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邱兰娟等: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试教分享

编者按:

本学期,教科版科学的新教材已经滚动更新到了三年级。相较于老教材,新教材有哪些新变化、新要求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在上学期,来自宝安区多所学校的一群充满热情活力的老师,在百忙之中进行了三年级上册新教材的试教探索工作。6个试教团队各自拟定好试教计划,高质量独立地完成了本次试教,为全区科学老师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经验。

以下是来自壆岗小学邱兰娟、麦晓琳老师的试教分享。

教科版科学2年级上册整体思路+单元解读+课例素材(2017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测量降水量》试教分享


活动现场实录

了解学生前概念

备课期间,麦老师先了解了学生对于测量的前概念:

1.学生学习了“毫米”单位吗?熟悉与运用毫米与厘米的换算吗?

2.能否熟练使用测量线段进行读数?

3.清楚读数要从“0”刻度开始吗?

4.了解水的存在形式分为液态、固态与气态吗?

5.柱状图的分析与解析。

试教环节与效果分析


一、课堂导入

       通过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雨天天气符号,延伸出雨的类型是依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划分,并引出降水量测量的模拟实验。


二、实验探究一

1.出示降水量测量的模拟实验所需要的材料,请小组同学观察,并讨论要如何使用这些材料进行模拟实验。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微课视频讲解说明模拟实验的操作。

4.学生小组开展模拟实验,并在实验后将实验结果呈现在讲台上。

5.提问:对比1、2号杯子,你发现了什么?

6.讲解说明雨量器的标准:(1)上下大小一致;(2)刻度均匀。



二、实验探究二

1.出示3号杯子,提出问题:3号杯子满足作为雨量器的条件吗?

2.学生思考并回答,还需要刻度条。

3.请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杯子底部有一个凸起,会导致测量出现误差,可以如何解决这个误差?

4.播放制作雨量器和模拟实验的微课视频。

5.小组实验并在实验完成后尝试读取降水量数据。

6.讲解读数时的要求,小组重新读数与回报数据。

7.自主猜测某一小组的数据的雨量划分等级,引申出《降水量等级表》,小组依据表格再次有依据地划分雨的等级。


三、拓展延伸

1.出示降水量的柱状图,并解析。

2.思考: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

3.思考:测量降水量要注意什么?

4.研讨: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试教效果分析:

本节课学生的主要任务:完成模拟降水的实验,并通过杯子的形状特点不同,思考讨论得出雨量器的形状要求,自主完成简易雨量器的制作,准确读取出降水量的数值。

本节课试教了4个班,不断依据班级的上课状态调整本节课的环节与流程。

1.导入中:前期出示了黄暴、橙暴和红暴的标识,后面引申主题时问:“像我们之前所说的毛毛细雨、暴雨、小雨,以及天文台发布的黄暴、橙暴、红暴等是依据什么来划分的?”学生开始陷入颜色的误区内。

分析:问题最后是紧贴着黄暴、橙暴、红暴等字眼,学生的注意力会较为关注问题后面的内容,后面上课为了避免学生走进类似的误区,将问题改为“像我们之前所说的毛毛细雨、倾盆大雨、暴雨、小雨是依据什么来划分的?”

2. 探究一: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会发现1.2号杯子的水位不一样高,但是学生会认为实验失败了,因此会选择将降水装置更靠近水位低的杯子。

分析:低年级学生对于操作后分析解决的实验接触的机会较少,之前仅仅接触过观察比较测量类的,对于科学的严谨性认识不够,需要慢慢进行引导。同时也存在着实验材料的原因,一开始提供的降水工具是塑料瓶,降水范围有限,小于两个杯子的口径。后期将塑料瓶改为一次性塑料饭盒,降水范围扩大了,学生人为偏移降水装置的行为没有发生,对科学的严谨性有一个小体验。


3.探究二:学生在贴刻度条时,会出现2种极易发生的情况:(1)因为纸条的起始没有完全从0开始,前面有留白一小部分,学生会将留白的纸条部分起始对齐杯子底部,(2)学生会将留白的纸条部分起始对齐液面。

分析:在有微课视频教学的前提下,学生还会出现选择将留白部分对齐,是学生对测量操作不熟悉的反馈。同时小组内有些同学认识到要将0刻度对齐液面,有些同学只看重要对齐,小组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所争议。在试教时发现此种情况,因而最后上课时选择将测量纸带裁剪,纸条的起始就是0刻度位置。


4.扩展延伸:在提问“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时,学生的反应普遍是围绕着模拟实验开展,从如何应用实验模拟材料开始回答。

分析:试教时多数时间是微课讲解如何操作实验,对于利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还没有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问题问得也比较含糊,应该改为“在冬天降雪时,我们可以如何利用雨量器测量雪的降水量”,课上提出的问题,是学生思考的方向指引,提出前应斟酌并预测学生的回答。  

   

思考与不足

本次试教因考虑到是四年级的内容降到低年级上,因此对于四年级原有的知识点做了选择,本节课原本要涉及到对于降水量的画图,但考虑到学生还没有学习过柱状图等图标的应用,将其仅仅作为一个延伸,要求学生会看即可。但就整个单元来看,涉及到很多图标的观察与分析,还是需要对柱状图有所了解与分析。

第一次试教时,我忽略了“降水量的多少与雨量器瓶口口径大小无关”这一知识点,仅仅只是在探究一的过程中,将学生引导到降水量的多少受测量瓶的形状影响。思考修改教学环节时,尝试使用两个口径不同的雨量器,但由于降水装置自行打孔不均等,导致实验出现较大的出入。思考后使用倒水法,将1.2号杯子中接受到的降水分别倒入与其口径一致的雨量器中,直接呈现的就是测量得到的降水量高度一致。

教学后再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有大致四分之一的学生仍认为,测量降水量是测量其体积,而非高度。解答了“降水量的多少与雨量器瓶口口径大小无关”这一知识点的班级认为测量降水量是测量高度相对更多,对于知识点的删减还是需要调查学生的理解程度与对课堂的反馈,不可盲目删减。



来源:宝安区小学科学教研


更多培训内容请进教科版科学公众号“教材教学”栏目


教学研讨QQ群


一年级群:

939925431

二年级群:

966019485

三年②群:

982990549

四年②群:

1047555355

五年②群:

1047559325

六年②群:

994517613



长按关注“小牛顿科教”,进入公众号

1.“网课配套”栏目,含资源汇总/一课一练/1-6年级微课/科普视频。

2.“教学研究”栏目,含教学理论(教材解读|优秀课例|教育|技术),教具研究,STEAM,电子教材阅读版,历史消息。

3.“买买买”栏目,含小牛顿器材和非教具百货产品

本公众号将持续为大家收集和分享优秀的科学技术教学视频,全国优秀课例展播的内容选自教科版科学。




我知道你在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