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把生命交给科技,把金钱交给价投

永远好奇的梁仔 梁仔求是 2022-11-25

老唐的《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以下简称“价二”),带给我的不仅是一套框架完整、逻辑严密的投资体系,更是带给了我希望,深入学习后我更加相信——我不可能穷一辈子。正确的投资体系可以让人提升未来的购买力,而希望本身则是人的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这也是作者和作品的优秀之处。这篇文章既是《价二》的读后感,也是自己在书房学习一年后对于投资的一些思考。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从投资历程上看,虽然我的入市时间仅有3年,但也“有幸”尝试过几乎所有错误的道路,如今终于在书房的引导下走上了最适合自己的价投之路。为什么亏了钱还说“有幸”呢?这不是反语,我也不是冤大头,我是真的幸运。


首先,当时刚毕业没多久,还年轻很穷,亏光了也没多少钱,可以说交出去的学费还不贵。


另外,正如查理芒格一直强调的:“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我知道了干啥会亏钱,以后再不去干亏钱的买卖,赚钱的路子不就隐隐若现了嘛!


最重要的是,我在走过了错误道路之后,遇上了唐书房。沉浸在书房学习一年后,对于价值投资的理解愈发深刻,若隐若现的路子直接升级为阳光大道。


犯过的错误很多,例如买过几乎所有类型的基金,尝试过所谓的技术面分析,上过杠杆,甚至跟随所谓的“游资大佬”进行投机等等。所以我也对于唐老师“远离杠杆”的四字真言深有感触。另外最值得分享的可能就是跟着“游资大佬”投机的经历了。


“游资”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是充满神秘色彩的,感觉他们经常在资本市场翻雨覆云,似乎无所不能,我当时也是这么认为的。当时因为工作性质,接触到某位大佬,大佬是杭州知名游资之一,向我们展示过他十多年来丰富的操盘经验和雄厚的资产。


大佬和我一位朋友的关系甚好,我沾了朋友的光,经常得知他们当天会交易哪只股票。经常有这样一种情形出现,大佬说我要加仓某只股票后,随即在几秒钟内该股票就会有一笔几百万的大额买单。我见状直呼哇塞,大佬这是真金白银地演示如何赚钱啊!更哇塞的是,大佬买入后的第二天,相应的股票大概率是上涨的!


看到这里,我已经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心想按照这样的节奏,一年大约250个交易日,每个交易日上涨1%,一年下来就是12倍的涨幅!不出4年,就能超过两万多倍的涨幅!我已经看到了豪宅豪车财务自由正在向我招手!


虽然我仍能够思考,如果这样的方式来计算,那么以这位游资大佬十几年的操盘经验,兴许他已经把十个杭州城都买下来了。我仍然知道,投资界的神话巴菲特年化收益也“仅有”20%左右,所以一年十倍的投资是不靠谱的。


但是,看着他们夸张到每一天都飘红的账户,我也经受不住这种诱惑了,我需要的是思考吗?不,我需要的是代码!是今天买明天就涨的代码!


当然,故事的结局已经不需要太多说明,当账户市值腰斩之后,我放弃了幻想,重新捡起了自己脑子里那无比珍贵的理性。对了,他们账户当时天天能飘红的原因是,当时正好是牛市阶段,很少有不涨的股票......


经此一役,我又对巴菲特的名言产生了无比深刻的理解——只有退潮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为了不要进行危险的“裸泳”,咱们必须要做靠谱的投资,就像你平时放心大胆地去坐汽车坐电梯的那种靠谱。不要以为坐电梯这种习以为常的事情是理所当然的,许多野生动物可是不敢轻易坐电梯的,它们不懂电梯,它们会怕!


但同样的,许多人也并不懂电梯的工作原理,为什么大家却放心大胆地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一个冷冰冰的铁盒子呢?现代社会,我们很多的习以为常,都是建立在科学技术上的,科学技术甚至能靠谱到把人装进“铁盒子”里,将人送出地球并安全返回。


我们投资要的就是这种靠谱。那么科学技术靠谱的基础是什么呢?爱因斯坦说,科学的发展两大基础,分别是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实证主义科学方法


形式逻辑体系,简言之就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是有规律的,而且这个规律独立于人存在,并且能够被人仅通过观察就能够理解,比如说万事万物,只要我们通过观察其表象规律,总结积累大量的资料还有数据,然后用思维进行逻辑演绎,就能够得出万物背后的真谛。


实证主义科学方法,讲究的是,任何一个理论模型得出来的结论预测,必须要能够经受住实验和观测的检验,如果不符合实验观测结果,就说明这个理论是不完善甚至不正确的,必须要进行修改或者将其推翻。


咱不是在聊投资吗,为什么要扯上科学技术呢?一方面,股市的产生,就是建立在由科学技术和自由市场经济共同构成的现代化文明的基础上的。另一方面,价值投资和科学技术有一个重要的相似特点,就是可证伪性,中翻中的意思是——对的清清楚楚,错的明明白白


逻辑演绎上看,《价二》介绍了持有股票给投资人带来收益的三种来源,一是企业经营增值;二是企业高价增发新股或分拆下属子公司IPO融资;三是投资者情绪引发的股价无序波动。三种收益来源的靠谱程度逐次下降。


首先首先企业经营增值一定会给股东带来收益,且对于优质企业而言企业经营增值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行为;


其次是再融资增值,在中国股票市场,发行新股上市以及上市后增发新股几乎都是以远高于净资产价格发行的,可以称得上是国内特殊的“制度性红利”,但问题在于优质企业的再融资行为是偶发性的,他们往往几年甚至十几年才会在股票市场进行一次再融资行为,并且再融资时增发新股的价格未必会显著高于企业的内在价值;


至于想要靠预测股价短期波动赚钱,那更是一种痴人说梦,是一种股市的投机行为,这和赌博非常相似。


让我们再一次反过来想吧,股市投机是投机者们互摸腰包的负和博弈,因为中间还有一道道的交易费用。投机行为之所以长期存在有其客观原因,一方面是人性中的贪婪和赌性使然,没有投机市场也无法存在;


另一方面,投机行为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有利可图,无论赌客盈亏,赌场永远不亏,所以投机是金融机构、资管行业向投机者征收的一种无知税,一种信息剥削税。


正应了巴菲特的名言:“华尔街靠折腾赚钱,你靠不折腾赚钱。”所以不搞投机,不瞎折腾,拒绝缴纳“信息剥削税”,就在股市中成功了一半。


最为靠谱的“企业经营增值”的长期增长逻辑在于,一个健康的经济体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是长期向上的,GDP的增长大部分依赖于国家整体企业经营的贡献,整体企业中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又高于所有企业的平均值。


这一点,中外的经济发展史都能证明。巴菲特曾经指出,从1955年—1975年,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长期以来都保持在12%左右,无论是高通胀时期还是低通胀时期。


国内方面,1995年—2014年这20年里,我国上市公司的年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2%,远高于同期国内整体企业年均净资产收益率10%的水平。同样具有强大说服力的数据是,西格尔教授在《股市长线法宝》中指出,在1871年—2012年长达141年的时间跨度中,以20年以上的视角看,股票收益优于债券收益的概率近乎100%。


经过简单的推理,可以发现只需要平均的智商、知识和运气,就可以确定,股市投资收益率>全体企业平均收益率>GDP增长率,这就是股市投资一定获利的底层逻辑


从实验观测上看,回顾百年投资史,不乏各种流派的各种大佬曾在其中书写辉煌的篇章,其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我想无疑属于价值投资一系。1984年巴菲特在《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级投资者》演讲中举了一个“2.25亿只猩猩投硬币的例子”说明价值投资是靠谱的,十分生动有趣,原文看这里https://mp.weixin.qq.com/s/4qkOvrQckIBJOirJ_4zEVg


来自“格雷厄姆与多德部落”的投资者共同拥有的智力核心是:寻找企业整体的价值与代表该企业一小部分权益的股票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异,实质上,他们利用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却毫不在意有效市场理论家们所关心的那些问题——股票应该在星期一还是星期二买进,在1月份还是7月份买进等等。


追随格雷厄姆与多德的投资者根本不会浪费精力去讨论什么Beta、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不同证券投资报酬率之间的协方差,他们对这些东西丝毫也不感兴趣。事实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甚至连这些名词的定义都搞不清楚,追随格雷厄姆与多德的投资人只关心两个变量——价值与价格。


在一众价值投资大师的实践总结中,价值投资有四个基本理念:


第一,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是对应公司的部分所有权。因此,我们要以长期或者永恒的视角去做投资,甚至代入到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去分析股票。


第二,市场先生是一个躁郁症患者。因此,你需要理解市场价格的波动只可利用,不可预测,市场是为你服务的工具,而不是指导你投资的老师;因此,你需要屏蔽噪音,别瞅傻子,瞅地。


第三,安全边际原则。要知道投资的本质是对未来进行预测,而预测的的结果就不可能是百分百正确的,因为你没有办法分辨你什么时候会犯错,所以你必须给自己预留安全边际,这样即便犯错了也不至于损失太多,甚至可以全身而退。


第四,能力圈原则。能力圈最重要的是给自己的能力画出边界,市场本身是所有人的加总,每个参与者都是市场的一份子,所以市场的变化非常复杂,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市场一定会在某个时刻把你击倒。只有知道真诚地待在自己的能力圈边界内,才能做到巴菲特说的投资两大原则:第一是绝不亏损,第二是不要忘记第一条


在实践价值投资理念的过程中,部分著名价值投资大师的收益率如下:

图源:根据《巴芒演艺》和网络公开信息整理


逻辑和实践都可以说明,价值投资是靠谱的投资方式。与此同时,老唐更是将价值投资的理念和实践方式掰开揉碎后,用平实且幽默的文字分享给众人,读起来让人大呼过瘾。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巴菲特说,投资只需要学会两门课,一是如何面对股价波动,二是如何给企业估值。


在如何面对股价波动方面,经典的“农地投资案”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价值投资的理念。


案例是这样的: 1986年, 巴菲特花28万美元买下一块400英亩的农地。巴非特自己对农业窍不通, 只是从喜欢农业的大儿学中知道了玉米和大豆的产量,还有对应的运营成本。根据这些数据。巴菲特大致估算出28万美元买下农场,年净收益率约有10%。同时,农地未来产量还可能提高,农作物的价格还会有一定幅度的上涨。


巴菲特解释说:“我并不需要有特别的知识来判断此时是不是农地价格的底部。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一定会遇到糟糕的年份,农作物的价格或者产量都可能偶尔令我失望,但那又怎样呢?一样会遇到一些好得异常的年份,并且我又不用迫于压力出售农地。现在,28年过去了,农地年利润翻了3倍,农地价格是我当初买价的5倍。我依然对农场窍不通。而且,直到最近,我才第二次去过这个农场。”


这个案例中你看到投资的几大要点:


宏观预测是废纸。买入农地时完全不考虑宏观经济或天气变化这些不可预测因素。是的,未来一定会遇到糟糕的年份,但也会有好过预期的年份,长期看宏观因素会好坏对冲。这一切,只需要研究农地或企业,完全不需要去猜测农地或企业在交易者之间如何上蹿下跳地报价。


投资就是比较。倘若农地一直产出收益且收益大于持有现金,则继续持有农地;倘若患有躁郁症的农场邻居给出一个你“无法拒绝”的价格要买地,则把地卖给他。如此不管是拿着地还是“卖地”,都赚钱。


如何看待市场波动?躁郁症邻居不论是买地还是卖地天天都会给地头报价,只要没有到达你“无法拒绝”的程度,都可以无视他。


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买地后两种情形都会赚钱,但仍存在亏损的可能性,但研究农地产出比研究傻子们的报价要容易的多,所以投资过程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要持续地扩大自己的能力圈。所以价值投资不仅能充实你未来的钱包,也能充实你的精神生活。


估值方面,老唐还开发出了一套非常精彩的“老唐估值法”。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的研究确实是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等诸多科学家的科研成果为基础的。“老唐估值法”则是站在格雷厄姆和巴菲特等前辈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老唐估值法”对我的影响不亚于牛顿的力学三大定律。


老唐估值法,是“自由现金流折现法”的一种升级版本。意思是: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在于企业在经营周期内,股东总共能从当中抽出来多少钱(未来自由现金流),然后再算算这些钱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折现值)。


不过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法有很多假设和陷阱,因为你只要调整任意一个参数,就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数据。而老唐估值法对此进行了优化,减少了相关的的假设和陷阱,甚至简化到不需要计算器,口算就能算出来。


老唐估值法的应用,需要先满足3个前提条件:①利润为真;②利润可持续;③维持当前盈利能力不需要大量资本投入。


对于符合3个前提条件的企业,基本上可以直接将报表的净利润等同为自由现金流,一律以无风险收益率的倒数作为三年后合理估值的市盈率水平。无风险收益率通常取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和AAA级企业债券利率二者之间的较大值。


也就是说,三年后的合理估值=第三年自由自由现金流*(1/无风险收益率)=第三年净利润*(1/无风险收益率),高杠杆企业打7折。


1/无风险收益率称为合理市盈率。假设无风险收益率在3%~4%波动,合理市盈率取25~30倍,假设无风险收益率在5%~6%波动,合理市盈率取15~20倍,以此类推。


在老唐估值法中,无风险收益率比如1%甚至0利率,合理市盈率也不能为100倍甚至无穷大。原因在于,一是因为没有外汇管制的国家和地区,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去往利润更高的地方。二是因为法币天然的通货膨胀属性,政治学界和经济学界普遍认为2%左右的通胀是好的、良性的水平。因此,无论当下的无风险利率有多低,合理市盈率的倍数不能超过50倍,无风险收益率的最低值不能低于2%。


三年后的合理估值的50%作为理想买点,三年后合理估值的150%或者当年50倍动态市盈率,二者中较低者作为一年内卖点。


买点买入,卖点卖出,中间呆坐。


对于周期类公司,则采用席勒估值法,用10年平均盈利和股价对比。买点为当年合理估值的7折,卖点为合理估值上限的150%。计算合理估值时,用近10年的平均净利润计算。


简洁、易懂、可复制,这就是老唐估值法的奇妙。最让我为之欣赏的是,老唐估值法的每一处做法,都是有逻辑基础的,值得推敲的。


三大前提: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更容易计算未来现金流,才是自己能力圈范围内的标的,因此不符合三大前提则直接排除。投资中最可怕的不是亏钱,而是用错误的方法赚到了钱,因为你只要在赌场继续待下去,错误的方法迟早会害了你。有道是,凭运气赚来的钱,迟早会凭实力亏回去


1/无风险收益率 = 合理市盈率All cash is equal,金钱都是一样的,比较就是了。无风险收益率相对稳定,波动不大。以无风险收益率为“锚”,可以直接减少估值公式中的一个未知数。


以未来三年为估值周期:首先,三年是衡量一笔投资隔离短期情绪干扰的最短期限,巴菲特多次强调,三年是评判投资绩效的最短周期;然后,预判未来是困难的,只预判三年,即便业绩预测有偏差,也可能会被市盈率的波动弥补,进而减少亏损的可能性。


无风险收益率和三年的设置,将确定性因素基本固化了下来。于是估值简化成对唯一未知数的判断:对未来现金流的估计。


买卖点设置:三年后合理估值的50%作为买点,这个50%即是留给自己的安全边际,也暗含了三年翻倍、年化收益率为25%-26%的目标。三年后合理估值的150%或者当年50倍动态市盈率卖出,则体现出明显的高估。


当然,投资收益的目标可以设置为25%-26%,但并非意味着一定会达到,甚至不强求它达到,长期年化收益率达到13%-15%已经是令人满意的成绩了。这叫目标设置应该遵循“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一无所得”,而看待结果应该适当降低预期。


要知道,估值是一个范围,而不是追求一个准确的数值,这叫模糊的正确远胜于精确的错误。当你执着于只通过计算器分析企业时,可能离精确的错误也不远了,咱们需要的是一个靠谱的范围。


熟悉了老唐估值法之后,没当市场大幅波动的时候,我内心都会有一首美丽的歌谣缓缓奏响:

心中有了估值锚,红也逍遥,绿也逍遥,耐心等待创新高

心中若无估值锚,红也惊心,绿也惊心,再多道理也飘零

——词曲作者:唐朝


往后,在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一家企业的实践中,你不能只有一把锤子,你还需要一个辅助分析的“工具箱”,利用各种各样的工具辅助你去做投资决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查理芒格说,拿着锤子的人,看啥都像钉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大脑里面只有一种思维、工具或方法时,做任何事都会用一种形式来解决和分析问题。但世界是多元的、复杂的,是不可能只用一种思维就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所以你不止要有锤子,还得有扳手、螺丝刀之类的,构成一个可以解决多种问题的工具箱。


你必须了解企业与外界交流的语言,也就是财务报告。掌握财报相关的会计知识,是投资者在市场生存不可或缺的技能。你需要读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你可以准备一本《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作为工具书,随时查阅不懂的财报细节。


你可以使用波特五力模型,通过分析潜在竞争者进入壁垒、替代品威胁、买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努力寻找在这些方面尽可能多占据优势的企业。


你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看懂企业靠什么商品或服务挣钱?企业的客户为什么选择他们而非其他机构?企业靠哪些竞争优势形成自己的护城河?


你可以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分析企业的商品是否有足够强的品牌力,是否能够让用户产生粘性从而形成复购。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供给端和需求端,了解行业发展的成长性......


投资的进阶之路,是没有捷径可走的,需要投资者针对逐个行业、逐个企业地学习,这是投资者一生的课题,也是投资路上最大的乐趣。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相信大部分喜欢金融投资的朋友都听说过名为“复利”的神奇“魔法”,到底有多神奇呢?老唐在书中做了个模拟计算:假设人的一生有50年的有效投资时间,一个人从22岁开始都拥有1万元投资本金,且从22岁到60岁,每年都从工资里面节省出3万元做投资,将资产投入股市。


通过正确的投资方法获得15%年化收益率的情况下,一个一无所有白手起家的普通人,在退休时完全有可能积累超过4000万元的财富!这个收益率并非天方夜谭,《价二》从头到尾聊的就是稳妥地从股市获取年化10%—15%及以上回报的方法。


当然,人的投资计划不大可能如此严格地执行,因为人生也充满不确定性,比如结婚、买房、医疗等支出都可能会动用到投资本金,导致最终积累的财富值没有那么庞大,而即便是4000万砍半再砍半,对于普通家庭仍是一笔相当可观的财富,所以你很难穷一辈子。   


数据来源:《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


要知道一个人的生命周期里,投资生涯是远比职业生涯要长的,你可能60岁就退休了,但即便你80岁了却仍然需要做投资。在投资的过程中,时间又是最大的秘密武器之一,所以我很庆幸能够在二十五六岁的年纪走上正确的价值投资之路,这是一种幸福。即便是晚一点走上这条路也没关系,因为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投资致富只有两个基本要素,即时间和复利。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个地球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复利,则是依赖于靠谱的投资机会,这需要你不断地学习和挖掘。你生来就拥有相应的时间,接下来你需要去寻找靠谱的投资机会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回到现在,今年身边的家人和朋友都曾劝说过,今年宏观环境很糟糕,大部分生意都不好做,又是疫情反复又是大国打仗,你今年就别再股市待着了。听罢,我往往一笑了之。


首先,宏观预测是废纸,人不应该也不能够凭借宏观信息来做任何投资决策。更重要的是,长期来看,中国社会经济现代化的路不会停止,经验告诉我们,要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很多专业人士会从市场规模红利,工程师红利等角度分析中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仍然未来可期,但我想从自己的生活经验的角度来聊聊。


我老家在华南边陲的一个小村庄,虽然是95后,但童年时,我仍然住过和唐老师童年类似条件的的农村房子。除了房子,我对童年家乡最深刻的印象之一还有一条路,这条路虽然是通往镇上和县城的大路,但却是一条不好走的砂石土路。


华南地区的雨季较长,且降雨量很大,每逢下雨天大路就会特别脏,所以我对“泥泞”这个词有很深的感触,因为泥泞就是我们当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场景。我不讨厌下雨天,但我讨厌泥土路,每次都会把鞋子裤子搞得很脏,走回家之后还会印得到处都是,而且泥土路是很滑的,很容易摔倒。

 

图片来自网络,8岁前我家的房子和图中几乎一模一样


后来,在政府的帮助以及乡亲们的努力下,我们终于走上了水泥路,很硬,很好走,很舒服。现在逢年过节回老家的时候,我骑着单车走在路上,看着沿途的景色,都会开心得不得了。曾经在泥土路的日子是我人生的珍贵记忆,但我绝对不想回去,如果有人要破坏这条路,我想没有一个村民会答应。


诗意一点的说法就是,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假如我不曾见过光明。现代化对于乡亲们来说,就是一种光明。


从这个角度上看,我想中国社会经济现代化的发展之路是不可逆的,这条路我们会一直走下去,一直走到星辰大海。


临近结尾,我还想唠叨一个心得体会。2018-2019年临近毕业的时候,市场上的“知识付费”概念沸反盈天,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许多付费内容多以“财务自由”为卖点。实际上“财务自由”更多是炒作一种焦虑情绪,情绪贩子通过贩卖“财务自由”而实现财务自由。


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是客观的,这无可厚非。但应该想到更深层的一点是,追求财富的本质,是为了追求人生幸福,市场上许多人在教你如何实现“财务自由”,却鲜少有人教你如何追求“幸福自由”。财务自由是人生幸福的方式,但绝不是唯一方式,财务自由是一个结果,而人生幸福是一个过程,二者也不能画等号。在追求财务自由的结果的过程中,日拱一卒,无限进步,本身就是幸福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