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寻味台州丨临海人的冬日味道!外边天寒地冻的,我猜你需要一锅热乎乎的它来治愈~

台州文旅 2023-01-29




晨起的雾,凛冽的风

张口哈出的热气......

无一不在印证着,寒冬切切实实地来了

想要冬天不要那么漫长、难熬

那就需要一些暖心暖胃的美食来治愈

对于生长在美食之都的临海人来说

冬日里少不了的

就是这一锅热气腾腾的炖白水洋豆腐




白水洋豆腐


临海市白水洋镇有三宝,其一就是在整个台州乃至其他地区都赫赫有名的白水洋豆腐。


白水洋豆腐一直以来都是临海寻常人家中的主打菜,平时下馆子吃饭,经常会点上一道,市区各大小酒店也把它列入菜单,可见其在临海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那么,到底白水洋豆腐与超市里买的盒装豆腐有什么区别,是什么奇特的魅力使从小吃惯了美食的临海人仍然对它念念不忘呢?


因为它不仅是融在记忆里的家乡风味,更是古法手作下的真实滋味。



白水洋豆腐的制作手法


正宗的白水洋豆腐,几乎都是手工制作,采用的是世代相传的传统工艺。制作过程不算复杂,选豆、磨豆浆、滤浆、煮浆、捞豆腐皮、点浆、豆腐成形等,看起来与其他豆腐的制作流程无甚不同。



只是这其中的细节与诀窍,原料的选用,水豆的配比,点浆的工艺,煮浆的火候......才是它于一众豆腐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首先选材就相当考究,采用的是优质的临海本地产“六月豆”,颗粒要求饱满圆润。选好的豆子,用清水洗净,浸泡,按一定比例配水细磨成浆,再用大锅将其煮沸,除去上层浮沫,然后漏勺悄悄挨近水面,一舀、一拉、一起,捞出三道豆腐皮之后用老卤点浆,最后倒入专用的纱布兜住沥水,移往木制模具再度压榨、去水成型。



这一系列工序制作出来的白水洋豆腐,不易破碎,老嫩适中,比石膏豆腐更软滑,比嫩豆腐又更韧。



而且由于白水洋豆腐制作时的豆浆浓度比其他豆腐更高,使其在煮制时更易糊底,故而成品也会带些许焦香,颇有一种怀旧的味道。特别是对于吃惯了口味寡淡的内脂豆腐的城里人来说,这股子浓郁豆香加上微微焦香带来的味觉冲击力就更强了。



花式吃白水洋豆腐


虽说“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手法”,不过做法越多,就越能证明食材的可塑性。



白水洋豆腐的做法就有很多,油煎、油炸、清炒......不过最地道最适合冬天吃的,当然还是小锅慢炖了。


正如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于1921年居住临海时,在《冬天》里写的那句:“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热乎乎的炖豆腐,谁说和冬天不是绝配呢。



外面寒风习习,锅里白滚滚的白水洋豆腐,在火炉上煮得沸腾,发出噗噗的声响,周遭都是炖豆腐的浓香,没尝便已经能感受到暖意。兴冲冲地夹上一块,稍微吹凉,入口,是柔嫩和坚韧并存的口感,连豆腐密孔里渗出的汁水都带着幽幽的清甜......在寒冬里吃这一口,真真是美的享受。



有关白水洋豆腐的小典故




据说1000多年前,唐代鉴真大师在第四次东渡日本途经临海之时,暂住临海龙兴寺,偶然吃到附近白水洋人开的店里卖的白水洋豆腐后,忍不住大赞,“吾曾食过不止百家的豆腐,唯此家豆腐最为细腻、爽口,实为佳品” 。此事流传开来,众人纷纷求购,白水洋豆腐也渐渐声名远播,成了各家饭店和老百姓餐桌上的菜品,其制作工艺也被代代相传,并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美食既是人间最平实的烟火

也是开启温暖的钥匙

冬至已过,寒意愈发浓烈

热乎乎的炖白水洋豆腐

也是时候吃起来了




来源 | 临海文化和旅游

喜欢请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