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祥:如何重构教学新范式?这是我的思考和实践 | 教师舞台
暑假来啦
一个繁忙而紧凑的学期结束了,老师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这个假期,数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个舞台哦,欢迎来踩。
走上舞台,你就是世界中央。
无论是精彩的课堂案例,还是上学期记忆深刻的教育故事,亦或是假期生活随想、旅行日记,把这些想法变成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发给数老师,每周二的微信头条就是你的舞台!!!
你可以自荐,也可以推荐他人。把你要推荐的个人的相关文字、图片或视频等内容发送到邮箱3265808727@qq.com。邮件标题注明“教师舞台+姓名”,文中注明联系方式。
快快联络数老师,登上我们为你准备的舞台吧。
今天,走上教师舞台的是广东省特级教师黄伟祥老师。黄老师提出“数字化时代,如何重构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形成教学新范式”的问题,以及其以“微课教学”为切入点进行的解答,所展现出的教学魅力定对你会有所启发。
今天你暂且是观众,明天你可能会是主角哦。
黄伟祥:广东省特级教师、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专家,中山市实验小学教务处主任;获全国小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三次,发表论文60多篇,著有《为主题创作而教》;积极倡导“为主题创作而教”的项目式教学理念,倾情打造“开放、智趣、融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学得快乐、玩得聪明”,并以“教得智慧、研得幸福”为教学愿景激励自我成长。
班级授课制自诞生以来,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然而,这种教育模式很难实现个性化学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课应运而生,它以开放的姿态面向广大学生,并以大数据反馈、个性化、概率预测和多向交互等优势,冲击和挑战着传统课堂教学,倒逼课堂教学重构。构建符合时代潮流的教学新范式重要而紧迫。
数字化教学正在悄然改变着课堂:教学决策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资源推送智能化,使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新的教学生态。数字化时代,如何重构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形成教学新范式?我对数字化教学特别是微课教学有自己的理解、思考和实践。
一、把学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
什么是自主学习?学生可对学习的内容、学习时间、学习策略等进行选择与控制。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目的驱动下,自觉筛选学习内容,选择学习策略,规划学习时间,调节学习进度,主动创设有利于学习的各种条件与环境,并对学习效能做出判断和评价。
微课作为新兴的在线教育资源,应用越来越广泛。学生学习微课应是一个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学生在线学习应是随时、随地、有节奏的,即观看教学视频、交流、练习的时空和节奏完全由自己来掌握,甚至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水平对教学视频进行快进或者倒退观看,也可暂停即刻记下自己的疑惑并进行思考,还可以将自己的收获记录下来,与同伴交流。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中“鸡兔同笼”是小学阶段最难掌握的内容之一。对于这道有1500多年历史的古典难题,今天的教师该怎么教?我上网筛选了一个微视频,通过班级微信群推送给学生,让他们在家里进行前置性学习。经调查,98%的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教学——有趣,对于不懂之处可以反复观看,有想法可随时通过微信交流。
实践证明,传统课堂上教师传授知识的计划与策略大多是单一线性的,也就是说一位教师面对全班 50 个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即便学生听不到或听不懂,教师也无法停下来重复一遍。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日积月累的结果。利用微视频预习就不一样,学生可以让“教师”随时停下来,也可以让“教师”不厌其烦地重复,掌握所学内容后再继续学习。学生学习完后进行测评, 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效能,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组合的题目进行练习。可见,借助微课可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
二、为学生营造开放、平等、交互的学习环境
开放是数字化教学的鲜明特点。目前大量的在线开放课程都是开放共享的,可供任何人免费学习优质课程,没有时空限制。开放课程借助在线课堂, 将课堂教学、学习体验、师生互动、学习测评等过程完整地在线实现,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封闭的局限,真正做到了资源、课堂、评价的全开放。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非常需要开放、平等、交互的环境。
(一)开放资源并营造开放的课堂教学从开放资源到开放学习,再到在线开放学习,数字化学习沿承了开放教育的理念。不论性别、年龄、种族、经济状况,任何人都能获得学习机会。这种开放教学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知识讲授、观点分享、学习反馈、作业训练、进度评估、话题讨论等学习全过程都是开放的。
(二)大数据分析让教学更加个性化传统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共性,对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重视不够。开展个性化学习就需要大数据支撑。在线学习平台具有强大的数据收集、分析功能,可以记录在线学习中大量而复杂的数据,包括教师辅导、师生讨论、课堂测试等“痕迹”。
采集个性化学习的数据后,系统会对学习行为进行深度分析。一方面系统能分析并生成学习问题甚至给出建议,对个体进行实时分析,实现个体层面的课堂定制,提高学生学习的适应性与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师借助系统做学习数据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跟踪并掌握学生特征、学习过程、学习表现等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并实施干预。
我教学“鸡兔同笼”时,分析平台采集的数据发现学生总有疑问——为什么脚的总数有时多、有时少?为了解答学生的疑惑,我用动画演示鸡和兔脚的总数增减变化的过程,并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
(三)多维互动拆除师生森严的垒壁随着“互联网 + 教育”的发展,人们将社交理念引入在线学习。不同地域的学生依托网络学习社区进行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互动和交流。现代的交流平台多种多样,如QQ群、微信群等,在这种多主体、多向互动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互聊学习体验,交换意见。
教师则通过在线平台参与讨论,筛选典型问题,以文字或视频的形式进行解答。在数字化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技术组建新型的学习共同体,参与学生的讨论,为学生加油、点赞,偶尔也发个表情卖萌一下……消除了隔阂,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四)在“聊课”中进行高效的交互在线交流测评是数字化教学中的一项优势技术,但一些教师只关注微视频的开发与制作,没有领悟在线教育的精髓——交互、参与。微课教学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异。微课教学是一种高密度的、一对一的“聊天”和交流分享过程,通常被称作“聊课”。
在视频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答。答案正确与否由系统批改,学生回答正确之后,才能继续。如果答错了,视频会自动跳转到错题界面,让学生重复学习,再接受测试,直到通过为止。学生全程参与教学活动,既动脑又动手,可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这种一对一的交流、互动、分享带来的学习体验以及学习效果的提升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三、让课堂在“翻转”中回归学习的本源
我将在线教育技术引入教学,将原来课上的知识传授变成学生在课外在线预习,而将原来课下进行的知识内化过程放在课上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自主学习,实现了课堂教与学的翻转,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模式,同时也更加接近教育和学习的本源。
(一)重构教与学重心传统教学往往是以教定学。传统课堂一般由教师控制,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有些教学甚至是没有意义的。教师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将知识传授过程在课外通过微视频实现,让学生在课上通过自主构建、交流进行知识内化,实现教与学的翻转。我们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自己做、自己学,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中快乐创造的主体,成为知识建构者。教师的工作更多的是倾听、引导对话、点拔归纳。教师从独白走向倾听与对话,学生从封闭学习走向师生、生生合作学习。课堂上,学生有更多时间展示个人或团队的想法或作品,“教师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著名教育家多尔对教师角色的界定),这一切将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下得到不同程度的实现。微课让课堂成为教师、学生协商解决问题的“学堂”,使学习回归本源,重构教与学。
还是拿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广角”举例。这部分内容,难教也难学。要在一节课40分钟内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以往教师大都只能“满堂灌”,结果台上的讲得口干舌燥,台下的听得云里雾里。实施微课教学后,师生都得到释放——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谈收获,讲疑问,共解答”,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或者说更像课堂“主持人”。我做了对比检测——学生的成绩优秀率从56%提高到92%,这是质的飞跃。
(二)重构预设课堂传统的教学是预设的,是程式化的,这样的教学往往难以顾及学生的生命性、完整性以及学习的多变性与差异性。生成性课堂则不同——生成意味着动态、可变及差异。翻转课堂为生成提供了实践土壤。学生通过课外在线学习后进入课堂,通过多向互动、多层次对话与沟通,可以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并发展自我,实现对知识的内化,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成长。从预设到生成,使课堂从教师讲课的舞台转变为师生协作、对话的平台——教师照本宣科的“程序剧”变成师生生命灵性交流的“即兴剧”——这给课堂教学生态的重构创造了条件。
(三)重构教学目标我国的基础教育从“双基”到“三维”再到“四维”,目标不断优化。不论双基教学还是四维课程教学,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多维度发展,强调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学习能力发展(改变“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格局),升华个体完整生命的和谐发展。但在课程改革实践中,一线教师遇到不少困惑—— 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些教师只能以知识传授为主,导致新课改得不到落实。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可以破解这一难题。
学生在课外利用微视频学习知识可以节省课内学习知识的时间,这样更有利于开展以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目标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或创造机会,让学生实现对相互联系的、动态发展的知识构建与内化。这一过程蕴含了教师对学生基于知识理解的学习能力、基于知识应用的实践能力、基于知识迁移的创新能力以及基于知识建构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等方面的培养和提升。
(四)重构教学过程常规的课堂教学一般要经历组织教学、复习旧课、教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五个环节。但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将知识传授以在线学习的方式前移;坚持课堂活动以问题讨论、展现分享、合作探究、随堂测试、巩固提升、作业训练、总结反思为主,颠覆整个教学组织形式,这样教学过程是动态可变的。教师更加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优化,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关注态度倾向及价值认识。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课前在线学习—课中讨论解惑—课后完成作业。以下,以“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为例具体介绍。
1课前:在线学习,学情分析是核心
在开课之前,教师将学生学号、姓名导入网络学习平台,这样每个学生可拥有一个以自己学号做账号的“通行卡”。根据课程特点,授课前教师布置一定的线上学习任务,让学生登录数字化学习平台,找到相应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在线练习并自测,将疑问记录下来,展开讨论。通过线上交流, 教师可以在课前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教师提供微视频资源让学生自主观看、学习。设计微视频是为了让学生理解“表面积”的概念, 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就是 6 个面的面积总和,让学生经历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能正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这个微视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点击看视频)。(1)回顾长方体面的特征;(2)结合长方体立体图和展开图,动态展示长方体表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3)用类推的方法, 推导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4)呈现两道基础练习供学生自主练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72512z7u0&width=500&height=375&auto=0
黄伟祥老师上课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本微视频内容高度聚焦,主要涉及表面积含义与计算方法——借助生活中的长方体说明表面积就是“6 个面的面积之和”。定义比较简单,教师只需简单提及,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方法的学习及公式推导。这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教师也借助了形象化的“展开图” 引导学生学习,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并为探究新的计算方法提供了可能,为接下来的课堂探究与互动留有余地。预留练习题,能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效果。
2课中:讨论解惑,师生互动是关键
针对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重难点的讲解以及疑问点的解答, 再通过引导操作和强化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在学生完成微视频自学之后,让学生首先畅谈收获, 再互动答疑解惑、查漏补缺,进一步掌握方法,然后开展层次分明的进阶练习。进阶练习(“满十进一”)的学习方式与其他传统练习有着本质的区别, 只有顺利解决上一层次所有的问题,才能进行下一层次的练习。通过进阶性练习能很好地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1)谈收获,知识再现。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在线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利用课件呈现视频中两张截图: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学生汇报:“通过学习,我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学生举证回答,既可再现学习内容,也能让教师了解学习情况。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这都是一个重新梳理与总结的过程。学生汇报时,教师特别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分享收获,并与教师和同伴互动,对接下来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究学习是一个很好的铺垫。
(2)交流讨论,解答疑难。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回应:“表面积计算还有其他方法吗?生活中计算长方体表面积时是不是都需要计算 6 个面的面积?把一个长方体横切成两个后,表面积有什么变化吗?”课前学习学生就已经提出了疑惑。这些问题有的已经在互动平台交流中得到了解决,而课堂上要集体解决的都是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梳理和归类,提炼问题的共性,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对问题的梳理也是本节课主要讨论和交流的内容——问题来自学生而非教师设定。基于问题展开教学,一定会使接下来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
(3)借助实物,剖析算法。教师引导: 从学生上交的基础练习来看,教师发现两种算法。方法一:S =2×7×4+2×7×3+2×4×3。方法二:S =(7×4+7×3+7×3)×2。教师提问:“你能看懂以上两种方法吗?谁能借助实物说说?”学生回答:“两种方法代表的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一种是利用相对面相等计算表面积;另一种是利用同一个长方体中有三组不同面(上面、前面、右面)计算表面积。”让学生对照实物进行讲解,一方面可强化他们对表面积的含义与计算方法的理解,另一方面也便于他们发现两种方法的共同之处。除了从意义上来讲有一致性外,从算理上讲也有一致性——有的学生想到用分配律解释两种方法的共同之处。
(4)对照原型,错例解析。教师出示学生基础练习中的错例——所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不完整(忘掉两个面,只求三个不同的面,忘记乘以 2,等等)。教师提问:“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何问题?整个辨析过程中,问题均能找到“现实原型”,与学生的实际非常贴近,因此学生对问题的研究交流非常主动和投入。另外,学生之间的辨析,本身就是深度学习。
(5)进阶练习, 发展提升。教师借助数字化平台出示鱼缸、灯笼、巧克力盒子、教室等物景。学生讨论(思辨):这些物品在计算表面积的时候是不是都需要计算 6个面呢?师生总结:有的需要计算 5 个面,有的需要计算 4 个面,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物体表面的个数。
知识学习是需要“运用”的,在学生掌握了抽象的计算方法之后,教师及时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理解,也为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可能。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积累数学思维活动的经验,提升思维能力。
3课后:完成作业,个性化辅导是重点
课余时间,学生可完成与课程内容相应的作业, 并在课程网络平台中通过留言板、课程论坛等形式与教师沟通和交流。课后,教师利用数字化平台依据每个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数据采集及分析情况,有针对性地发布个性化作业任务,并智能推送个性化复习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完成作业并提交后,数字化平台会即时自动批改和反馈。让学生根据自己作业的反馈情况,通过平台及时发布自己的感受与困惑,进行讨论交流,便于教与学的总结反思。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互联网 + 教育”将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特别是基于学习行为数据支撑的微课教学等模式,为基础教育改革带来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教育方式、新的课堂生态,这些变化催生了课堂教学新范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全球共享,真正实现了教育公平化、终身化和个性化,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数字化教学及其新范式将持续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3期
离线阅读安装包
1.加入QQ群714610659;
2.进入群文件;3.找到《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3期离线阅读apk文件;
4.发送到手机,点击安装;
5.即可实现顺畅地离线阅读。(目前适用于安卓手机)— THE END —
文章来源:《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年第4期,原标题《数字化时代教师如何教学——用微课撬动教学变革》
责任编辑:祝元志
微信编辑:李中华
往期荐读
2018,我们将聚焦以下话题,欢迎来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