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万亩,江苏为何这么做
中央一号文件对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作出明确要求,提出“十四五”时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来自江苏省农业农村部门的数据表明,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要确保在8120万亩以上。这个数字,比去年增加了10万亩。
10万亩,相当于两个澳门的陆地面积,对江苏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经济大省来说并不容易。不妨看看这组数字:在占全国1.1%的国土、3.4%的耕地上,江苏生产了约占全国5.6%的粮食、7.8%的蔬菜、3.6%的肉类、6.5%的禽蛋和7.5%的水产品,创造了占全国6.1%的农林牧渔总产值,全省粮食总产连续多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不仅8000万江苏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而且为全国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这对一个东部沿海省份来讲很不简单”。
居安思危,备预不虞,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端牢在自己手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要深刻认识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和支撑。在这样的情况下,江苏提出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0万亩的目标,传递出抓耕地保护“寸土不让”、保障粮食安全须臾不松劲的鲜明导向,彰显了农业大省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的责任担当。
十万亩增量从何而来?
这就需要尽快做好摸底排查和细化分解工作,搞清楚“增”的潜力在哪。虽然近年来江苏耕地保护不断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但农产品生产仍存在品种结构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少数地方出现了耕地季节性闲置甚至撂荒现象,浪费了土地资源。为了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源,江苏正在组织摸清撂荒地底数,遏制耕地撂荒。撂荒地大多耕作条件较差、种植效益较低,要完善相关配套,改善耕作条件,促进撂荒地快速利用并发展规模经营,提高种植户的积极性,让宝贵的土地资源真正活起来。
十万亩增量种什么?
要突出质量和效益导向,因地制宜种植高产高质高效品种,使粮食生产的效益最大化。可以充分利用江苏城镇化率高,以及地处长三角地区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发展都市农业,统筹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时,提高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提升农业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水平,让“寸土”生“寸金”。
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播种面积当然是重要的挖潜手段,但江苏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较大、后备资源有限,粮食播种面积增加终归有上限,还应瞄准存量,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处理好“守”和“进”的关系。既要“守”得住,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又要“进”得当,全面挖掘粮食单产、效益增长潜力,稳定扩大优质稻麦生产,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同时,还应加大农业基础建设投入力度,将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提升耕地质量的重要抓手。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粮食安全综合保障能力。
解局 | 江苏省委节后第一次中心组学习会,为什么聚焦这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