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件让年轻人不再空虚的单品,80%来自天津的一座小镇

超级乡村研究员 超级乡村研究所 2023-09-26

前段时间,下面这张地垫在网上还蛮火的,据说是温暖了不少都市打工人的心。

图源/网络

一句简单的问候,加上小猫的鼓励,让孤单在外打拼的人们心头一热,便有了“家”的感觉。

除了进门的仪式感,许多年轻人还热衷于用各式各样的地毯来营造氛围。

出门累了一天,回到自己的小窝,踢掉鞋子,光脚踩在软乎乎的地毯上,没有比这更解乏的了。

从传统的居住方式来看,地毯在我们中国人的家里从来都不是刚需。但有人说,有了地毯之后,房子就有了温度——

“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在小红书上一搜,不少人在分享关于地毯的分类,选购。翻看了十几篇后,发现有一个被频繁提到的地方: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

“那里一半的人都在做地毯。”

“我们买的地毯,很多都是从这个小镇发出来的。”

“到产业源头买地毯,物美价廉!”

图源/小红书@KK酱的生活

不禁好奇查了一下,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北方小镇,密集生长着1200多家地毯企业,不仅拿捏了国内地毯销售的大动脉,在出口方面也占据了总量的半壁江山,美国、日本、法国、新西兰、德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崔黄口镇的地毯。

在中国,每两个新家里,就有一家的地毯来自崔黄口。


01

结缘

人类使用地毯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用兽皮铺在地上用来防寒保暖。

1960年在青海出土的一块毛毯残片,中国最早的地毯生产历史大概在商周时期。

唐朝时,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变,地毯已不仅是御寒的“地衣”。在画家孙位的《高逸图卷》中,人们端坐毯上,亦或玩耍游戏,亦或谈古论今。此时,地毯的编织技术也从新疆等地传入北京、天津。

唐代孙位《高逸图》(局部) 图源/莫高窟参观预约网

“地毯”一词,最早出现在《元史·世祖皇后察必烈传》中:“宣徽院,羊儒皮置不用,后取之,合缝为地毯。”虽然文中讲的是羊皮,但在元代,已有用羊毛线织地毯的记载。

明代时,因商品经济发展,普通百姓人家也开始用上了地毯。

到了清朝,满族统治者的游牧民族属性,让地毯的使用得到空前的传播。

崔黄口镇的第一张地毯,便诞生于清朝康熙年间。

20世纪初,欧洲人和美国人在中国看到了华美的宫廷地毯,十分之喜欢。他们把从北京和西北地区买来的地毯,全部集中在天津装箱,走水路运往欧美。慢慢地,一些外国人发现这可以作为一门生意,便开始在天津开设地毯工厂和店铺,既方便复刻,又节省了转运费,一举两得。

那时候,天津的300多家地毯厂,都是外国人办的。他们为自己谋求便利的同时,也给崔黄口镇带来了最早的现代化纺织技术。

崔黄口镇自此与地毯结缘。


02

变革和应对

从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崔黄口镇的地毯编织工艺发生了3次变革:

最开始,纯手工编织,一个人一天最多织几厘米,非常有限;

二十世纪初,手持刺枪的出现让效率大大提高,几厘米变成了一平方米;

2010年,一台机器一天能产出2000平方米地毯,10年间,效率翻了几十倍。

图源/津云

但也是这个时候,国内电商的爆红,给了崔黄口地毯企业沉重一击。

不同于规格各异、需要专门定制的外贸订单,国内电商的订单的规格相对类似,且顾客多为年轻人,他们喜欢布料和花色在选择方面可以更丰富,并且最好做到“当天下单,当天发货”。

习惯了和大客户打交道的崔黄口镇,迅速调整思路:

欧美ins风、北欧小清新风、厚重奢华风、暗黑风、兽皮风……各式风格应有尽有,面对喜欢素雅的年轻人,就推出纯色的丝毯,打造爆款;

遇到需要定制图案的年轻人,最新的热软印技术就能搞定,购买一块地毯也能享受“私人定制”;

考虑到现在年轻人都喜欢便捷,现在崔黄口的地毯都经得起多次水洗,同时兼顾抗菌除臭、防水防油、超柔、高亮……你想要的,都能满足。

图源/津云

如今,在崔黄口镇地毯企业的直播间里,蹲守着许多年轻人,只为等到自己心仪的那一张地毯。


03

一半的人都会做地毯

在崔黄口,有两张地毯很有名气:

第一张是,1998年,中国向联合国气象组织总部赠送的“长城壁毯”;

第二张便是,挂在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瞻仰厅的特大型壁毯“海阔云舒”。

图源/百度百科

凡是有人聊起崔黄口的历史,必定会说出这两段故事。

自清朝产出第一张地毯,到如今每年生产地毯数亿张,崔黄口围绕一张地毯,做什么的都有。设计、布料、印染、编织、销售……大企业一条龙,小企业小作坊便通力合作。以前要去江苏采购布料,要考虑路费、运输费,每次最少都要订一车;现在家门口随拿随走,不压货也不压钱。

镇上,不管是青壮年,还是60岁以上的老人,只要身体健康的,一半的人都会做地毯,拿着超过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的收入。难怪有人说:

“那里种着最普通的玉米,但人人都很富裕。”

目前,崔黄口的地毯已有1420多个品种,1200多家企业中有自营进出口权的81家,地毯产品出口量一度占到全国的50%。今年1月,崔黄口镇地毯商会组织了镇内的7家企业,前往德国参加展览会,一举拿下350万美元的订单。

图源/崔黄口生活网

就是这样一个面积不到100平方公里,人口5万左右的北方小镇,撑起了国内地毯行业的半边天。百年来,崔黄口用“中国制造”征服了外国人,也用这一张张地毯温暖了自己人。

如今,都市打工人用产业源头买来的地毯营造生活,而崔黄口镇的人,也因地毯,换来了好的生活。

“我们通过努力,买了车换了房,日子越来越好了。”

参考资料:

[1] 中国地毯小镇的四百年:靠舶来技术孵育本土产业,借新电商探索内需转型

[2] 天津小镇的“毯”途:生产全国8成地毯 出口量占全国50%

[3] 崔黄口传统地毯“链”出新活力

[4] 从地毯之乡到电商小镇——700年古镇的华丽转身

[5] 欣赏 | 长河里的中国地毯

[6] 实录 | 触电之后,这位天津姑娘带火了一个小镇的产业


- END -

点击图片查看
超级乡村研究所往期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