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向大师致敬|《浪荡儿》:沉默的人最终选择离开——上影节系列(三)

独角兽编辑部 游霓映象 2023-08-17


点击关注游霓映象,以防走失!



我在上影节看电影(三)



向大师致敬-费德里科·费里尼

费德里科·费里尼


今年是电影大师费里尼诞辰100周年。1月的时候我就看到了这个消息,和其他影迷一样,我也翘首期盼可以在年内看到费里尼的大型个人作品回顾展,但随后疫情爆发,公共场所一律关停,电影院也久久没有复工,这一切都令希望变得渺茫起来。

我渐渐忘了这个极有纪念意义的主题,直到上影节正式放出消息,18号晚上公布片单,刷到赫然来自“向大师致敬-费德里科•费里尼”单元的《八部半》(4K)的时候,我的手竟然有些止不住地颤抖。


影展展厅里陈列的海报

当然,这个时候的我,还多少有些“凑热闹”的嫌疑,毕竟今年刚刚看完《八部半》的我还实在算不上费里尼的粉丝。这部谁都至少听过名字的经典电影并没有令我昏昏欲睡(但确实也不是一次就看完的),我越看越被其中超现实的场景吸引,但几乎无叙事的表达方式多少还是让我感到不明觉历了些。等到后来我对费里尼又稍做一些了解之后,反而觉得另外的“孤独三部曲”从简介上更吸引我。

在上影节之前,我没有继续完整地看完一部费里尼的作品,于是,本次横跨了从《浪荡儿》(1953)到《月吟》(1990)费里尼近40年电影生涯的片单,成了我最好的入门机会。

我早早地列出了每一部费里尼的时间,但时间有限,排不下每一部的放映,并且最后实在抢不到《甜蜜的生活》和《阿玛柯德》,想想还是先作罢了。

最终我的日程上有《浪荡儿》、《骗子》、《朱丽叶与魔鬼》。


《浪荡儿》:沉默的人最终选择离开


《浪荡儿》海报


关于《浪荡儿》本身就已经有许多值得一说的:

本片是费里尼作为导演的第三部作品,获第14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费里尼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代表作《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的编剧之一,由此走向了与新现实主义不同的道路

电影讲述了意大利海边小城的五个显得游手好闲的年轻人的不同经历,几乎是费里尼的半自传电影,同时也开启了后来我们时常能看到的“男人帮”这一类电影。

如果说《浪荡儿》,以及紧随其后的“孤独三部曲”都还有费里尼早期的新现实主义风格的话,《浪荡儿》最有名的段落,当属在结尾处主人公莫拉多(其实也代表了费里尼本人)乘坐火车远去时,恍然间看见的随火车前行一同抽离而去的另外四人的卧室景象,这一极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镜头表现也预示了费里尼未来最为人所知的超现实主义风格。而在影院观看这个镜头的难得机会也成了我决定第一时间逆着热门抢票《浪荡儿》的最大理由。














《骗子》: 行骗者不可有家庭



电影《骗子》海报



在《浪荡儿》(1953)之后,费里尼先后拍摄了《大路》(1954)、《骗子》(1955)和《卡比利亚之夜》(1957),这三部电影共同构成了“孤独三部曲”。

之所以叫“孤独三部曲”是因为费里尼先后以马戏团小丑(费里尼的马戏团情结)、江湖骗子和妓女这些社会边缘人为主人公,并且以保留有浓厚的新现实主义风格的手法,讲了三个“得不偿愿”的故事

由于本届上影节并没有放映另外两部的安排,我只能看到《骗子》。另外两部有时间可以在B站在线观看~

《骗子》无论从评价到意义,都远不及另外两部,它讲述的也无非是我们现在看来已经落入俗套的“当骗子动了恻隐之心”的故事。主人公奥古斯特与另外几个同伙精心设下骗局,乔装成传教士到乡下骗取贫农们最后一点财产,屡屡得逞。直到一天他在街上偶遇自己的女儿,又在女儿面前被人扭送到警局后,在最后一次为女儿筹集学费而进行的行骗中,他看着乡下农民残疾的女儿的样子突然产生了动摇……




本片中几乎没有费里尼往后最为人称道的元素,很大意义上都是费里尼回归新现实主义的一部作品。但在结束“孤独三部曲”的创作之后,费里尼的作品就与现实主义彻底“分道扬镳”了。



未完待续...



撰稿:kk

设计:锦鲤

编辑:丸子

排版:Wan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