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等: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试教分享
编者按:
本学期,教科版科学的新教材已经滚动更新到了三年级。相较于老教材,新教材有哪些新变化、新要求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在上学期,来自宝安区多所学校的一群充满热情活力的老师,在百忙之中进行了三年级上册新教材的试教探索工作。6个试教团队各自拟定好试教计划,高质量独立地完成了本次试教,为全区科学老师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经验。以下是来自宝民小学的王静、杨丽华、何红、彭娟老师的试教分享。
教科版科学2年级上册整体思路+单元解读+课例素材(2017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试教分享
活动现场实录
《天气》单元原为四年级上册内容,下移到三年级上册进行学习,虽然从教学目录上看,学习的内容大同小异,但是与原教学年级相差整整一年,因此势必是要降低学习难度和要求的。
从目录上看,前面7个课时的内容与老教材相仿,增加了最后一个第8课内容: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在旧教材中该部分的内容是在单元学习后的资料库中呈现的,作为拓展学习内容,在新教材中作为正文内容出现体现了天气预报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和重要意义,需要我们重点去关注和了解。并且课本展示了一个台风眼的卫星云图,表明我们将要讨论一些天气和极端天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此处对应的是新课标:15.3: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本次试教由我校杨丽华老师执教,在三年级中选取了30名孩子,挑选的课程是第3课《测量气温》进行试教,对比之下,旧教材并没有针对气温计进行专门的学习,只是简单的对温度计相关内容的回顾,也没有特意强调气温计与其他温度计的差别,学生可能不会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导致气温测量不准。新教材现在增加了一节认识气温计的内容,明确了气温计的构造、读数方法,测量活动前增加了研讨部分,让学生更加清楚知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
试教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并没有按照教材进行,而是选取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认识并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完成读数记录。第二个活动是根据老师提供的一天中五个时间点的气温测量数据表,绘制柱形图根据杨老师的试教反馈以及与旧教材的对比,在执教过程中主要发现以下几点值得讨论:
(1)30个学生中,有16名学生气温计读数不准,不清楚最小刻度值是多少。20名学生不知道零下的读数的意义,强调“从0出发”开始数是突破点。这都是跟数学知识的储备不足有关。
(2)刚上三年级,对统计图表的认识是不足的,在指导学生把测量的气温记录在“气温柱状图”上,只有2,3个学生可以准确把“时间—温度”记录在柱状图上。经过老师指导,25名同学可以做好柱状图。
(3)通过观察柱状图,大部分学生可以从图中得到一天当中温度最高和温度最低的时间。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可以描述出气温的变化。组织语言进行准确描述比较困难。需要老师做适当的引导,如采取填空式的问答。
由于没有教学用书的指导,所以建议只是基于老师们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对新教材编写意图的推测:
(一)降低教学难度
首先,相关的教学内容提前了一个学年,根据孩子的认知特点,难度相应也是应该有所降低的。三年级孩子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发展水平还不高,教材在知识呈现形式上也有所体现,比如原来采用较多文字描述的内容,换成了以图片的方式呈现:《测量降水量》一课为例,原教材中对制作雨量器采用了大量的文字描述,新教材则采用精简的图片方式展现,“降雨量等级标准”新教材用柱状填充图来代替旧教材的表格,这些处理使得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符合三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其次,知识要求降低,在第5课《观测风》的学习中,对于专业的测量工具:风向标只在拓展部份出现,也没有介绍如何利用它进行测量,只需要学生作为了解,而风速仪更是没有在教材中出现。所以在教学中,还需要对学生特点对教材的知识点深度进行调整和把握。
(二)绝不越俎代庖
(三)重视活动开展
本单元是着重对天气的认识和观测,共有8个课时,其中设计的观测活动有6个(气温计、测量气温、测量降水量、观测风向、风速、观测云),制作观测工具活动3个(雨量器、风旗、风向标),天气日历观察记录活动更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平均每节课一个活动,如果未能保证活动的开展,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还是显得比较枯燥起不起兴趣。
(四)工具重在使用
弱化原理是我们认为上好这一单元的关键,在制作简单的工具和使用这些工具测量天气之间,我们认为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能知道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观测天气,会使用这些工具帮助我们观测天气是重点,而这些工具为什么能测量、原理是什么我们认为可以相对弱化。例如制作雨量器,重点在于使用雨量器测量降雨量,对于选择什么器材来制作,为什么可以测量应该相对弱化,可以直接把材料交予孩子,不适宜给孩子去讨论,老师只做简单介绍处理即可。
总之,新教材对内容和学习年级的调整,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特点和教材的知识点深度进行调整和把握,哪些需要掌握哪些只需要点到即止,我们认为还是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用书开展教学。在此只能浅谈一些我们的感悟。
来源:宝安区小学科学教研
更多培训内容请进公众号“教材研究”栏目
一年级群: 939925431 | 二年级群: 966019485 |
三年②群: 982990549 | 四年②群: 1047555355 |
五年②群: 1047559325 | 六年②群: 994517613 |
长按关注“小牛顿科教”,进入公众号
1.“网课配套”栏目,含资源汇总/一课一练/1-6年级微课/科普视频。
2.“教学研究”栏目,含教学理论(教材解读|优秀课例|教育|技术),教具研究,STEAM,电子教材阅读版,历史消息。
3.“买买买”栏目,含小牛顿器材和非教具百货产品
本公众号将持续为大家收集和分享优秀的科学技术教学视频,全国优秀课例展播的内容选自教科版科学。
我知道你在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