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润康邨的那些楼那些事那些人 感谢润康邨老土地老克勒 你们的历史记忆最珍贵

润康邨 外滩以西 2020-11-02




对比,朝历史的脚步踏过来方向再踩回去。


上图是在大中里未拆除的2005年前拍摄的,用的无人机吗?很清晰,也记得那时的谷歌地图的清晰度也很高,应该是卫星遥感照片。下图为1946年的航拍照片,当时飞机的主要拍摄聚焦的地方是东面的跑马场,被我们发现在机身下正好扫到了斜桥乡村总会和静安新村和斜桥盛家老公馆和润康邨。




有时历史被不小心记录下来

看《阿甘正传》有没有啊?





对比1947年的老地图,上面有具体的门牌号码。

我们找到一位熟悉当地情况的老克勒,他自己家原先在巨鹿路最东头,现在绿地了。他的太太家就住在润康邨的,他说就是南北高架路删除的那一排里。对着老地图用放大镜看了发现那里倒是有弄堂名字的,叫:全福里。反正这一片叫润康邨总没错的。


延庆路上有大福里。

链接:Angelababy拍戏做背景的大福里 老土地Vivi跟帖讲述弄堂趣事 大福里曾人满为患排队吃西餐


上海老街坊的故事就是这样丰富起来的。



不经意间发现润康邨和上海棋牌院有过非常紧张的关系。



也算是历史的一页,翻过去了。我们看了观众的留言,“老土地们”知根知底,润康邨的老克勒给我们说故事,喝口水,慢慢说。





178号是酒店公寓叫“悦来饭店”

此条块全九栋都是酒店公寓格局




熟悉当地情况的"老土地"提出润康邨178号以前叫晋陵悦来饭店,也有一位观众说是月揽公寓,最后我们重新查看老地图发现悦来是正确的写法,但问题来了:仅仅是178号为饭店呢?还是这样一排条块九栋全是悦来饭店呢?


从目前看到的建筑结构方式,整个条块九栋全部从东门进出。


南京西路591弄178号,楼内70多户居民共用一条50多米的通道(《南京西路街道润康邨“美丽家园”建设解民忧聚民心》2017年4月26,作者:上海静安文明网 )。



那就是说整建筑物是178号悦来饭店,那新问题又来了:


老地图上除了178号外,另外标注着178-194号(双号共9栋,194号为到底一栋,按照一开半的新里宽度算每栋6米差不多),再仔细看,我们认为:


悦来饭店仅仅是178号一栋的名称,但九栋也确为酒店公寓。


老地图上标着的各行业单位和个人名字很多的,在润康邨里也发现了一些(以前看的多是大格局疏忽了小细节),如208号叫三一图书馆,196号是永生隆。123号是包龙云舞所,115号是王亦仁诊所,172号是泰和西药公司 ,103号为中国电谊社和隔壁105号苏广成衣 ····


终于我们在老地图上发现了不太起眼容易忽视的细节室外楼梯 



这里有后楼梯,因为一般地图上绘制房屋的时候只是一个条块+门牌号码,室内楼梯是不标注出来的。于是我们推测178号的长50米的走廊原来应该由一条露天弄堂小道加盖后成为现状。再者,如同其他条块里有些有单位名称的,哪家是什么单位标识得蛮清楚的,是你晋陵悦来饭店的就是你的。



仅仅找到一张泰和西药的广告招贴纸,弄内172号。



也找到在卖的中国电谊社社员录,翻译过来就是今天的电器电料行业联谊会,互帮互助的群众团体。主席社董是华生电风扇的发明人和企业主之一叶友才,在社董名单中也发现了吕建康,后来的香港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安福路吕氏双宅的主人。为什么这样断定,因为他和他弟弟吕建成当时在上海做无线电零配件生意的,算是电器电料的范围的。还有叶和吕都是浙江定海人,知根知底的同乡人,拉老乡做个社董,一句(闲)话。


链接:安福路吕家双宅背后的秘辛 母亲节特别报道 逆境中的上海吕氏八兄弟奋斗人生


接着我们根据采访老克勒获得的线索,找到了弄堂里的中国近代古董大收藏家。




老克勒神秘兮兮地问

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晓得吗?

我说知道,西周大克鼎

老克勒说潘家在润康邨





1951年春,我去苏州探亲。一天,路过護龙街(今人民路)。看到一家小古玩店,橱窗里摆着几件青铜器,十分精美。我一时兴起,推门而入,一见店主,我大感意外,竟是我上海圣约翰大学同班同学潘家多的哥哥,潘家嵘。


我和潘家多非常要好。他是世家子弟,太祖公潘世恩做过清朝的武英殿大学士。在北京、上海和苏州各地,他家有几处大宅。上海的家,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591弄(润康邨)202号,是一幢四层高的西式洋房。上大学时,我常去他家玩。我喜欢音乐和艺术,他也同样喜欢。他、我、还有一个同学陈灏,三个人经常一起挤在他的小卧室里,聊天听音乐,一玩就是半天。来来往往,我很快认识了他的一家人。他母亲是苏州人,一口吴侬软语,非常好听,还有他的姨妈潘达于(后来我才知道,她是非常有名的大收藏家。上海博物馆珍藏的国宝西周大盂鼎、大克鼎,就是她无偿捐献给国家的),都非常慈祥好客。我们一到她家去玩,就热情地请我们品尝精美好吃的苏州点心,至今难忘(张永芳回忆录《张家:“中国第一古玩家族”秘史》)


后来查到潘家后人潘裕达也开博了,说了一些关于青铜器的故事,其中讲到一个上海大收藏家李荫轩,他就是李鸿章的后人,李鸿章五弟李凤章的孙子。他买到了潘家的“史颂鼎”。其中故事有点复杂请自行查阅:


关键词:润康邨  史颂鼎 李荫轩 



从南京西路弄口进入润康邨后的左侧大宅多,右侧比较整齐规矩,格式一致,看得出是统一操作的,而左侧可以推测的是有先来后到的,最显著的就是弄内110号,在老地图上甚至没有门牌号码,有点奇怪的。


斜杠条块的就是110号,其他的画了红线的条块都是弄内大户人家,其中有王亦仁诊所。





润康邨西侧建筑物格局

可以读出当年开发商

是为买家量身定制房型的




我们还是很有兴趣这个润康邨110号大宅子,从其东外立面看建置原意:

第一,四层楼属于宏大构思,三层+错四层;前朝南部分开窗情况得知原始三层格局,后朝北部分利用了层高差做出四层,大户人家等级分明,层高客观反映所处的级别和地位。

第二,大户人家对西面的一墙之隔的斜桥乡村总会乐借其景。有句诸葛亮的唱词“我正在城楼观山景······“

第三,平顶大宅比较少见且大胆的,早年的接受现代式样最早是高楼公寓,110号与东头的警察公寓相得益彰肯定的,是不是110号受警察公寓影响呢?存疑待解,也请上海近代建筑史学家看过来……


润康邨里给我们留言的老土地还报料说此宅本是北洋政府财政部高官府邸,赵姓,有线索了,谢谢这位KK的观众。




再回到我们采访到的老克勒,老克勒卖关子,当我一五一十将观众留言中提到的名人向其报告后,他说还有一个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名人物住过润康邨?




曹聚仁的《上海春秋》

“精彩的上海地方史志随笔集”

儿子曹景行 电视节目主持人

女儿曹蕾 配音导演





上海电视台过去一点的591弄以前叫润康邨,也是上世纪20年代建造的。 目前我在这条里弄里的社区学校学习钢琴。我中学时的同学,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曹景行自小住在这里。在我的印象里中学生时的他每天傍晚因为踢球而头发粘湿地回家,完全不是现在一派儒雅学者的样子。他书包里放着着顺道从少儿图书馆借来的书,看书速度很快,一般二三天就能够看完几本。因为喜爱看书,所以博闻强记。他在班级里担任过英语课代表(秦廷模《感悟南京西路》2016年6月8日博文)


再次谢谢所有提供史料的润康邨知情者,本文的作者是润康邨。

老克勒说他和曹景行以前是同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