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当幻想插上科学的翅膀

李三弦 小活字
2024-09-08

〇 银河系,来自ufmg.br

对孩子们来说,科幻是在冥想的星球之上和现实的地平线以外的诗意的空间。”

——诗人北岛


宇宙的神秘,包裹着千万光年的沉淀,每当我们抬起头仰望星空时都会被它变幻无穷的姿态所吸引。人与宇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经一个个超出边际的幻想被插上科学的翅膀从18世纪的工业革命起飞,逐渐越飞越高。直到今天,人类是否已经揭开了那层神秘的面纱?

科学与我们近在咫尺,它追求本质和真理,也不以幻想为对立面——科学幻想则是这二者之间的产物。科学幻想(science fiction)简称科幻,它给了我们一个从未触及过的全新途径,让我们了解到看世界的方式不止一种。

如今,科幻已经发展为一种文化潮流,不仅仅存在于文学的世界里。《三体》《流浪地球》《黑镜》《爱,死亡和机器人》......越来越多的科幻题材作品受到人们的追捧,都足以证明科幻并没有被束之高阁,或需要跨越门槛去欣赏。所以,孩子们当然也能感受科学与想象叠加的魅力,去感受宇宙的奥妙,触碰蔚蓝的星河。

〇 电影《流浪地球》

今天,小活字就带着你走进给孩子的科幻故事,期待将科幻的种子埋在好奇的童心里。

1.


我们不如从回溯经典开始吧!

世界上第一本科幻小说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创作于1818年。无法掌控的科学怪人出自性情古怪的生物学家之手,从这个时候起,科幻小说常常和人类无法抑制的野心结合在一起。弗兰肯斯坦的故事被多次改编,还曾在舞台上上演。

〇 电影《科学怪人》片段
〇 英国国家剧院《弗兰肯斯坦》,本尼与约翰尼交替出演

两次工业革命下,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给社会和人们带来的冲击和矛盾日益强烈。在19世纪,科幻小说已有不少著名的实验性作品,到了20世纪它已经成为一种严肃的现代文学体裁而广为认知,这要归功于两位小说家——法国人儒勒·凡尔纳和英国人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〇  儒勒·凡尔纳(左),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右)


儒勒·凡尔纳出生于航海世家,最初是迫于生计才投入小说创作的。他的作品继承了冒险小说的一切特点,比如他最著名的作品《海底两万里》,讲述的正是神秘的人物故事、不可思议的冒险经历。凡尔纳开启了现代科幻小说的大门,而英国人威尔斯则开创了后世科幻小说的题材,比如“时间旅行”“外星人”“反乌托邦”等等。



〇 儒勒·凡尔纳科幻绘本系列


儒勒·凡尔纳科幻绘本系列,就是改编自他的五部著名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和《征服者罗比尔》。


孩提时代的探索欲望是出自本能的,小朋友在成长中会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院子外面那个山洞里有什么?顺着这条河漂流下去会到哪里?等Ta慢慢长大,接触到的事物变多了,又会开始想:海的尽头有什么?为什么说生物起源于海洋?大海的深处住着什么动物?凡尔纳的科幻故事正能满足孩子的童年幻想,启蒙科学的思想。


〇  根据儒勒·凡尔纳小说《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改编的动画片《蓝宝石之谜》


从1860年起,凡尔纳对未来的科技发展进行了大胆的设想,他的小说里出现了登月计划和火箭,人类驾驶着“比空气重”的飞行器,在海里行驶潜水艇,还有远距离的视频通话......而当时的幻想在百年后一一成为现实。他的作品带领我们回到了人类最初对科学萌发好奇的时候,用瑰丽的想象去赋予科技以神秘浪漫的色彩,也让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得到激发和满足。


〇  儒勒·凡尔纳科幻绘本系列·《地心游记》


这套绘本是由国际儿童读物联盟绘本奖获奖者安东尼斯·帕帕塞奥多罗改编创作的,他保留了故事的核心魅力,降低了阅读难度,突出了儿童的阅读兴趣,而绘者则是希腊国家绘本奖得主艾丽斯·萨玛尔茨,她的绘画风格明朗温暖,可以将孩子们迅速拉进那个无忧无虑的冒险世界里。


〇  儒勒·凡尔纳科幻绘本系列·《地心游记》


这个系列故事读起来并不晦涩,属于科幻文学的基础性读物,故事中的一切都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符合大多数家长想要让孩子第一次接触的科幻类型。



2.


科幻题材作品大热的今天,对未来科技的幻想早已融入了生活,无论是“末日体验”还是“时间旅行”,这一切都不再新奇。于是,“日常的科幻”渐渐成为了现代创作者偏爱的题材。

西蒙·斯塔伦海格(Simon Stålenhag)是瑞典斯德哥尔摩市的年轻视觉艺术家、插画家,他所创作的图像小说电幻国度三部曲,包括《环形物语》《洪水来客》和《电环国度》。作品中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基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认知,他将科幻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所用的文字语言无不展现出一种惊奇怪异的科幻感,但同时似乎在潜移默化地向读者暗示,这就是现实生活——这种疏离又奇妙的阅读感受吸引着无数读者。

〇  《环形物语》《电幻国度》《洪水来客》,西蒙·斯塔伦海格/著

故事背景是上世纪80年代的边远小镇,在充斥着草甸、雪地、汽车等日常风景中,飞船、机器人、泄露的实验室轮番登场。每一张画都像是电影中的一帧,整个绘本带给人电影般的超现实享受。

〇 《环形物语》插图

〇 《洪水来客》插图

野地和森林旁边可能是国家最高密的研究项目实验室,人工智能选择叛逃,这个扭曲的时空将硬核科幻与原始生物恐龙重置在一起,既满足了人们对未来的想象,又填补了远古时代的空白,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边境。在描绘故事的同时,绘本还对当下一些科学热门词汇进行解释,足以吸引大大小小的科幻迷。

〇  《环形物语》插图
 
另外,今年4月同名科幻剧集《环形物语》(Tales From The Loop)在原著的基础上改编播出,它还原了插图的复古和诗意,在科幻背景下关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内核。在环环相扣的科幻故事里,我们感动于世界的浩瀚与生命的奇迹,也会珍惜一切的平凡日常,因为在苦难面前它已是不平凡的境遇。

〇  《环形物语》同名剧集



3.


提到国内的科幻作品,不可能绕开科幻小说家刘慈欣。他的长篇小说《三体》获得了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项雨果奖,由他的原著小说改编的电影《流浪地球》也收获了影迷的好评。同时,刘慈欣也为热爱科幻的孩子们准备了特别的故事,那就是他所创作的科幻童话《烧火工》,插画由人气插画师BUTU绘制。

〇 《烧火工》刘慈欣/著,BUTU/绘

“年迈的烧火工独自居住在世界尽头的极东岛,每天采煤、烧火,在凌晨出海,点亮太阳。日复一日地劳作,不能出一点差错。少年萨沙为了挽救心爱之人的生命,来到这岛屿。他们吹响鲸笛,在银河旋涡中划动起月亮的双桨,擦亮积满灰尘的星星……”

〇 《烧火工》插图

《烧火工》的故事不同于一般节奏紧张的科幻题材作品,带了点童话的纯真烂漫。无人造访的孤岛,就像是世界创造之初或世界毁灭以后的场景,有一个小小的人类,在孤独地完成着他的使命……

 〇 《烧火工》插图

这像极了电影《瓦力》中的画面,无论是宇宙还是科学,到了最后都无不在影射着孤独的宿命。故事为孩子构筑了一个奇幻的梦境,深海鲸鱼骨做成飞向夜空的火箭,月亮一样的船只缓缓向远方行驶,在世界边境的无尽黑暗之中,烧火工要用汲取到的鲸油来点燃初升的太阳。使命感支撑着一个人长期忍受着孤独,心中的爱又点燃了小小的焰火,而这份希望注定要被传承下去。

 〇 《烧火工》插图

除了《烧火工》,刘慈欣还与另一位科幻作家韩松共同编选了一本献给孩子的科幻小说选集,这就是——《给孩子的科幻》,一部为孩子呈现的科幻集合盛宴。两位作家从近万篇科学作品中甄选,收录了中国及世界著名科幻作家的经典短篇作品,比如阿瑟·克拉克的《太阳风》,特德·姜的《巴比伦塔》,刘宇昆的《宇宙之春》......这些故事不仅描述了科技如何创造新世界,也用鲜明生动的文学形象勾勒出科学和人类的相互碰撞。

〇 《给孩子的科幻》, 刘慈欣、韩松选编
北岛主编 活字文化出品
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在《给孩子的科幻》序言里,刘慈欣这样说:

“ 其实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童话破灭的过程,我们在成长的岁月中渐渐明白,动物不会说话,植物没有灵魂,石头和河流也不会有生命。但科幻却不同,科学幻想走着一条与童话幻想相反的路,如果孩子们读过科幻,随着他们的成长,科学幻想不会破灭,反而变得越来越真实,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想象变为现实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阅读科幻作品可以拓宽想象的宽度。短篇小说更有利于孩子迅速进入阅读的状态,这些科幻作品构造出新世界的面貌,那里面充满了未知和突变,告诉孩子:现实不止于是我们眼睛看到的一切,未来的道路具有无限多的可能。
 
孩子与科幻都是属于未来的,他们将在未来某地结识,不如就从现在开始为他们制造相遇的时机。


李三弦,小活字图话书编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业余写小说,偏爱悬疑。长篇小说《友人蛹》获得ONE故事大爆炸征文大赛“最具出版潜力作品奖”。





 看见更多精彩 ! 


编辑、排版 阿园

配图 /《流浪地球》《弗兰肯斯坦》《儒勒·凡尔纳绘本系列》《蓝宝石之迷》《环形物语》《洪水来客》《烧火工》《给孩子的科幻》







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小活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