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消失的伟达饭店消失的钱家塘 还好有老照片

本地老洋房 外滩以西 2022-01-16

从饶世和女儿Mei Fei Rosholt转交给江似虹的家庭相册里,我们发现了她和她妈妈以及福曼太太和福曼女儿的合影,整个画面上,我们搜索到关键信息有四点:①拍摄在阳台边,背景里有尖顶房和人物呈现平视的位置,估计饶世和的房间应该在三楼或四楼;②墙面是拉毛处理;③内阳台;④背景上的洋房体积比较大,是否那栋目前整修完成的陕西南路、南昌路口大宅?



 "Mei Fei Rosholt (center) in picture taken by her daddy in Shanghai, China, in early 1937, with her mother, Marge, smiling, while Sandra Forman holds Brenda Lu, her first-born.  Picture taken at Weda Apts, Avenue Joffre, French Concession.  Harrison Forman was cameraman and news correspondent. [...]." 


信息量大的注释,人物关系和故事地点都有了。饶世和的故事,链接点进去看看:


饶世和镜头里的上海(1937-1946年)


我们从伟达饭店出发,一路向西,有钱家塘,有高塔公寓、有教堂、有犹太富豪大名鼎鼎以及欧洲百姓芸芸众生...这是兰维蔼(le Parc Ravinel)社区。本来,这里会建造新市政中心(公董局新楼),战争打断了这一计划。


1938年,公董局购买来准备作为新建办公楼之用,但1940年法国政府向纳粹德国投降,建办公楼之议遂搁置(上海地方志之襄阳公园)。


Plans the new French municipal building 

by Leonard, Veysseyre and Kruze. 

Le journal de Shanghai, 1935.

转引自张霞博客

来源:上海市绿化管理指导站


兰维蔼公园(后来的襄阳公园)就在伟达饭店的北面,襄阳路(淮海中路和新乐路)口,周围的建筑物有标志性的俄国东正教圣母大堂、法国总会以及沙逊爵士、安诺德兄弟的众多房地产项目,可见此地的热闹程度和国际化。需要提醒一下的是,还有一个外国地产大亨在这里插了一脚,雷文(Frank J. Raven)领导的普益地产在伟达饭店的东隔壁大兴土木。


淮海中路955-977号、967弄1-45号,陕西南路302-334号,原为外侨大型花园住宅。1931年由普益地产公司改建成新式里弄后,售与浙江兴业银行,故名兴业里。其中淮海中路955-975号以及陕西南路302-304号为4层楼店面房,共26幢;淮海中路967弄1-25号为2层楼房,共25幢;淮海中路967弄26-45号为砖木结构单间平房。所有住房都是清水外墙、木质门窗、松木地板、大卫生,并有小型绿化园地(上海地方志之新式里弄)。


雷文是和沙逊、安诺德兄弟一样有着天然对地产敏感嗅觉的开发商,沙逊的凡尔登花园(长乐邨)和培福里还存世,兴业里湮没在环贸广场(IAPM)地下。


回到1939年,那一年小红本记录下霞飞路993号伟达饭店及西边单号建筑(住宅和店铺)使用人名字,一看,什么什么“夫”,什么什么“斯基”的多。



来源:可口可乐官网,链接点进去看看:

藏在广告牌背后的老上海谜图


我们这个专注上海本地老洋房的公号常更常新,有新的图片资料,我们会出增补版,如下,我们通过张霞博客看到了一张伟达饭店老照片,一查,这个故事带着泪,带着希望.....,那些躲/避/战/乱/和/迫/害的欧洲犹太人在上海努力建成了一个”小维也纳“社群,这家开在伟达饭店底商的西餐社在当年旅沪欧洲犹太人社群很有名。我们先放大看滤过色的伟达饭店门头。




全图中,Fiaker西餐社同仁在伟达饭店门口店铺合影。主角是左三的汉斯·贾布洛纳先生,他儿子克莱门·贾布洛纳(Clemens Jabloner )曾担任奥地利副总理。


Hans Jabloner (3. von links) und Fritz Strehlen (4. von links) vor ihrem Lokal "Fiaker" in Shanghai, ca. 1939. 


在Danielle Spera和Daniela Pscheiden策展的”维也纳人在中国:上海的小维也纳:Die Wiener in China – Little Vienna in Shanghai“ 中,他们关注了当年的维也纳人带来上海的美食文化。


nehmen die Zeugnisse einer lebhaften Gastrokultur großen Raum ein. Obwohl die wienerischen Jüdinnen und Juden nur etwa ein Fünftel der deutschsprachigen Exilanten in Shanghai ausmachten, beherrschten sie Gastronomie und Nachtclubszene. Das Kulinarische spielte eine Hauptrolle beim Versuch, in der exotischen Fremde eine Art neue Heimat zu errichten. 来源:https://www.diepresse.com

尽管维也纳犹太人只占上海讲德语流亡者的五分之一,但他们在美食和酒吧等方面大显身手。品尝美食对在异国他乡的人们建立一种新社群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Sie bauten sich in einer völlig fremden Umgebung in Fernost mit „Little Vienna“ ein Stück Heimat wieder auf. Mit Konditoreien, Heurigen, Restaurants wie dem „Weißen Rössl“ und dem Café Fiaker des Impresarios Hans Jabloner, dem Vater des späteren Verfassungsgerichtshofpräsidenten Clemens Jabloner.来源:https://kurier.at

(欧洲避难者)用“小维也纳”在远东完全陌生的环境中为自己重建家园。这里有糕点店、葡萄酒小酒馆、餐厅,例如“Weißen Rössl”和汉斯·贾布洛纳的 Café Fiaker。



The Fiaker Viennese Restaurant was opened in 1938 by Austrian Jewish refugees Hans Jabloner and Fritz Strehlen on the prestigious address No 997 Avenue Joffre in the Shanghai French Concession.It offered “Special Viennese & Hungarian Cuisine”...The interior of the restaurant featured frescos by the fellow Austrian Friedrich Schiff.


蓝色划重点,①他家秘制的维也纳菜式和匈牙利菜式为看家菜;②餐厅装饰采用了当时旅沪奥地利画家希夫的画,特征性很强,幽默有趣,过目不忘。希夫的故事以后会单独写。还有一个重点,他家的萨赫蛋糕做得地道,家乡味,唇齿留香。


Hans Jabloner hatte in seinem Exil ein Lokal aufgemacht, das „Fiaker“.Wienerischer geht es eigentlich nicht mehr.Doch, denn man servierte hier die beste Sachertorte außerhalb von Wien.来源:https://www.jmw.at


薩赫蛋糕是一種巧克力蛋糕,1832年由Franz Sacher在奧地利維也納發明。蛋糕由兩層甜巧克力和兩層巧克力中間的杏子醬構成,蛋糕上面有巧克力片。

Fiaker Viennese Restaurant

 997 Lingsen C ( Av Joffre ) 68860 


1947年他家还在上海电话号码簿上,还在同年的行号路图录上,10年老店了。不知道汉斯·贾布洛纳的儿子(1948年出生)来到人世间第一声啼哭是不是在上海?


全景先上,门头装饰艺术风扑面而来。



北面就是东正教圣母大堂,这对旅居上海的俄国人有吸引力。



伟达饭店与邻居建筑关系,看到画面右侧洋房顶上有个像兔子耳朵的广告牌吗?美丰伙食店,和万兴食品号是隔壁邻居。这里还有虞永兴以及公泰,吃货集聚地。链接点进去看看:


跟福曼在80年前上海热点街区打卡


摄影:福曼(Harrison Forman)



我们一直在此地晃悠的,饶世和当年租在伟达饭店也可能是奔着万兴食品号、美丰伙食号以及虞永兴、公泰水果行的美味,福曼那一组万兴食品号及其附近街拍照片,应该是去饶世和家做客拍摄。



在饶世和的家庭相册里有一张以万兴做背景的照片,估计是福曼教他户外拍摄技巧后,饶世和就在家门口抓拍,可惜老乡师傅的那套模式论(户外用6.3光圈+1/100的快门速度)不太管用啊。



伟达饭店背后,南面,是一条钱家弄,当地的老土地也称之为“钱家塘”。著名配音演员邱岳峰曾居住在钱家塘。


1953年我们搬进了南昌路550弄的丙弄10号,那会儿叫钱家塘。这块地方后来成了全国闻名的襄阳市场,我们家在那住了二三十年,直到动迁。隔了那么多年,回想起和父亲一起的日子,很是留恋。父亲每天乘45路公共汽车上下班。车站在靠近汾阳路的淮海中路上,离家不远,但要过两条马路。黄昏,暖暖的,西斜的太阳,透过梧桐树叶洒在街上。路上的车不像现在那么多,行人也不多。我和二弟靠在音乐学院的篱笆墙边,手上摆弄着纸折的船或是什么,等着墨绿色的45路车,等着“阿爸”(邱必昌:《我的父亲邱岳峰》)。



让我至今还深深惋惜着的倒是,1999年“襄阳路”地块动迁时,生生地拆掉了很多很好的房子,带走许多我的记忆。比如,襄阳公园对面的那幢9层楼的高塔公寓,建筑精良,设施上乘,比现在很多所谓豪宅都还要好,而且根本没到使用年限,被推倒了。被同时推倒的,还有与高塔公寓一样精美的钱塘公寓。还有那条新式石窟门弄堂—淮海路967弄(畸笔叟:《钱家塘旧事》)


钱塘大楼=伟达饭店


畸笔叟是笔名,真名叫郑健,作家、电视节目制作人,老三届,插过十年队,务过五年工,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英语系。另一篇详细介绍钱家塘的文章来自日月潭博文《淮海路钱家塘的前世》。



钱家塘原来是旧平房区,旧房改建是在1989年,徐汇区政府制定了综合改造方案,计划拆除、保留各半。中法曾合作在987弄甲弄月华坊里为几幢房子整旧如旧,改建后的石库门外貌依旧,再后来就没有后来了,到了2006年也一拆了之。拆掉改成今日徐汇区中心医院对面的大商场。被同时推倒还有高塔公寓、钱塘公寓。许多人对此的记忆是淮海医院西侧的艺宫文具店,江夏的豆皮、天津馆的水饺、哈尔滨的蛋糕、上海食品厂的糖果、万兴的白脱油,美心的广东菜、天鹅阁的意大利菜,还有宁波汤团店,短短一两百米路,美食荟萃。


日月谭也是个笔名,真名叫吴晓明,上海师范大学图文情报78级。图示也是这位原先住在华亭路的老土地凭借自己记忆画出来的。不知道他和曾经住在创新调剂品商店楼上的郑健认识否?从一份当年文件可以知道钱家塘房屋大概情况:


钱家瑭旧房改建试点房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淮海中路987弄甲支弄22-26号,是一排五开间旧式里弄房屋。该房屋建于1928年,为假三层砖木结构,清水红砖墙,红瓦坡顶,是上海30年代典型的石库门民居。总建筑面积562平米,原住22户居民。由于建造时无卫生设备,且居住拥挤,原有部分灶间改为居住·······


公泰=KUNT TAI



说起东南角上的公泰果品店,名气也是响得狠。尤其热天里卖西瓜,队排得老长,一人限购两只······(畸笔叟:《梦回淮海路那个最后的街角》)



后来这里都没有了,连同跨世纪的”高仿“和”最后甩卖“。




现在是IAPM,一个规模宏大造型有点变形金刚的城市综合体。今天的环贸里还可以找到曾经的“伟达饭店露台花园”,还看曾经的le Parc Ravinel ,天玺是该城市综合体里的酒店式公寓,配套的,外国名字叫Cullinan。



从锦江饭店高处拍摄到钱塘大楼、高塔公寓。链接点进去看看:


1972年,站在老锦江窗边望西区



放大了看看,钱塘大楼五个大字。高塔公寓和西隔壁的大屋檐中国风格建筑都在;上海音乐学院内的苏联式集合楼也在。



下图,钱塘大楼和万兴(上海市第二食品商店),都是咖啡香浓味。


万兴、美心和隔壁体育用品商店都是快乐的记忆。万兴在文革后期仍然保留着咖啡柜台,那台大大的现磨机器喷喷香的咖啡粉是外公隔三差五带我光顾的地方(来自Susan 的留言)。



伟达饭店租客饶世和的安逸生活随着闸北炸弹隆隆声响结束了,1937年。以前饶世和靠着北窗户或上露台远眺,画风是这样的:



1937年上海滩各处的炸弹改写了这个年轻的现代化城市历史。



伟达饭店后来断了煤气供应,饶世和太太用小炉子做菜。



从饶世和的取景器,他看到了孩子天真烂漫的笑脸,也正是这个孩子MEI-FEI,后来将家庭相册交给了研究近代上海史的专家江似虹,因为江似虹的整理发布,我们知道了伟达饭店曾经有一段幸福的时光。




如下为1939年、1941年、1945年和1947年伟达饭店资料:


Weida Hotel and Apartments 

993 Av Joffre Tel 74477 (5 lines) 

TA Weidahotel 

Weida, Zeng, dir. and mgr.

(1939年小红本记录)


Weida Hotel Apts & Ball Room 

993 Lingsen C ( Av Joffre ) 74477 76301

(1947年上海电话号码簿记录)


陳偉達(陳子翰)年50歲,江蘇南匯人;偉達飯店公寓總經理,霞飛路993號;電話:74477、76301;長子尙文年三十歲,任經理,次子尙賢年廿六歲,任副經理(上海人才小史,1945年版)。



我们和陈伟达先生的后代联系上了,他们生活在上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