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立音乐人需要面对的八大错觉(下)|翻译组

王青石 嘻望HIPHOPE 2023-05-20


欢迎回来,今天更新翻译稿《独立音乐人需要面对的八大错觉》的下半篇,如果你还没有读过上半篇,猛戳这里


下滑开始阅读,喜欢请点个「在看」并多多分享,enjoy🍻




05

专辑销量才是王道


尽管专辑销量至今仍是一项衡量音乐人商业价值的关键指标,但你如果认为它的参考价值和十几年前Sony Walkman播放器问世时相比没什么变化,那这种想法也许有些落伍了。


你会听到许多年龄大的人告诉你,专辑销量是王道,但事实是时代变了,如今流量才是王道,一位音乐人在流媒体播放器上的播放量要远比专辑销量重要得多。严格讲,环球音乐(Universal Music)和华纳音乐(Warner Music)两大产业巨头的数据表明,一张专辑的线上播放要远比它的实体或电子版销售更吸金、更利润丰厚。


如果你是一位独立音乐人,那专辑销量更不应该是你过度关心的事情。相比下,你应该花更多精力思考如何在那些粉丝能够长期订阅你的平台上收获更多听众,比如BandCamp,甚至Patreon、Kickstarter和IndieGoGo这这样的众筹网站。



在社交网络上保持活跃也是你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件事,尤其当你决定了通过众筹平台去发育自己时,这时你一定要做到履行对听众的承诺,给他们明确的预期,并按时发布你说过你会发行的作品。


每一位独立音乐人在早期与其说是做音乐,不如说是做品牌,而对你品牌形象伤害最大的,莫过于在众筹平台上说服听众们资助你、最终却无法按时交出作品。


在众筹之外,销售周边产品也是独立音乐人在生涯早期应该考虑的现金流来源之一,你不仅可以以此快速获得资金,同时它也是帮助你与听众们建立更亲密关系、有助于你壮大个人品牌的一种做法。


信息时代为个体品牌带来的收益模式还有很多种,你不必太纠结于专辑销量这一单一变现渠道,灵活根据个人情况发挥想象力去寻找、选择适合你的变现方式,在作品质量优秀的前提下,只要你足够聪明,你总能找到取得更大流量与收益的方法,见风使舵,见招拆招。




06

“音乐产业已死”

 

尽管专辑销量、唱片销量对于音乐产业的重要性大不如从前,但若说音乐产业已开始走下坡路,未免有些夸大其词。


事实上,得益于更便捷的音乐收听方式与种种更多样化的新文化产业,人们对音乐产品的需求正处于史上巅峰值,近年的无数市场调查与研究都证实了这一点。同时,如今人们在购买实体音乐前一般也都会已在线上听过那些专辑,所以当他们购买实体他们主要是出于收藏心理,而非为了听音乐本身,你也可以理解为实体唱片行业某种意义上正在成为流媒体音乐的附属品。



感谢流媒体播放器的兴起,连许多几百年前的作品都再次焕发了第二春。年代久远如莫扎特的音乐,其唱片史上销量最好的一年竟然不是在实体唱片时代,而是在2016年,这背后体现的是互联网对于推进文化运动、帮助经典复兴的巨大潜能。


音乐产业从未死,它只是彻底转型了,科技进步了,人们对音乐的消费方式变了,导致音乐产品的形式也变了。的确,许多比较传统的唱片公司都因为时代变化而亏损、倒闭,但那些懂得变通、与时俱进的音乐公司正享受着空前的收益。


对独立音乐人们,我们的建议是不要太在意音乐产业现状,那不是需要你担心的。你要管好的就是做音乐,然后利用网络让人们听到你的作品,并与你所收获的粉丝维持好长期关系。只要把该做的几件事都做到位,耐住性子持之以恒,音乐产业那么大的蛋糕,总有你的一份。




07

“一夜爆红”是存在且可复制的


不错,音乐人一夜爆红的表象是存在的,我们都遇到这种事:一位音乐人之前你未曾耳闻,忽然一夜间所有人开始讨论他的名字,仿佛石头里蹦出个孙悟空一样。见多了这种事,一些音乐人难免不产生错觉,认为现状下的自己也可能某一天突然就原地起飞、家喻户晓了,毕竟只要够幸运总能中彩票,不是吗?


当然不是,所有看起来一夜爆红的音乐人,都一定是已经在个人职业生涯中做对了所有需要做对的事情、日复一日不辞辛苦、然后在某种客观机遇的助力下才一跃成为万众焦点的。若你深入分析那些一夜爆红的案例,你会发现他们中要么是父母有深厚音乐产业背景的年轻人,要么是在产业内四处碰壁、苦苦煎熬了五年十年之久的执着奋斗者。那些吊儿郎当,有一搭没一搭地发点歌,既没有经济团队也不屑于花时间经营个人粉丝群体的音乐人,是不可能突然就获得海量关注的。


在流量主宰一切的当今,人人都想要流量,人人都精打细算、不择手段地想要成为流量霸主。你若非关系户,又拿不出玩命拼抢每个机会的态度,那凭什么命运女神就会冲你微笑,让你忽然一路超车成为赢家?这么想无异于守株待兔。


在所有平凡独立音乐人看似一夜爆红的背后,都是长年累月数不清的血泪汗,以及无数险些放弃自己的绝望瞬间。




08

天赋对于成功不可或缺


“天赋 vs. 汗水”是我们在探讨不同音乐人成功案例时最常遇到的辩论命题之一,从经验来看,并非天赋没有意义,但若说”成功音乐人首先得有过人音乐天赋“绝对是不正确的。


什么是音乐天赋?这是一个在人们眼中颇为神秘的词,仿佛拥有天赋的人就是天选之子,没有天赋的人注定平平无奇。诚然,这么去理解”天赋“会产生误导性,因为天赋说白了,就是与生俱来的乐感,但天赋最显形之时,往往是当音乐人年少第一次拿起吉他或是麦克风的时候,在那之后究竟能走多远,却不是单单天赋能决定的。


在完全依赖于商业式运作的音乐产业中,天赋的作用被局外的消费者们夸大了(也可以理解,因为”天赋“确实是一个很容易拿来制造话题的概念)。首先,如果你想将音乐作为职业并取得成功,那你就得按产业的游戏规则玩,因为掌控流量以及其它传播媒介的大老板们在音乐人身上看重的远不止天赋,他们会需要音乐人有职业精神与沟通能力,有在面对诱惑与打击时的自控力,有愿意不断自我改善的上进心,然后才是天赋,你甚至可以说天赋在这一系列因素中的重要性排得非常靠后。



其次,汗水弥补天赋不足的案例不计其数,许多如今生涯顺风顺水的大牌音乐人看似表演能力顶尖、仿佛天赋极佳,但事实上那是他们终其一生苦苦修炼个人技艺的结果,在早年起步时他们中许多人并不出类拔萃,他们只是比同行更专注、更能吃苦、更愿意花时间去增进自己的音乐技术,而非去夜店泡妞或是或是打游戏。相信我,尽管这听上去很老套,但你在正确方向上所付出的所有汗水都终将有其回报。


不信你就去看看那些专辑销量百万级的当红音乐人,他们中没有一个懒惰、纯靠吃天赋走出来的,尽管他们喜欢向粉丝们展示他们更招摇、玩咖、肆无忌惮的人设,但他们花费在琢磨音乐上的时间才是早年击败同行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



许多天赋过人的音乐人甚至会被自己的天赋所阻碍——正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天赋异禀,所以他们在生涯起步时愿意做出的牺牲才更小,上进心也很可能不如那些清楚自己技不如人的同行。但赢在起跑线上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起跑线不是终点线,而想要成为音乐产业内的赢家,你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巧思和客观机遇一个也不能少。


好的,那么以上就是《独立音乐人需要面对的八大错觉》的下半篇,希望对各位有所启发。如果你还没有关注我们嘻望HIPHOPE,花一秒钟点一个关注,你的一秒钟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明天见!




翻译|石头

编辑|Lisa

图片来自网络

原文作者|Atlanta Institute of Music and Media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