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核污水排海一周,炸出了中国这些“盐都”!

超级乡村研究员 超级乡村研究所 2023-09-26

盐,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一日不可或缺。它变换着各种形态,贮存在地球上,其中一种形式就是存在于海水中。

8月24日,日本福岛将核污水排放入海,受此影响,“大海被污染,海产品、海盐等都不能吃了”之类言论不时冒出,引发了世界各地人民的恐慌,韩国举国囤盐,中国国内一些超市货架上的食盐一度被抢光。那在中国,有必要抢囤食盐吗?

中盐集团声明 
图源/新浪微博

首先吃个定心丸,我国盐产量和存储量不容小觑,一句话,国家不缺盐。除了东部的海盐外,中部有井盐,西部更有湖盐。

中国重要盐场分布示例 

图源/超级乡村研究所

国人绝大多数食用的是井矿盐和湖盐,海盐仅占我国食盐结构比的10%。井矿盐大都源自几百米甚至千米的地下,是安全的,食盐完全能够满足国人需求,故我们没必要跟风囤盐。

今天我们到国内几个神奇产盐地看一看,食盐都是怎么生成出来的


01

千年盐都自贡

四川自贡,中国西南的盐都,也是中国最大井矿盐生产地。这里有着2000多年的井盐开采历史,曾拥有上万座盐井,是一个遍布天车的城市。


自贡天车
图源/图虫
这种高耸入云松木搭成的木架,叫天车,高达118 米,有 39 层楼高,它见证了中国井盐生产的辉煌。
一口盐井上架一座天车,打井、修井提卤水,通过一小小的井口,就能抽取地下几千米深的卤水,这种技术至今全世界独一无二

井火煮卤
图源/图虫

用天车打出的卤水,通过管输送到附近的灶房内,几十口大锅日夜熬煮,从井口喷涌而出的黑卤水就能生产出白花花的火花盐。这种大粒盐,不同于工业生产出的精盐,用它腌制泡菜,口感脆爽又不那么咸。

火花盐析出
 图源/《生命之盐》

天车是将若干杉木联结,以竹篱绳捆扎成巨大的支架,每年都需要例行检修、更换材料,辊工就是自贡井盐的建造者和守护者。

修天车的工人 
图源/《生命之盐》

自贡采盐,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实现了制盐真空化,井矿盐的开采既安全又便捷更卫生。仅保留下寥寥几座天车,用来生产数量不多的大粒井盐,见证采盐业的历史变迁。

而据国家发改委2017年数据:我国探明的井矿盐储量有大约1.1万亿吨,按25%的回采率计算,可以产出2750亿吨食盐,够全国人民吃两万三千多年。


02

青海盐湖
中国是世界上盐湖最多的国家,每一座盐湖都是巨大的盐资源宝库。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新疆的巴里坤盐湖、山西运城盐湖,以及青海的茶卡盐湖和察尔汗盐湖。
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距离中国青海省会西宁大约300 公里处的“天空之境”——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面积约为 105平方千米,储量达 4.5 亿吨以上。据估计,茶卡盐湖的盐足可以供全中国人民吃 70年。

茶卡盐湖和盐场 
图源/图虫

在茶卡盐湖西面还有一个察尔汗盐湖,它足有茶卡盐湖的56倍之大,是中国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按照现在的食盐消费量,全人类要用 1000年,才能吃光这里的盐

察尔汗盐湖钾肥生产基地
图源/《生命之盐》

03

西藏高原盐场
地球,是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是一个盐的星球。盐不仅是人们的生活所需,更是流淌在人们心中的信仰。
在海拔2300 多米的澜沧江河谷两岸,是西藏芒康的晒盐场。千百年来,生活在河谷西岸的纳西族人,生产着红盐,而东岸的藏族人则世代生产着白盐。

西藏芒康盐井风光 
图源/图虫

芒康盐井属于地壳上升强烈的地带,岩层受到来自东西方向剧烈的挤压,形成褶皱带和大断层,沿断裂带露出的温泉水溶解着含盐地层,富含盐的卤水源源不断喷涌而出。
这里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气温高,沿着澜沧江通道南来的大风强劲,能迅速地将盐水晾干。

澜沧江两岸的晒盐场 
图源/图虫

尽管同取一江之水,澜沧江两岸的盐田却泾渭分明地出现红白两种盐井。这源于洞沧江两岸土质的不同——东岸的土壤含有细沙和贝壳、呈白色,所以产白盐;西岸土壤属于山地褐土,所以产红盐。

芒康红盐
图源/《生命之盐》

因纯度不同,这里的盐从白到红呈现出各种状态。
每年的3月至5月是晒盐的黄金季节,这时盐的品质最好,此时也是润沧江两岸桃花陆续开放的时节,这些在“桃花月”晒出的盐也被人们称为“桃花盐”。

芒康被卤水的妇女
图源/《
生命之盐

按照芒康盐井的传统,盐田所有的工作都由女人承担,男人们则负责把晒好的盐卖出去。
在过去,要把卤水从江边的盐井运到盐田,全靠女人们肩挑背扛。而今,盐田各处分布着各家的蓄水池,从地下抽出的盐卤水在这里经过晾晒,直到浓度饱和,才会灌进盐田。
由云南进入西藏的茶马古道上,芒康盐井是必经之地。1000多年中,马帮驮着盐向高海拔地区进发。

俯瞰芒康盐井
图源/图虫

新鲜的牛奶,和酥油一起搅拌,加上茶叶熬煮,放入桃花盐调味,能做出口味上乘的酥油茶。桃花盐是藏区人们做酥油茶的灵魂。而正是因为盐的生产和贸易,将两岸的制盐部落留在了这片不毛之地。
空气、水、土壤、盐、动植物等,都是大自然给予人类最好的馈赠,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甚至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应该心怀感恩,珍之护之,并合理利用它,而不是恣意去毁坏它,否则等待我们的,终将是自取灭亡。

*部分图片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

参考资料:

[1] 图书《文明的邂逅-寻盐之路》

[2] 纪录片《生命之盐》


- END -

大自然的馈赠
它是如何被人们发现的?中国最大的盐湖在哪里?

点击图片查看

超级乡村研究所往期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