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 || 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学会,行业高等教育学会,各分支机构,各赛区组委会牵头单位、有关高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要求,以“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理念为引领,聚焦教学创新、掀起学习革命,引导高校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形成卓越教学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全力推进高等教育“质量革命”,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决定举办“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举办单位

指导单位: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主办单位: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承办单位: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学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二、组织机构

大赛设大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大赛组委会)、大赛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大赛专委会)、大赛纪律与监督委员会(以下简称大赛监委会)和大赛仲裁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各赛区设赛区组委会、专委会、监委会和仲裁委员会。

三、大赛主题

推动教学创新  打造一流课程

四、大赛目标

(一)落实以本为本。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核方式,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

(二)推动教授上讲台。倡导教师“回归本分”,推动教授走进本科生课堂,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成为德高、学高、艺高的名师,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推进智慧教育。提高教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能力,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模式改革,推动信息化手段服务高校教育教学。

(四)强化学习共同体。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鼓励高校以教研室、课程组、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为基础,建设学习共同体,形成传帮带机制,开展教学研究与指导,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

(五)引导分类发展。引导各类高校顺应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的多样化发展趋势,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新要求,结合教师教学发展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实际,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分类发展。

五、参赛对象

全国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在职或正式聘用教师,主讲教师近五年对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3轮及以上。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六、大赛赛制

大赛分校赛、省(自治区、直辖市)赛(以下简称省赛)、全国赛三级赛制。具体如下:

(一)校赛

各高校根据各省赛方案,按时完成校内比赛,选拔参加省赛的教师,报送至大赛各赛区组委会牵头单位(详见附件1-1)。

(二)省赛

各赛区组委会牵头单位负责组织省内高校教师开展省赛,须于2021年4月20日前上报全国赛参赛教师名单(名额分配详见附件1-2)。

省赛组织方式原则上应与全国赛一致,并适当考虑推荐参加全国赛教师的学科分布和职称结构。

(三)全国赛

全国赛拟于2021年5月启动,7月上旬在复旦大学举行现场比赛。全国赛共设部属高校(含省部合建高校)类和地方高校类两个赛道,每个赛道根据主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等级分正高组、副高组、中级及以下组三个组别。各赛区推荐参加全国赛的教师中,正高组人数不少于总人数的1/3。

七、比赛环节及材料要求

(一)比赛环节

比赛环节主要包括网络评审和现场评审。评审标准见附件2。

1.网络评审

参赛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等材料上传到大赛报名系统,由专家评委进行网络评审。其中,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占总成绩50%,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占总成绩的15%。

2.现场评审

现场评审以教学创新设计汇报为主。参赛教师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践,全面说明整门课程的设计思路,突出教学改革与创新,展示相关过程性支撑资料。汇报时间不超过15分钟,专家评委提问交流时间不超过10分钟。教学创新设计汇报占总成绩的35%。

(二)材料要求

1.参赛教师需提交的材料

(1)申报书。参赛教师基本情况、课程教学创新情况等(详见附件3-1)。

(2)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需反映参赛教师教学思想、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特色(具体要求详见附件3-2)。

(3)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全面体现课程教学的创新成效,注重体现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明确说明课程教学创新解决了教学中的哪些“痛点”问题,注重问题导向;第二,突出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全面反映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创新思路、举措、效果及反思,注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第三,通过基于数据、案例等证据的可靠分析,说明问题解决的情况和效果,并分析其推广应用的价值。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须有摘要约300字,正文字数不超过4000字。

(4)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2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约90分钟的1个视频或分别约45分钟的2个视频,视频格式标准详见附件3-3)。实录视频须在真实的高校课堂环境中录制,有参赛主讲教师出镜、有师生互动的镜头,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严禁“表演式”课堂。相关材料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信息表(详见附件3-4)、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以及其他有助于表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材料。

参赛教师提交的相关材料(申报书除外)和现场汇报环节中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及所在学校等相关信息。

2.赛区组委会需提交的材料

(1)推荐参加全国赛的教师名单(详见附件4)。

(2)赛区工作总结。赛区工作总结包括但不限于比赛基本概况、奖项设置与颁发、效果与亮点、存在问题与建议等内容。

八、奖项设置

(一)校赛和省赛

校赛和省赛的奖项设置参照全国赛执行,获奖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参赛人数的30%。

(二)全国赛

1.个人(团队)奖。按组别分设一、二、三等奖。

2.专项奖。根据作品特点遴选出教学活动创新奖、教学学术创新奖、教学设计创新奖等专项奖。

3.基层教学组织奖。对有效促进教师教学成长与发展并获得良好成绩的基层教学组织,授予“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奖”。

4.优秀组织奖。对积极推荐教师参赛并获得良好成绩的赛区和高校组织单位,授予“优秀组织奖”。

九、大赛官网

大赛网址:http://nticct.cahe.edu.cn

开放时间:2020年10月20日

十、其他事项

(一)各高校和各赛区应认真做好大赛组织与推荐工作,严格审查参赛教师资格。

(二)参赛教师应保证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十一、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一)复旦大学

联 系 人:李  娜、曾  勇  

联系电话:021-55664497、15121038349、15801801182

邮   箱:fudancfd@fudan.edu.cn

(二)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联 系 人:宁立霞、石  磊、孔鑫凯

联系电话:15010870307、13041026425、18607166227

(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联 系 人:李小龙、林  琳、洪  佳

联系电话:010-82289815、010-82289855、010-82289329







各赛区名额分配表

评分标准


申报书

教学大纲模板


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标准

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信息表

推荐教师汇总表

END

                    “ 阅读原文”获取全部通知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旨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感谢您的阅读。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扫码关注

点亮教学智慧     助力教师成长


更多资源请加入教师教学技能提升交流群

QQ群:26372721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