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血压患者血压150/110mmHg,但是头不晕,这种现象危险吗?高血压患者低压高是怎么回事?高血压患者心率多少算正常?

点这里→ 健康无限说 2022-10-25

在我国,高血压是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以及饮食、缺乏体力活动、吸烟、过量饮酒、精神应激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大多数起病缓慢,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仅在测量血压时才被发现,容易导致诊断延迟,高血压常见的症状有头晕、头痛、心悸、疲劳、脖子板紧等,也可能出现鼻出血、视力模糊等较严重的症状,如果突然出现严重的头晕或眩晕,要警惕脑血管病,也可能是降压过度或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因此,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不能以是否出现头晕等症状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大家都知道,高血压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对心、脑、肾、眼等组织和器官引起的损害,也是高血压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比如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左心室肥厚和扩大,即高血压心脏病,显著增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的风险。长期高血压还可使脑血管发生缺血和变性,形成微动脉瘤,促进脑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出血和脑血栓的风险。长期高血压还可使肾小球内囊压力升高,肾小球纤维化,肾动脉硬化,导致慢性肾衰竭。长期高血压还可引起视网膜小动脉痉挛,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视网膜出血,严重者可引起失明。出现靶器官损害时,高血压患者可出现胸闷、气短、心绞痛、多尿等症状,患者应该及时就诊,完善相关检查,评估靶器官损害程度,进行针对性治疗。



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应将收缩压(高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果能够耐受可降至150mmHg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慢性肾病和冠心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应更加严格,目标值为低于130/80mmHg。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并非越快越好,年轻、病程较短的高血压患者,可较快达标,老年人、病程较长或已有靶器官损害或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宜适度缓慢。



偶尔血压不达标,可能对靶器官的损害不大,但是长期持续高血压与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并且显著增加高血压并发症的风险,有临床统计数据表明,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高压)下降10-20mmHg或舒张压(低压)下降5-6mmHg,3-5年内冠心病、脑卒中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可分别降低16%、38%和20%,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降低50%,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保持血压长期达标,就是为了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动脉血管的弹性和心脏收缩力是血压稳定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动脉血管弹性降低,血管管壁的缓冲能力明显下降,心脏收缩时大动脉扩张程度减小,导致收缩压升高,使得心脏舒张时动脉回缩力降低,导致舒张压下降,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常见于血管弹性降低的老年人。当心率加快,心脏舒张期明显缩短,大动脉一直处于高压状态,导致舒张压升高,此外,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脏收缩时血液不能及时传送至全身其他器官,致使舒张期大动脉内仍滞留大量血液,也可导致舒张压升高,称为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常见于青年人和职场白领。

有研究统计发现,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低压高)患病率约为4.4%,比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高压高)和收缩舒张期高血压(低压和高压同时升高)的患病率要低,且北方高于南方。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少动肥胖、睡眠不足、吸烟、饮酒、性别(男性)等因素可引起心率增快和外周血管阻力增大,是导致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低压高)的高危因素,这些患者还往往同时伴有血脂、血糖和血尿酸升高,因此,换句话说,年轻的肥胖人群更容易患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这样的患者应积极减肥,增加体力活动,减少工作压力,按时作息,改善睡眠质量,适当地使用抗焦虑药,改善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血糖、血脂和血尿酸。

心率是反映交感神经兴奋的一项重要指标,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不仅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还可引起心脏左室肥厚,使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导致心肌缺血,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猝死的风险,因此,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心率应作为一项重要的监测指标,进行常规监测,在控制血压的同时需要对心率进行管理,推荐高血压患者诊室静息心率大于80次/分钟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平均心率大于80次/分钟,应给予相应治疗,将静息心率控制在60~70次/分钟,不小于55次/分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减慢静息心率至50-60次/分钟,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目标心率为55-60次/分钟,高血压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目标心率为小于60次/分钟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小编猜你还想看:

一天两次谷维素加维生素B12效果怎么样?谷维素搭配维生素B1,能防治失眠吗?

阿司匹林和他汀要吃多久?什么时候可以停?心血管医生告诉你

甲钴胺适用于哪些人群?怎样服用?能长期服用吗?需要注意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