誉满太行的“红孩子”宣传队
武乡县蟠龙镇,在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驻地,抗大文工团经常在这里演出宣传抗战的文艺节目,他们用文艺形式,激发了军民抗日的斗志,在打击日军的战场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胜利。20多年后,这里诞生了一支优秀的“红孩子”宣传队,他们以传承八路军精神、抗大精神为宗旨,深入田间地头、工厂、山村、军营进行演出,度过了一段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美好童年。他们的做法受到上级表彰,1969年6月2日,《人民日报》以《太行山区的“红孩子”宣传队》为题进行了报道,使得“红孩子”宣传队成为全国有名的先进典型,全国各地的学校纷纷来参观学习,推广他们的经验……随着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落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推进,群众性的文化运动很快形成。人们发现,当年的“红孩子”,如今已成为红老头、红老太太,但他们风采依旧,仍然是一支活动的文化生力军……
“红孩子”唱响太行
成立一支文艺宣传队,并非易事。服装、道具、器材等设备是必须有的,可没有经费,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
他们专门请村里的老民兵讲了抗大在蟠龙办学时的生活故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成为创办宣传队的最好选择。没有服装,发动学生回家动员家长,把大人们的旧衣服改成演出服;没有道具,自己动手找来供销社的包装板、包装布,做成各种布景,再用广告色彩绘;没有乐器,就用树根制作,用青蛙皮做成胡琴……宣传队的每个演职人员,干什么做什么,当什么角色做什么道具。大家信心很足,教师也自己筹钱买了乐器,各个角色服装自己裁,木刀、木枪大家做,棉花、羊毛制胡须。柳枝点灭做画眉笔。总之,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能借的就借,能做的就做,必买的就买,这样基本解决了器材、服装、道具等问题。
群众赞成什么就选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编什么,群众喜欢什么就演唱什么。坚持文化发展为人民,把发展文化和改善民生为主要内容,特别是武乡是八路军总部和抗大总校所在地,广大人民群众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内容。老红军、老八路、老英雄、老模范和各条战线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都是他们编导、学习、宣传、发扬的好素材。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小演员下苦功夫练习,干什么学什么,是什么角色学什么人物,要学得到位,演得逼真。用老百姓话说,就是“装龙像龙,装虎像虎”。学生张春梅为了演好老太太,回家每天跟在奶奶身后模仿……
“抗大”精神是榜样
很快,宣传队就正式登台演出了。没想到,首场演出就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县里领导听说后,还要让他们到县城的大礼堂演一场,“红孩子”宣传队渐渐出了名。
他们中年龄最大的十三四岁,最小的八九岁,在几位老师的带领下,从大村镇到小山庄,从平川到山野,跨过穷山恶水,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风雨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把歌声和节目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建设工地,送进工厂学校,送到窑洞炕头,同时也送到了孩子们的心灵,成为他们成长的强大动力。
武乡东部山区的西岭背村,当时全大队32个自然村,102户人家,居住在方圆70里的大山中,最大的自然村只有6户人家,几乎见不上什么文化生活,为了让偏僻山村的农民看上演出,他们步行三十多里来到该村演出,广大村民从各个自然村早早地集中到演出场地,使他们非常感动,这次演出也非常成功。
有位80岁的老奶奶由于行走不便,不能来观看,队员们听说后,就主动跑了几里路到家里为她演了两个节目,老奶奶激动得泪流满面,“俺一辈子也没有享受过剧团来俺家‘唱堂会’的待遇呀。”
宣传队创办以后,由师生自编、自导、自演,主要排练了以宣传八路军精神、抗大精神、学习雷锋、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做毛泽东思想的好学生、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为主题内容的一批优秀节目,深入到武乡及周边地区工厂、农村等地演出,一方面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另一方面鼓舞了工人、农民抓革命促生产的干劲,同时也稳定了学生情绪,使得武乡地区的学校基本没有参与串连活动、派性活动等,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1967年10月,中央发布了“复课闹革命”的通知,事实证明武乡蟠龙学校“红孩子”宣传队的做法是很有推广价值的。1969年6月,《人民日报》以《太行山区的“红孩子”宣传队》为题刊登了大篇文章,使得“红孩子”宣传队成为全国有名的先进典型。
“红孩子”精神代代相传
此后,这支宣传队不仅在武乡广大乡村演出,参加县里的许多大型活动,而且还经常到长治、太原等地进行汇报演出。并且全国各地的学校也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一批批队员毕业离校,又有一批批新队员参加到宣传队的行列,蟠龙小学成为蟠龙九年制学校,“红孩子”宣传队却越办越火红,从原来的歌舞、曲艺、表演唱,发展到后来的大型戏剧《红灯记》、《沙家浜》、《风华正茂》,特别是排练了高难度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这些剧目的演出,不亚于当时的专业剧团,多次赴长治、太原演出受到好评。
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红孩子”,现在大多已经退休,一部分已经成了“红老头、红老太太”,但他们依然风采不减当年,继续为宣传革命传统、宣传红色文化和宣传八路军文化、宣传太行精神在积极努力,特别是今年以来,他们深入尚元、白家庄、秦家烟等村,走访了老英雄的故乡,重访砖壁八路军总部旧址,蟠龙抗大旧址,奶奶凹烈士纪念碑等,还自愿为他们的母校——蟠龙小学捐赠了图书、书包、文具等,为历史的传承努力着。
现在,这一批人大多已退休,但他们依然是传承文化的生力军,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不懈努力……
北门翠竹注:本文有部分删节
投稿 邮箱:438726462@qq.com
喜欢评书的朋友请关注《教场秋点兵》
欢迎关注红旗文献
欢迎关注红心永向红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