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聚餐享美食,谨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家人们,
今天虽然是星期一,
但同时也是腊月二十六啦!
二十六,割年肉,
你们准备好过年美食了吗?
疾控小编,在此温馨提示:
新春将至,年味渐浓,大家开始走亲访友,团圆聚餐,享受美食,其乐融融。面对饕餮美食,我们要给大家提个醒儿:谨防细菌性食物中毒。上干货分割线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因摄入被致病性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按发病机制分为感染型、毒素型和混合型三种。
感染型是大量致病菌侵入肠黏膜,引发人体免疫反应,继而致病,主要病原体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毒素型是致病菌在食物中繁殖产生大量外毒素,损害人体,引起腹泻,主要为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毒素等。
混合型是感染型与毒素型两种都存在的情况。
02引起中毒的细菌有哪些?
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是食用被致病细菌污染的食物。这些食物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和销售等多个环节中可能受到致病菌污染。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及相应易被污染食物如下:
1.沙门氏菌:是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第一致病菌,常见于被污染的酱卤肉、畜禽类、蛋类和生鲜牛奶,也可见于巧克力。
2.副溶血性弧菌:是仅次于沙门氏菌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因素,常见于甲壳类、贝类等水产,也可通过污染盐腌制品(如咸菜、腌肉等)传播。
3.志贺菌:常见于畜禽肉、果汁和乳制品,也可见于沙拉、生蔬菜和面包制品等。
4.蜡样芽胞杆菌:污染肉类、粮食加工品等含淀粉较多的食物。
5.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于牛奶及奶制品、剩饭、凉糕、奶油糕点、鱼虾、熟肉制品等。
6.肉毒杆菌:常见于酸奶、啤酒、豆腐乳、酱油等发酵制品以及肉制品。
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常见于乳制品。
8.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常见于乳类、禽蛋类、生肉类、水产类等。
9.弯曲菌:常见于生鲜奶、生的或未煮熟的肉类及肉类产品,受污染的水。
03细菌性食物中毒后有哪些症状?
细菌性食物中毒发作前有一定的潜伏期,不同种类的细菌感染潜伏期差距较大,最短的仅0.5小时,长的可达7天之久,多数是在吃完食物的2~3天内发病。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呈水样便,有时带脓血或黏液,严重者可有脱水、意识障碍、休克等危重症。感染型细菌性食物中毒常有发热高烧(可达38~40℃),毒素型的少有发热,或为低烧。
04发病后作哪些检查?
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后,通过实验室检查相关病原菌,确定病因。
1.粪便常规检查:粪便性状改变,常为水样便、稀便、血便、黏液便等,镜检可见多量红、白细胞。
2.病原检查:将粪便、呕吐物、血液等样本进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肠毒素等检测。
05如何治疗和预防?
如果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自身状况居家观察或及时就医。
症状较轻者无需治疗,通过卧床休息、清淡饮食等即可自行痊愈;症状较重者应及时就医、对症治疗(如抗菌治疗、积极补水等);严重者需立即抢救,采取催吐、洗胃等排毒措施。
生活中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需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清洁:餐前便后要洗手,做饭之前和过程中也要勤洗手。厨房用具保持清洁,厨房和储存食物的地方要注意防虫防鼠。
2.使用安全的水和食材:食材要保证新鲜,一旦变质要及时丢弃。食用果蔬前要用清水冲洗。
3.生熟食分开:生的肉、禽和海产食品要与其它食物分开。处理生的食物要有专用的设备和用具,例如刀具和切肉板。使用器皿储存食物以避免生熟食物互相接触。
4.烧熟煮透:食物要彻底加热煮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水产品。冰箱里取出的食物需要彻底热透才能食用。
5.科学保存食物: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要及时冷藏保存(7℃以下)。剩菜剩饭储存时间不宜过久。冷冻食物不要在室温下化冻。
参考文献:
1.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37-455.
2.陈建琳,刘明辉. 细菌性食物中毒流行趋势及预防对策[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2(04):48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WS 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撰稿:袁齐武
编辑:彭淇雯
猜你想看
迄今为止,唯一被人类消灭的传染病丨疫苗可预防疾病漫谈系列(一)
动动手设置星标
读完之后顺手点一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