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庭禅坐(静坐,与情绪和平相处)

婵儿姐姐
2024-11-28

扫描以下二维码,就可以收听婵儿姐姐为您带来的「黄庭禅坐」:



黄庭禅坐的主轴:「把身体想象犹如太虚一般」。


为什么要把身体想象成太虚,也就是宇宙呢?因为太虚里面不是空无一物的,它里面有河川星斗,有山河大地,有草木丛林,有风雨云雾…太虚的可贵并非无物,而是能包容万物。

因此我们在学习清静平和时,可以观想自己的身体像太虚一样,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落实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是要你学习能否像太虚一般,毫无抵抗的,去包容着身内发生的任何大小感受;
第二是要你去检验,当你面对这些不断升起灭去的感受时,心中有没有一丝丝贪嗔罣碍的发生,
第三是去检验,当你的内心发生烦恼浮躁时,除了由于身体的感受,或是脑中的妄念所引起的浮躁之外,是不是在胸膛的正中央,也就是我们老祖宗所说的「黄庭」里面,都有着或大或小的波动在起伏着,在对这个烦恼的情绪能量推波助澜,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训练你观照黄庭中那个潮来潮往的波动,看出它本无意义的真相,进而解脱所有情绪的枷锁,重获自在清明的心灵。


因此静坐的目的,并不是叫你要把自己想象得如太虚一般,毫无知觉,或空无一物…这是初学者对于文字的误会所致,黄庭禅坐甚至还要提醒你,观照你脑中不断发出的丝丝念头,也只是把它当成太虚间不断自在回荡的音波一般,对它们也都只是静静的观照着,静静的觉知着,觉知着它自在的发生,观照着自己在这当下,是否有任何的罣碍…

以上几点,便是您在每一次静坐时所要专注的主轴所在了。


我们静坐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是为了要追求充满轻妙感受的禅定喜悦?
还是为了要训练自己的脑中不起一个念头?
还是要让自己从总总不安的情绪罣碍中解脱出来呢?


古人说:“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凡不能与日常生活并行的,并非真道之所在。
以上这三个目的当中,哪一个才是你在日常行住坐卧之中,依然随时随地都可以保持而没有冲突的呢?

只有第三个:「让自己从所有情绪的罣碍中解脱出来」这一种能力,才是往后你可以用在生活的每一刻而毫无冲突,并可以为你的生活带来莫大的利益的,这就是静坐这个法门的最大目的所在。

而藉由静坐观心,到底是在观察什么呢?

每当人们所谓情绪激动的时候,胸中一定会陪衬着一股气、一股能量同时跟着升起。
不论一个人外在的挑战有多少,或身内的感受有多激烈,只要胸中的气血依然平静,你就可以若无其事的接受一切,但只要胸中的气血一激昂起来,你就可以因为一万个理由,而陷入无法自拔的情绪之中。
由此可知,罣碍着我们的主角,让我们想要清静而不能清静的主角,指的并非是外在的挑战,而是指胸中那股激荡不已的能量,也就是那股气,也就是「各种感受」


所谓解脱心情上的罣碍,并不是要彻底的消灭或平抚胸膛中那些激荡不安的气血活动,也不是要对身中所升起的感受,不断的咬牙忍耐。而是要把你对胸中气血活动的罣碍,对它的贪嗔、害怕与忍耐全部都放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在气血的感受或动或静时,能得到全方位的自在,只有这样,才是釜底抽薪的解脱办法,而这种方法,与你的认知与习性恰好背道而驰,因此,这项练习对你来说,相当的具有挑战性。


静坐的时候不必刻意一直调息,该喘就尽情的喘,一切以自然为主,也不必为了那些止不住的飘荡念头,而感到烦恼。

假如你已经开始妄想,那么就去觉知你正处于妄想纷纷的情况之下,假如你感到昏沉,不要为你的昏沉而感到懊恼,何不大方的去觉知那个昏沉,看清那个昏沉,用你自在的心灵,在躯壳里面觉知着一切的感受,当然包含这个昏沉。
也不需要为了不同的心情,而感到困扰。当下来了什么心情,就观照什么心情,就只是检验你在这个心情之下,观照实相的定力。

心情一发生,就直捣黄龙,往黄庭里面直接观察,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兴风作浪,看看在未攀附之前的清真究竟还在不在?

定静的能力,不在于你此时身中是否充满令你感到畅快或清凉的感受,而是在于此刻即使在胸中气血非常混乱的当下,还能像太虚一般,保有自在无事的心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婵儿姐姐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