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妈妈说那过去事 复兴西路永福路口良友公寓是过养默设计的吗

本地老洋房 外滩以西 2020-11-02

过养默的女儿过舜英和和儿子过觉生两位老人,绝对正宗上海老克勒。没办法,遗传的,过家本来就是无锡的大家族,加上过养默留学生喝过洋墨水,看下图里过养默扮相,身边是过舜英的妹妹。



过家老人喜欢周末喝个午茶,上海冬天说是暖冬吧有时候一个冷空气南下的话 “呱呱抖”,千万勿下雨湿冷湿冷,还有穿堂风,再好的阳光下高楼大厦之间那个阴冷的风刺骨透彻地凉,2018年圣诞节前的周日中午,和煦,有如老天知道我们有个三代人的聚会,圣诞老公公也想听听奶奶说那过去的事。



关于过养默(1895年-1975年),我们独家报道过《“扎”在永福路的三位近代著名建筑师自宅 过养默女儿冀望父亲的灵魂再回到旧居菜根书屋》和《永福路上 过养默旧居里听1921年三个中国建筑师合伙人的故事》(链接点进去看看),在过家的第四代Roger Chang 和他爸爸张大毅的安排下,我和专业做中国早期建筑师史料采集的周培元老师一起列席了过家聚餐会,一餐从午间12点一直持续到下午16点还意犹未尽。



过家这一支脉在上海的经历太丰富,可以用一个词来总结:跌宕人生。过舜英出生在1926年,今年94岁,她哥哥过觉生95岁,身材魁梧,他和我握手道别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的热情和刚劲,过舜英口齿伶俐,整个茶饮的大部分时间是她用一口纯正上海话带领我们跳跃在2018年和1948年之间,七十年前她24岁。而过觉生不紧不慢说出了他自己的故事也我们大开眼界,另一篇,那天过觉生的打扮和上图里的过养默一个模样,上图为过舜英中西女校毕业照。



十年前陈丹燕写出了永安郭家千金小姐婉莹(戴西:Daisy)的故事——《上海的金枝玉叶》。郭婉莹晚年时,曾有外国记者问起那段劳改岁月,郭婉莹冷静地说:这些劳作有助于我保持身材。陈丹燕写戴西曾经锦衣玉食,应有尽有。时代变迁,所有荣华富贵随风而逝,她经历了丧偶、劳改、受羞辱打骂、一贫如洗……但30多年的磨难并没有使她心怀怨恨。无论世事如何黯淡,在困境中依然能保持着高贵乐观的品性。


像过舜英这样活得很明白的上海女子不多的,过舜英的日子相对平静,但她1948年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父亲过养默,时局造成亲人别离,她说那时候在香港没有听爸爸的话留下来。这样的话,我们也曾在其他老房东那里听到,那时候的香港的繁华和舒适比得过上海吗?过舜英和远在英国的父亲联系靠书信和互寄照片。



过舜英在成长过程中无论在上海还是在香港,他的父亲过养默一直将她当成自己的前世情人那样,周杰伦这么唱:


什么爱不说就已经存在 
什么爱望着就全部明白


在饮茶过程,过妈妈一直是思维敏捷,1940年代的往事记得非常清爽。过妈妈说她青葱的时候已经跟在喜欢交际的爸爸出入宴会和舞厅,百乐门、仙乐斯、丽都、大都会和新仙林都跳过,自带轻盈舞步的过家父女赢得了场面,上海话叫:带得出去、扎足台型。快三慢三还是伦巴什么的都难不住过舜英,穿着定制的时髦裙装,受人注目。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赠张云容舞》作者:杨玉环


会喝酒是硬实力,会跳舞是软实力,过妈妈说着说着想站起来展示一下,她也很幽默地说:“现在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了。”



上图百乐门,我们也曾采访雪梨老师,她回忆了上影乐团大院的生活,链接点进去看看:《重回武定西路上影乐团大院 重拾成长岁月记忆 雪梨老师讲述严家故事》,雪梨老师的父亲陈冠浩曾经是百乐门爵士乐队队长兼鼓手,后来是和平饭店老年爵士乐队的第一批队员,爵士鼓打得全场嗨起来。下图为丽都舞厅,不存,当地只留下个“国际丽都城”的名字。



沙逊爵士的仙乐斯舞厅,从空中看此建筑物酷似老龟昂首望月,链接点进去看看:《弹指一挥35年 1945年南京西路航拍图与1980年电视塔俯瞰图 before & after》。饶世和(Malcolm Rosholt)影集里的一张照片也引出一位传奇摄影师,链接点进去看看:《George Lacks在上海度过了1946年的中国春节 传奇摄影师的一段中国往事》。



1945年抗战胜利的时候,过妈妈19岁,她知道父亲过养默刚刚获得上海美国总会的特别嘉奖,过妈妈说她爸爸不仅是法国总会的会员,也是美国总会的名誉会员。“表彰他在抗战期间保护并回赠总会藏书这一善举”,过妈妈说:“法国总会是付费就可以加入的,我也是法国总会的会员,会员号为:K142。但美国总会需要提名并通过。”


下图是无锡电视台 《无锡建筑名师录:大师过养默》播出画面截屏:



在座的周教授说福州路209号的美国总会目前由上海金融法院使用,他准备沟通有关方面,可能的话让过妈妈访问一下这栋老大楼。过养默在美国人社交圈里是怎么样的姿态?过舜英相信凡是与过养默接触过的外国人知道这个儒雅的说美式英语的中国人是MIT毕业的建筑硕士,赞誉之声一定不绝于耳。


MIT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学院,全世界公认的最好的理工大学,没有之一。




我们没有查到美国总会(也叫花旗总会)的入会规则,但发现了如下上海总会的做法,可参阅:



1911年开业的上海总会是仅接受白人男士入会的外滩最高级的俱乐部。当时的廊吧只有会员才可以入内,就算会员也要看辈分安排座位,新人靠西,资深者靠东。吧台一端有个90度拐角,与外滩平行,据说是特意为大班们留出的专区,不被邀请是不得进入的。直到20世纪30年代,所有有关上海的外文导游手册都会提到廊吧,似乎只有倚靠这个吧台喝过酒,才算是到过上海(上海外滩华尔道夫酒店官方微信)。





1947年,过舜英有段时间居住在香港,午茶过程中过妈妈提到她在香港拉过头马的,这也是一件出风头的事,在座的后辈很是好奇,时间过去很久过妈妈还清晰记得那匹马的名字:sawsala。她知道香港话叫“勒头马”(上海话:拉马头)。



上图过舜英傧相照,下图拍摄于香港胡家花园(过妈妈说就是万金油老板胡文虎)。



过舜英与中西女校班主任老师合影。


看得出,在上一辈人那里,什么刺激和新鲜没尝试过,年轻的生命有无限的冲劲,这样生命才显得丰满和多彩。过妈妈在香港时候,她爸爸已经隐约地判断出大势所趋,1948年在房产经租和胶合板生产以及国际贸易等方面都出色的过养默去英国出席一个国际会议期间患病住院,那段时间他越发觉得国内局势不稳,最后让他下定决心先留在英国观察变局。“这一去我和爸爸就再也没有见过面,”过舜英说:“爸爸也写信让我留在香港的”。


过舜英在永福路125-127号的生活照片。



回上海对过舜英来说不后悔,那时候哥哥过觉生也结婚了,娶的是无锡纺织大户富家女。她当起了小学语文老师(见下图),华山路第二小学,也做班主任。过妈妈说起华二的学生们,一改先前那个歌舞翩翩的大家闺秀形象,“做一群调皮捣蛋的男小孩的班主任,家访也来不及啊”,过妈妈说:“华山路长乐路武康路一带的进城干部后代和明星子女的调教方式完全不一样的哦”。过妈妈懂得分类也处理得当。一连串的名人名字还都在过老师的脑子里,他们的孩子毕业之后还会回母校看望过老师。这时候,过舜英觉得自己回上海工作是值得的。那时候她和母亲住在永福路125号和127号两连宅里,127号是过养默自己设计并由自己的营造公司建造的,125号是邻居葡萄牙人回国前卖给过家的。



过妈妈的孙子ROGER CHANG坐在我的一边,他悄悄地对我说,好多故事也是第一次听奶奶说起。我说以后这样的茶叙要多搞搞,80后和90后(1980-1990年代后出生的那一代)真要好好听听“80后”和“90后”(1920-1930年代出生的年逾九旬的一代)说过去的事。





周培元副教授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一直在从事近代中国建筑师的史料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当我告诉他过养默的家属还在上海生活,他第一时间做了采访,并迅速在他的专业演讲稿件中补充了过养默的资料。



周教授在茶叙中最大收获可能是过妈妈的独家论点,过舜英说她家对面的良友公寓是荣家财产,荣鸿元的,良友公寓的经租业务全部是由过养默独家代理,一是过养默是荣鸿元至交,都是无锡大户人家出身;二是过养默自宅就在良友公寓马路对面,不交给他交给谁?但更大胆推测是良友公寓的设计者和营造商也是过养默先生



在对过养默这位历史人物评价中,最多指出的是他和黄锡霖以及吕彦直合伙组成了东南建筑公司,这是近代史上第一个华人建筑公司建筑师,是以建筑设计为主导包括营造以及管理的合伙人制公司,但过养默的身份比较特殊(第一任妻子的父亲是牛尚周),在当时的政商界自然结成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除了学近代建筑史的都知道香港路上的银行公会大楼和南京“民国政府最高法院”大楼是他主持设计建造外,一些小型项目如良友公寓和自宅就不太被研究着发现和报道。


下图为准备修缮恢复过养默设计原样的永福路127号外立面。



良友公寓的街角外立面,内部的钻石型楼梯是摄影爱好者打卡必到地。




大爱那个钻石型楼梯。2004年,那个7楼(加层)二房一厅70平方米70万,哎,不谈了,记得那是一个冬天,电话联系了当地的地产经纪人,地产经纪人说的那句话至今不会忘记,她说七楼的房子,如果不愿意爬楼梯的话就不带看了。多不积极推销的佛系经纪小姐。约,爬,然后,价钱美丽,风景优美,正对着永福路52号大花园。不过,全朝北。还没有勇气拿全朝北的房子,涉外租赁里老外肯定不爬七楼的,撤,辛苦开门的经纪小姐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