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汽车软质内饰表皮成型3大主流工艺:搪塑|IMG|PU喷涂
目前,根据内饰零件的表层材料结构不同,可以将内饰零件分为三类:硬质、半硬质、软质。随着消费者对于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软质内饰逐渐成为未来趋势,其多出现在追求舒适、美观、奢华的高端车上,一般在仪表板、门板、中央扶手等部位采用。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软质内饰表皮成型的工艺:搪塑成型+阴膜真空吸附成型(IMG)+PU喷涂。
硬质 | 半硬质 | 软质 | |
材料结构 | 表面带花纹或哑光处理的塑料 | 塑料骨架+1-3.5mm表皮 | 塑料骨架+PU泡沫+0.5-3.5mm表皮 |
制造工艺 | 注塑等 | 骨架:注塑+热压等 表皮包覆:模压、真空吸附等 | 骨架:注塑 中间层:发泡 表皮成型:搪塑成型、PU喷涂、阴膜真空成型等 |
用户体验 | 差 | 中 | 好 |
成本 | 低 | 中 | 高 |
图片来源于汽车色彩材料表面处理
目前军团成立了汽车内饰产业技术交流群,长按如下二维码或加群主微信13410766528,备注“汽车内饰”,加入技术交流群,与行业专家一起交流!
一、搪塑成型
一般来说,搪塑成型工艺主要应用于汽车仪表板及门护板的表皮,与汽车内饰骨架之间通过发泡工艺产生微孔结构,从而产生一种自然绵软的感觉。(真皮包覆工艺的中间层会发生变化)
1. 搪塑成型工艺介绍
搪塑工艺是对带皮纹的搪塑模具整体加热,模具和搪塑粉盒对接后旋转,粉盒中的搪塑粉末(PVC或TPU等)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模具中融化,形成一个形状与模具内表面一致的带皮纹的表皮,然后冷却模具,粉盒脱离,工人取下表皮。
2. 搪塑表皮材料类型
主要包括PVC,TPU等。一般搪塑TPU性能会高于搪塑PVC。
3. 工艺特点有哪些
优点 | 缺点 |
可加工形状复杂的制品,造型自由度高 | 模具寿命短,制造周期长,成本较高 |
原材料利用率高 | 相对吹塑,注塑等,搪塑成型生产效率低 |
可同时生产多个不同产品 | 能耗高,制造成本相对也高 |
无应力加工过程,不易产生开裂等不良品 | 设备投资大 |
······ | ······ |
4. 工艺流程介绍
主要包括四个流程:模具加热、搪塑成型、冷却分离、脱出表皮。
模具加热:将模具加热到一定温度。常见加热方式有热风循环加热、明火加热、热液体传导加热、红外线加热、电加热、热油加热等。一般可根据模具形状和生产需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加热方式,IP一般采用热风循环加热方式。
搪塑成型:粉盒对接,旋转,凝胶。搪塑聚合物料粉,通过旋转,利用重力落到预热后的模具中,模具温度超过料粉的粘结温度和熔融温度,料粉粒子粘附到模具内表面,形成一层融体,在旋转过程中,聚合物粒子结构越发紧密,然后,根据设备和料粉的不同,有的需要进入凝胶烘箱进行凝胶,有的则靠模具自身余热就可以完成凝胶,最终形成制品。一般日本的搪塑设备+日系粉末,则无需专门的凝胶烘箱进行凝胶。
冷却分离:冷却定型制品。常见的冷却方式有冷水冲淋、喷雾冷却、空气对流冷却、空气中缓慢冷却。冷却时间越短,产品的收缩变形越大,空气中缓慢冷却影响最小,但出于生产效率的考虑,一般采用冷水冲淋或空气对流冷却。
脱出表皮:人工取下表皮。若模具内表面有污物,需及时清理后,再开始下一循环。
5. 主要应用
搪塑成型产品的结构包括:表皮层、发泡层及骨架层。
图 大众中控台、车门板上方均采用了大量软性搪塑材料包裹,手感很不错
图 中控台上基本上能够到的地方几乎都是软质的搪塑材质
图 前门内饰板的上沿为搪塑材质
二、阴模真空成型(IMG)
随着主机厂对仪表板颜色、光泽和皮纹一致性以及造型复杂程度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阳模真空成型工艺已经难以满足。因此,阴模真空吸附成型工艺应运而生,主要应用在仪表板、门内板等内饰件。
工艺视频欣赏,时长2份18秒,请放心观看
1. IMG工艺介绍
阴模真空吸附成型也被称作模内压纹成型,简称IMG(In-Mold Grain)工艺。把表皮片材固定在模具的上方,加热片材至成型温度,抽真空,使表皮片材覆盖在阴模上。利用此工艺生产的制品与模腔贴合的一面质量较高,结构上也比较明显细致,壁厚最大部位在模腔底部,最薄部位在模腔侧面与底部的交界处。因此,阴模真空吸附工艺不适于生产深度很大的制品,但适合生产圆角小,皮纹和光泽均匀性要求较高的制品。
图片来源于汽车色彩材料表面处理
2. 工艺特点
优点 | 缺点 |
表皮上的皮纹是均匀的,不随表皮拉伸量的变化而变化 | 材料利用率低 |
可以和复合工艺结合到一起使用,即能保证经济性,又保证了表皮的外观质量,其外观质量可以与搪塑表皮的外观质量相媲美 | 设备要求高 |
生产周期和成本方面,阴模真空成型技术要比搪塑工艺要好 | 模具一次投入高 |
······ | 比阳模真空成型的工艺成本要高 |
······ |
3. IMG工艺材料介绍
主要有TPO和PVC,其中TPO分为带背泡和不带背泡两种。
带背泡:TPO层一般为PP背泡层的1/4-1/3,如英朗仪表板表皮TPO层0.5mm,pp背泡2mm
不带背泡:一般为0.5mm-1mm,如仪表板表皮TPO层0.5mm,pp背泡2mm
4. 工艺流程
阴模真空吸附成型模具一般采用镍壳模,表面刻有皮纹,皮纹通过真空成型压制到表皮上。
动图来源:汽车色彩材料表面处理
IMG与复合工艺相结合的工艺流程有些许差别。
三、PU喷涂
PU表皮喷涂工艺是一种较新的工艺,在2005年才进入中国,主要用于汽车内饰如仪表板和汽车门板扶手表皮的成型制作。
1. PU喷涂工艺介绍
PU Spray表皮是采用PU材料,通过喷涂在镍壳模具内成型表皮,具有:造型设计灵活、低VOC、轻量化、良好的触感、耐低温和耐光较、模具寿命长、能耗相对小等优点。
2. 工艺特点
相对于一般的搪塑及真空成型工艺,PU表皮喷涂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工艺及材料更为环保。这是因为所喷涂的PU材料不含氯,对环境的污染小。
PU材料的表皮具有更好的低温柔韧性、手感及爆破性能。
表皮的皮纹重现性更好,表面皮纹可以做得更深,也能实现更低的光泽。
模具可保持低温(65℃以下),而不需经受高低温冲击,因此模具有更长的寿命,甚至是终身可用。
更方便地转换和控制颜色,例如可以更容易实现双色效果。在实现双色表皮的时候,搪塑工艺由于需在模具里面通过密封条来区分两种不同的颜色,这样如需取得比较好的密封效果,就要求两种颜色分界线的轨迹变化比较平缓,否则可能出现串色现象,而PU 喷涂工艺则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PU喷涂反应完成后形状和尺寸会固定下来,而不像热塑性材料那样容易受使用外部物理条件的影响,因此材料具有良好环境适用性能。通常,表皮的厚度可以通过喷涂的时间和流量来调节和控制。
3. 工艺流程
PU表皮喷涂工艺主要是将两组分的PU原料在经过计量设备精确计量后增压至高压状态,再经高压混合反应,然后喷涂到镍壳模具上,最后PU附着在镍壳上成为一张表皮。在此过程中,两组分PU的混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
PU Spray表皮生产工艺主要有以下两种
喷脱模剂→喷模内漆→喷PU原料形成表皮→固化并取出表皮
图 PU喷涂制造仪表板表皮工艺流程,来源于弗戈工业在线
喷脱模剂→喷第一层PU材料→喷第二层PU材料→固化并取出表皮→质量检查
图片来源于汽车色彩材料表面处理
4. PU表皮材料
PU表皮的基本组成主要分为两种:
(1)组分一为多元醇组合料。一般会同时加入一些助剂,如催化剂、抗氧化剂、表面活性剂及紫外线吸收剂等。
(2)组分二为异氰酸酯(盐)类。
除了汽车群,CMF设计军团及萨米工业云平台还专门成立了表面处理及成型工艺技术交流群,旨在汇聚一大批工艺研究及爱好者,专注于产品的成型及表面处理工艺,交流设计及制造等方面的心得。长按如下二维码或加群主微信13714972649,备注“工艺交流”,加入技术交流群,与专业人士一起探讨!此群仅限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入群必须实名制,群主会严格审核,非相关人士不得入内!
本文素材来源于主机厂及配件企业提供、汽车色彩材料表面处理、弗戈工业在线等,CMF设计军团编辑整理。
推荐阅读:
一文了解,IMD|IMT|IME|OMD|OMF等工艺,不要再傻傻分不清了
CMF表面处理技术:3种水转印工艺解析(特点+流程图+案例)
THE END
欢迎在文章后面留言
关于CMF设计军团:CMF行业第一平台,由Samy团长黄明富创办,致力于推动CMF行业发展,专注于CMF探索研究与分享传播。为主机厂提供CMF创意资源支持;为供应商提供精准业务对接;为高校提供CMF教学支持;为设计师提供交流平台。分享对CMF的践行与感知,详询可加军团微信:CMFDESIGN999(请备注姓名、需求)
为探索CMF深度与广度,提升行业水平,军团邀请到:
海尔、美的、格力、西门子、奥克斯、小天鹅、海信、康佳、TCL、松下、奥马、长虹、飞利浦、创维、莱克、科沃斯、苏泊尔、史密斯、美菱、九阳、海派、仁宝、罗技、华硕;Apple、华为、小米、三星、OPPO、联想、中兴、vivo、酷派、魅族、乐视、Motorola、传音、努比亚、奇酷360、一加、美图;微软、intel;宝马、大众、广汽、北汽、上汽、一汽、长安、长城、吉利、海马、江淮、比亚迪、奇瑞、现代、中车、陕汽、东风、潍柴、蔚来、泛亚、小鹏、宝沃、伊狄达、开云、同捷科技;佳普、老板、正大、模德、奥普、樱花、欧普、欧派、顾家、华帝;杜邦、库尔兹、巴斯夫、陶氏、PPG、苏威、阿克苏诺贝尔、3M、艾文德、LG;武汉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江南大学、东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央美院、天津科技、天津工业、广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浙江理工、浙江工业、中国地质、南京理工、南京航空航天、北京理工、西南交通、广东工业、华南理工、华南工业、华南农业、安徽农业、哈尔滨理工大学;北京服装学院色彩设计研究中心、中国流行色协会、中国色彩中心、爱色丽&潘通、丽华创新制造、江南大学&卡秀堡辉联合创新实验室、荣格、YANG DESIGN等诸多业界同仁,分别来自家电、3C、汽车、家居、资源方、学术界、第三方平台、设计企业等,共同探索CMF,助力行业发展。
用心研究分享
设计、材料、工艺、趋势、文稿、资讯
CMF设计军团免责说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对于行业的个人看法,作为分享交流。本文引用的图文、数据等其它内容,来源于网络或公开资料,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用于学习之用。任何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如需转载,请与军团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在线购买CMF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