果仅仅选取某一两个片段做对比,是不是有断章取义之嫌?”



同日,汪曾祺纪念馆运营负责人姜女士接受了荔枝视频的采访。姜女士称,纪念馆中的很多东西都是按照汪曾祺笔下的世界来设计的,但看照片上也许会觉得有所雷同。但是真正实地探访汪曾祺纪念馆,看法会有所改变。



总之,汪曾祺纪念馆一方认为,纪念馆的设计是根植于汪曾祺的生平、理念和作品的,并不涉及抄袭,仅凭网络流产的几张照片便指责抄袭,有失公允。


作为舆论漩涡的另一中心,木心美术馆方面也做出了回应。6月6日,@梨视频 发布了木心美术馆馆长陈丹青针对此事件所接受的访谈。



陈丹青在采访中说道,他不想用抄这个词,而是将其替换为了影响。陈丹青认为,照片的确证实了大家所认为的,但照片是有角度的。从照片的几个角度看,有着非常多的相似点,但看了别的角度,和整个纪念馆的全景图之后,它就完全是另外一个建筑。

他直言,汪曾祺纪念馆也许并非抄袭,而是“同质化”,是“建筑艺术想象力的匮乏”, 不知道若是汪曾祺知道了会怎么想。


“我一点不想说汪曾祺美术馆完全跟木心美术馆一模一样,你只要一看大图,或者就像江教授(江立敏)讲的,你到这个馆去感受一下,它不是木心美术馆,它也不可能是木心美术馆。但是我们目前看到的一些相似点,在照片角度上实在真的太像了,像到就是我只能笑,只能笑,这是一个想象力的问题。


4

“不是文化”


陈丹青在采访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值得我们思考。



前面我们已经就两所建筑进行了对比。无论是整体建筑的设计还是内部景观的营造,都有着不小的差异。木心美术馆的设计更加简约,而汪曾祺纪念馆的设计则更加花妙,带有巴洛克风格的特点。之所以会让大家产生抄袭的看法,一是由于局部的相似,二是因为气质的雷同。


相似的局部元素,其实都是工业化量产的产物。封闭盒子的建筑样并非木心美术馆的专属,而是现代主义建筑的通用模板。许多现代建筑都用了这一样式,比如位于美国纽约的伊弗森博物馆,台湾台中市的台丰高尔夫球场西扎会馆


伊弗森博物馆


台丰高尔夫球场西扎会馆


阶梯式的阅览空间在建筑设计中也很常见。比如天津鲁能泰山书院和MYLab木艺工作室。



从包豪斯开始,到现代主义,太多的模式化的元素被复制黏贴。的确,建筑会受到时代风格和美学思潮的影响,但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应该是在基础风格之上,拥有自己独特的气质。特别是博物馆、美术馆和纪念场所,依托于特定的人物、场所、故事,它是区域文化的集中体现,若是脱离了人文价值内涵,便也失去了它的意义,设计师需要换一套逻辑去思考。


话题下设计师的评论


同为文学大家,汪老的文字朴实,平和,叙事散淡,同济的设计相对于作品稍显生硬;木心先生的文风则清新,诗意,富有哲理。两位先生在文学上都颇有建树,但风格完全不同。而他们的纪念场馆本与作品水乳交融,各具特色,具有辨识度,如今却呈现出这样的局面。若是二位先生泉下有知,不知道会不会和陈丹青一样笑出声来。


究竟是“房子的元素就那么几种,满大街都是这种设计,很难完全不同。”还是“肯定的抄袭无疑,只不过抄袭的比例见仁见智。”相信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见地。


只是,似乎比起有意识的抄袭,无意识的“同质化”还要更可悲一些。


听你说👏


创办一年的荐见是美学领域知名内容品牌,微博十大影响力人文艺术机构,腾讯百佳企鹅号,今日头条“青云计划”头条号。在微博和公号拥有百万级艺术粉丝矩阵:微博“荐见”月阅读量1亿+以上,公众号“荐见美学”是美学、艺术、设计领域话题策源地之一,也是该领域用户互动参与度最活跃的公号,曾推出《全世界都在捐助,为什么武汉医疗物资还在告急?》《我们为什么爱常玉?》等多篇现象级传播推文。


荐见不仅是媒体,也是一家聚合美的高认知人群,由他们共同参与,一起发现和重新定义“美”的新一代社群组织。荐见美学市集是聚合社群用户认知力为大家发现生活好物的平台,是100万美学分子的共识之选。


如果你是我们正在寻找的美学分子,如果你的美的故事和关于艺术的作品要给荐见投稿,欢迎加见叔个人微信。等你


加见叔微信

微信号:wenyi1282

请标注城市—职业




大家都在看

👇


荐·建筑



排版编辑 / 施冬雅


未经授权转载图文者必究

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后台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荐见美学市集,百万美学分子的共识之选,每天都有好物上新


猛戳右下角,志趣相投的我们都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