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律师多少年才能年薪50万?”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大鱼私享会 Author 余朋铭 大鱼


 第一法商观察

6.29 2020



导读 

截止2017年底,全国职业律师36.5万多人;


截止2018年底,全国职业律师42.3万多人;


截止2019年底,全国职业律师47.3万多人。


看到这些数字,您有何感想?



上个星期司法部发布了一个数据,截止2019年底,中国律师人数为47.3万多人,较2018年度增加了5万人。



按照这个节奏,之前说2022年中国律师人数到达60万,看来不是问题。


信息一出,我在不少微信群、朋友圈看到很多律师,特别是年轻律师,都表示压力山大。


正巧,这些天我还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问题,叫『律师多少年才能年薪50万』



两件事结合在一起,非常应景。


熟悉我的律师朋友都应该知道,我一直对增加律师人数这件事持支持态度。因为在我看来,法律行业当前最大的问题不是人太多了,而是人太少了。大部分律师还没有习惯、适应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竞争,所以只有足够多的竞争者加入,行业才有机会进一步升级改造。


更何况,在我的观察里,法律服务市场一直都处于一个事实上持续增长的状态,有大量的机会可以获取。


所以今天,我想结合我们合作团队的一些情况,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启发。



其实我的观点很简单——


在当前这个大环境下,年轻律师自己独立会越来越难,因为客户对于律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相比之下,还是成熟的老律师更容易获得信赖。


但因为客观上法律服务的需求增加了,所以加入一个团队,获得稳定回报的机会其实并没有变少。


我举三个自己看到的例子——


1. 北京,精品所中的小团队,团队大合伙人带来总创收800万,骨干合伙人(7年经验,跟合伙人有3年)100万,骨干办案律师(4年经验,准备提合伙人)创收60万。承担合伙人绝大多数非诉客户的业务和服务,参与部分诉讼案件。


2. 昆明,大所中的大团队,做高端商事诉讼(就是建工业务),团队大合伙人带来总创收900万,2个骨干办案律师(5年经验)去年提合伙人,三人按照80-15-15的点数计点,最终2个骨干律师到手50万。主要承担的是大合伙人诉讼案件的配套办理(大合伙人自己主力参与办案)。


3. 上海,个体律师(没和我们合作,就是认识),4年执业经验,有3个常法客户,20万保底,去年做了5个案子,一个风险+前期收了30万,其他收了10万块钱,扣去一部分合作费用,大概50万。


结论是这样——


1. 如果你有自己的客户基础,4-5年左右的时间,其实50万税前收入,通过几个常法+间接带来的诉讼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但如果执业几年没有积累下来好点的客户,那就会辛苦——即使专业本身并不难。


2. 如果你在一个创收过500万的大团队里,跟着大合伙人干,能做非常得力的副手,解决老板绝大多数的问题,那你能够到手50-100万不等,4-5年左右也差不多了。


事实上,如果你觉得独立执业难,往往是因为你从来就没有积累客户资源。但凡有点客户基础的,除非非常倒霉(比如因为疫情原因客户都倒闭了),否则到了一定年限,50万年收入并不是一个瓶颈。


安理的合伙人郑玮律师有这么一个观点——


合伙人和律师其实是两种职业,背后意味着两种完全不同能力的修炼。如果你在做年轻律师的时候没有刻意进行面向客户的能力的训练(在我目力范围内,很多律师甚至是抗拒做这件事,觉得只要埋头干活就行),那么到一定时间当你需要转型时,你一定还会付出同样的时间。


做律师就是做客户,我一直坚持这个观点。



更何况,中国的法律服务市场整体上还处于早期,所以不论外部环境如何,未来10年大概率都是会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


我自己在私底下会接触很多渠道、平台方,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不论是从法院端,还是线上等各种流量平台的反馈来看,我认为整体上的法律需求并没有减少,某些领域甚至还在增加。


那为什么还会有律师感觉越来越辛苦呢?


因为这些需求并没有流向你。


如上一段所说,法律服务因为其专业性,使得客户选择律师的信任成本极高,导致的结果,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法律服务的需求端都会是资源主导型的。


现在整体环境不那么好,客户会更倾向于选择资深律师来合作。


对此我的感触很深。过去一段时间,我大概介绍出去10多个案子,其中标的过亿的就有2个。不论金额还是频率,都明显上涨。


们大多来自我们合作的律师以及团队,而我们合作的团队,绝大多数都是资深律师。


事实上,大部分我们合作的律师团队,抱怨得更多的问题,是『能干活的律师太少』,而非『活太少』。


你看,这就很矛盾。


所以认识的律师多了,我常常面临某种程度上的『分裂』——一方面看到年轻律师嗷嗷待哺,一方面又看到资深律师嗷嗷找人。


这也是为什么我常常劝年轻律师,如果没有足够的资源,没有足够想清楚未来发展的方向,那么加入一个团队稳定地长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其实是一个相对更有利的选择。



当然,如果你有足够的眼界、魄力和能力,其实还有很多新兴的业务机会和模式可以抓住。



我举个例子——


各大互联网平台上其实有大量个人类的案源(离婚、劳动、交通、小额欠款等),这类案源的数量巨大,但是大部分律师做不好(或者选择不做),是因为收不上基础费用。


所以就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局面——客户有大量需求,但标的确实很小,案件通常也并不复杂,常规的律师费对他来说确实太高。这么大个长尾市场,需求就在这里放着,没有服务方来解决,最后都堆到了法院。


但我看到一些机构,已经开始通过提供标准化的咨询+线上辅导的方式,批量接这类案件。客单价都不高,但是攒起来体量非常大。


保密原因我不讲太深——你可以理解成他们在用类似做批量案件的方式来做个人类业务。虽然每一单可能只收500,但标准化之后,其实利润很不错。


再举个例子——


我们自己合作的星光团队,平均年龄非常年轻,从去年开始涉足社交电商、MCN机构等泛电商类客户,为他们提供全流程的服务。


因为这个领域足够新,市场增长很快,所以他们抓住了行业的红利,很快获得了大量客户的认可。这类客户都是小圈子,小范围内的口碑传播其实很快。


类似的道理,放在游戏领域也一样。这些都属于新领域带来的新机会。


但你也发现了,这两种机会,前者对于组织的管理能力其实更高,后者对于资源的要求同样很强。


只不过相比之下,新兴领域的客户可选项相对较少,所以有一些市场的红利空间存在。你在这些新兴领域打品牌、拓客户,相比之下成功概率更高一些。


但还是像前文所说的那样,这些能力都是『合伙人』需要具备的能力,仅靠『提升专业能力』,是抓不住这些机会的。


我有时候觉得,在中国做律师,真的是一个非常不错的职业——


行业发展还在早期,市场增长空间很大,竞争还没到激烈的时候,可以做的事情特别多,发展的机会也特别多。


所以我之前写文章,说『每个律师都是创业者』。这其实代表着法律行业的一种现实状态。在大部分行业里,创业都会失败,相比之下,律师创业失败的概率已经要小得多。


但创业并不适合每个人,特别是在现在的大环境下。


所以,如果你也是年轻律师,在考虑脱离团队独立执业,那我会希望你再想一想:是不是掌握了足够的资源和能力,以及明确了足够的决心。


如果都没有,那么加入一个团队再锻炼几年,真的会更好一些。


希望可以给你带来启发。


END


本文仅供交流学习 , 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来源 | 大鱼私享会

作者 | 余朋铭 大鱼


推荐阅读




第一法商观察这里有最新的法界和商界资讯,这里有发人深省的法界和商界热评文章,这里有法律人的实用干货,这里有顶尖的商业思维,关注我们,菜单栏更多精彩~■ ■■■






第一法商观察征稿了



一经采用,即赠送超值精品课程

只要你有能力让第一法商观察的粉丝爱上你

名利双收就是这么容易!



欢迎将「第一法商观察」设为星标 ☆/置顶 

这样您就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推送啦。


“在看”我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