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西最有灵气的古镇,靠一把小扇子名扬世界

超级乡村研究所 超级乡村研究所 2023-09-26

提到广西,你会想到什么?

年轻一辈的人,可能会马上想到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的螺蛳粉,而对于稍微年长一些的人来说,人美歌甜的刘三姐,才是他们对广西最初的记忆。

电影《刘三姐》剧照  图源/广西文化和旅游厅

1961年,根据广西壮族民间传说改编的电影《刘三姐》一经上映,就火遍了大江南北。

影片中,聪明美丽的壮族姑娘刘三姐,用唱山歌的方式来抗议旧社会地主的压迫。悠扬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不仅赞美了劳动,赞美了爱情,还将广西阳朔怡人的山水风景刻画得淋漓尽致,甚至传唱至今:

“唱山歌来,这边唱来那边和,那边和,山歌好比春江水,不怕险滩弯又多喽弯又多……”

电影《刘三姐》剧照 图源/广西文化和旅游厅

作为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刘三姐》的成功,不仅让“桂林山水甲天下”广为人所熟知,也让漓江四周的山光水色,随着流转的镜头和画面,传递给全国的观众。

漫步在此,入眼的皆是自然擘画的山川美景,一步一景,错落有致。而这其中,一定不能错过的就是拍摄电影《刘三姐》时的一处重要取景地——福利古镇。

小镇虽然不大,但却饱含文化与人情,在悠悠的清茶与山歌中,迎接着远方的乡亲。

01

三山环古镇,一水抱绿洲

福利古镇,位于广西省桂林市阳朔县东部。

相传,古时此处荔枝成林,有村舍蔽伏其间,故得名伏荔,后取谐音,改为“福利”,有“福国利民”之美意。

福利镇风景 图源/搜狐网@纳兰小鱼

这里自古水路、陆路畅通,漓江水从古镇边缓缓流过,纵贯其南北。

在没有公路和铁路的古代,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让福利镇成为了当时沟通漓江和珠江的重要埠头。

在绿树掩映的福利码头上,有一座小亭依山傍水,凭栏而立,站在亭中,山光水色争相跃入眼帘,故得名“大光亭”。

大光亭始建于1928年,原来是两层的砖石结构,有四角,因为年久损坏,于1986年重建,呈八角形,造型端庄,古朴大方。

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被地主莫老爷囚禁的“八角楼”,改造的原型便是大光亭。

大光亭 图源/百家号@冬狼摄影0707

从福利码头上岸,便可步行走进这个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镇。

福利古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很早就有“三山环古镇,一水抱绿洲”的雅誉。三山,指的是飞凤山、鹦鹉山和马山,而一水,则指的是漓江。

如此得天独厚的环境,造就了一个青山叠翠、明艳动人的秀丽古镇。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还曾用“山开目眶,奇致愈出”八字概括福利古镇周围的山景。

阳朔美景 图源/小红书@大头张张_

幸运的是,历经千百年,古镇风光依在。并且,经历了岁月的更迭,人杰地灵的福利不仅愈发迷人,还沉淀了深厚的传统文化。

现在的福利古镇,除了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旅游名镇外,还是全国最有名的国画镇之一。

福利镇画扇 图源/公众号@Gapper国际义工旅行

聪慧的福利古镇居民,在那个没有现代记录设备的年代,用文人手中扇面当作画纸,把福利镇的绝色美景绘制其中,不仅让离开家乡的学子能睹扇忆乡,更能让福利镇的美景传递给外乡之人。

这兼具美学价值和工艺技法的画扇广为流传,让福利镇成为闻名中外的“中国画扇之乡”。 

02

这个不足1万人的小小镇,人人都是画家

福利古镇为何会出现“扇艺”文化呢?

这还得从当地的“五月八”民俗文化节说起。

“五月八”节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是福利人祭“公公”“婆婆”最传统且隆重的节日。

一年一小庆,三年一大庆。每逢大庆之时,福利镇除了有文艺巡游、桂戏公演等民俗表演轮番上阵外,还会抬着“公公”“婆婆”出游巡街。

“五月八”民俗文化节表演 图源/阳朔县融媒体中心

“公公”“婆婆”的神像游街时,两旁会配有妇女举着大扇子,帮他们扇凉。

为神像扇凉,意在自己在世人中做一个善良厚道的人,与“公公”“婆婆”的“仁义守孝善”融合起来,告诫人们多做善事(扇子),善良(扇凉)乐人。也有在自家的厅堂之上悬挂着一把扇子,来提醒后人多行善事才能人丁兴旺、诸事顺遂。

于是,福利人开始制扇、画扇,并使扇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福利画扇,便由此而来。

图源/桂林官方旅游网

漫步在福利古镇的小巷里,你会发现,这里处处都是画扇的身影。这些画扇,小的仅三四寸,大的却有七八尺,形色各异。

制作福利画扇的原材料,也是就地取材。扇骨通常选用当地盛产的毛竹,扇面则配以宣纸、牛皮纸等材料。画师,几乎都是当地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巷子中摆放晾晒的扇面 图源/中国国家地理网

上世纪90年代,是福利画扇最红火的时候,那时候福利古镇几乎家家户户都画扇、制扇,有很多的家庭,从老到小都会画画,还涌现了许多“农民画家”。

福利画扇画面内容也包罗万象,不仅有当地的奇山秀水,还有花、鸟、鱼等题材,画面新颖,内涵丰富,极有观赏和收藏价值。   

当地农民画家的画扇作品 图源/网易新闻

现在,这个常住人口不足1万人的古镇,仍然约有150多户居民、300多户劳力投入画扇生产、销售工作,年产200多万把。

福利古镇,也因此成为了全国最大的画扇生产基地之一。

03

画扇,将中国美景带往全世界

在福利古镇中,有一条长百余米、全卖画扇、挂画的老街,也称画扇街。

在这里,你总能找到或者自己绘制一幅喜欢的扇面。

图源/桂林官方旅游网

而对于福利古镇的农民画家们来说,他们最偏爱、最擅长的画扇题材,永远是漓江的各种美景。

也许,这是他们的一点私心,想通过这些画扇将中国的美景带往全世界。

题材各异的福利画扇 图源/阳朔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据统计,阳朔县每年的画扇产量中有70%自福利古镇。

这些画扇除了供国内的来此旅游购买外,大多销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仅如此,还有许多国外友人专程来到福利古镇,在画扇制作工艺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画扇的技艺,体验非遗的魅力。

外国游客慕名而来体验画扇制作 图源/桂林生活网 作者/陈琴

千年风情古镇,百年画扇传承。

画扇虽小,却在方寸之间有着看不尽的自然山水,品不尽的人文情怀。

而我们依稀可见的是,在未来的时日里,阳朔的美景,古镇的风情会不断地跟随着这些漂洋过海的福利画扇,走出广西,踏出国门,在异国他乡的客厅里,重现桂林的山水和风韵。

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民族自信。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
[2]《阳朔福利古镇:千年扇写意 千面引神往》
[3] 《桂林这个小镇的画扇,整整惊艳了一千多年!
[4]《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利画扇》
[5]《阳朔福利镇“非遗学堂”正当红 手工绘制畅享画扇魅力》
[6]《"中国画扇第一镇"阳朔福利镇:片纸画尽天下意》


- END -


点击图片查看超级乡村研究所往期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