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店笔记 | “ 开饭了,各位 ”

彩虹街4号 撑展 2023-02-05

撑展 X 蓓蕾社区

“蓓蕾故事 青年印象”青年社区营造项目


社区故事学院:由「撑展」和「蓓蕾社区」共同发起,落地于蓓蕾社区的一个在地观察计划。我们希望鼓励更多年轻人真正走入社区,挖掘和记录老街区的日常生活故事,用切片的方式为社区留下真实、鲜活、有温度的记录。



这是社区故事学院的 第003号故事



在老街生活带来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步行可抵达任何需求地的小尺度街区,这就造就了它更容易形成一个“熟人社会”。


比如每天都会打个招呼的门卫嬢嬢,或者能和菜市场某个摊位的小哥熟络地边买菜边唠家常,甚至每天下楼吃同一家的面,久了都无需再叮嘱一句不要香菜。


撇开滤镜看看,能实际构成无数人所渴望的“生活的烟火气”,其实就是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从陌生到熟悉的日常交流。


在我们开展社区故事学院的这半个月时间里,学员们驻守在蓓蕾社区,把曾经感受到的疑问真实地提出,既获得了答案,也成为了朋友。


探店笔记就是在这种交流与探索中诞生的,我们期望它呈现的不是一篇采访或者报道,不是迎合一次社交媒体审美的装饰,放弃对这四个字“网红化”的预期,而是真的走进一家店,观察一家店,看到一家店。




“没钱,也不碍事。”


探第一家店的时候,和老板聊天的间隙有个高个子的男生神神秘秘地叫走了她,没几分钟,老板就抓着着三串羊肉串回来了。这成功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追问下得知刚来的神秘人,是刚从西北环行回来的绵羊。


绵羊的云南豆腐酒馆,我在各路朋友那里都有听说,这家主打云南菜的温馨小店,包浆豆腐、洋芋饭和烤乳扇在朋友们那里被打满了5星好评,开书店的阿俊曾经在朋友圈里评价那里是玉林的“深夜食堂”,当然,这也是我一直没有吃到他家东西的原因:晚上才开门,至于几点开门或干脆开不开门,还得凭运气。


店门口时不时出现的消失告示

图源 | 绵羊的朋友圈


当然不能再错过这个良机!追上去留了绵羊的微信,晚上是不是开门全看第一手的内部消息,和绵羊建立联系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庆幸的是,刚旅行回来的绵羊暂时没有出门玩儿的打算,第二天晚上一下班,我就收到了今晚开门的消息。


循着定位找到了彩虹街,这条近期意外变得多元的街道,来回走了好几遍才发现路边不起眼的那家我反复错过的店面,就是绵羊的酒馆。主要是,谁能想到门外按摩店的招牌还显眼的挂着呢?


不断更改的菜单

图源 | 绵羊的朋友圈


推门进去的同时就问起他门口招牌怎么不换,绵羊正在吧台里备菜,抬头笑着说“没钱,也不碍事”。他说话的声音很小,小到我都有点听不清楚,对比起来我的声音在小店里显得很是突兀。


我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似乎一进门就有一道隐形的,能让人变安静的魔力向我袭来。




“今天买到的什么菜比较新鲜啊?”


绵羊的店面很小,进门狭长一条,左边一半是制作食材的吧台,墙上还摆着透明坛子酿得各种口味的酒,右边贴着墙只有一小条只能摆下两把椅子的几张桌子。


我照着菜单点了朋友们推荐度最高的洋芋饭,来店里询问食物制作进度的人逐渐增多,在他们对话的缝隙里,我惊喜的发现原来这里的点单攻略与菜单无关,而是应该直接问绵羊:“今天买到的什么菜比较新鲜啊?”


不断更改的菜单

图源 | 绵羊的朋友圈


还听到坐在我旁边的那两位小姐姐,已经来了好几次也没等到做成一碗热乎乎的铜锅洋芋饭,这么一对比还觉得自己真是幸运。


绵羊做饭的速度并不快,不像门外不远处推摊车卖炒饭的大叔颠两下锅一碗热气腾腾的蛋炒饭就上了桌。在绵羊的刀下,每一颗蔬菜每一片腊肉都在等他耐心而温柔地对待。


奇怪的是,店里人不少,可每个人似乎都没有想催促他的意思,好像看着他不慌不忙的完成今晚每个人点的食物,本身也是这顿饭的一部分。


吧台上摆着的特别装饰物和暖壶

图源 | Senya




“开饭啦!”


当我从吧台上的筷子筒里自助拿出第三支长度和前两支任何一支都不太一样的筷子的时候,我一恍惚真的觉得我在自己家等开饭……


忙碌了一天的生活里,没想到却被这样一个随意的小细节给足了对“烟火气”的期待。肠胃早已经吃腻了外卖,却又不想被买菜备菜做饭及清理这一些列繁琐流程困扰,在这一瞬间被一顿拥有“厨房感”的食物深深抚慰。


看起来像是拼凑出的筷子

图源 | Senya


一定是进门时那股令人觉得安静的力量在作祟,我不太想说很多的话,又点了一份建水豆腐,便支着脑袋坐在窄窄的吧台上一动不动地盯着绵羊做饭。


看着他备菜、下锅,偶尔跟着放着的音乐哼一哼,期间不停的有人打电话来问洋芋饭还要多久,隔壁烧烤店的大哥走进来直奔吧台望着菜板定制起今晚的菜单,抢着定下乳扇后还非要拿来自己的独家酱油秘制一番…


小口是绵羊的女朋友,有一头辨识度很高的利落短发,我点的建水豆腐是绵羊前一天在家里刚发酵好的,小口从家里将豆腐送过来便开始不停地进进出出,在大门外点起一个烤炉升起烤乳扇要用的火。


绵羊和小口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和过来查看“菜况”的人确定着洋芋饭开锅的时间…… 


这种感觉太棒了,有一种大喊一声“开饭啦”,大家就陆陆续续过来的四合院既视感。


正在备餐洋芋饭的洋芋

图源 | Senya




“吃的多了就会了啊。”



一碗铜锅洋芋饭是如何诞生的



正在炒制的铜锅洋芋饭

图源 | Senya


吃完这碗亮晶晶的洋芋饭,我突然明白这里之所以能被称为深夜食堂的原因,大概也不只是因为开门的时间,很大程度是小店带给人治愈感,那种,感受在洗菜、切菜、下锅、翻炒等每个步骤中时间慢慢的流走,以及将期待付诸到食材,再看到它们成为食物的全过程。


夜逐渐深了,门口的烤炉的也开始工作起来,绵羊不断地翻动着烤炉上的豆腐,建水豆腐受热慢慢膨胀成一个圆球,像生了气的小河豚。


门外烤包浆豆腐和建水豆腐的烤炉

图源 | 绵羊的朋友圈


我坐在桌子一角,问绵羊从哪里学来的一手烤豆腐的绝技,他低着头似是自言自语的回答到:“吃的多了就会了啊。”也是,最会做食物的人,一定是最会吃食物的人啊。


很多一看就和绵羊很熟悉的朋友们陆续从四处聚过来了,大家凑在一起,坐在绵羊和小口从路边捡来的那个结实的黑色沙发上,边等食物边聊天,有个小姐姐甚至还给大家分享起从隔壁街上的喜玉饺子馆刚端来的热乎饺子。


如果不是雨越下越大了,我是一定要坐到天黑透,时间藏进缝隙,人们都困倦不堪的时候,才肯回家。


不知哪位"粉丝"留下的字条

图源 | 绵羊的朋友圈








感谢您将第003个故事阅读完毕。


点击下方回忆:


第001个故事 日常镜头| 透过玻璃门望去的,是他们努力生活的痕迹

第002个故事 日常镜头 | 生活不在别处,就在我们每天经过的街角




本期故事通讯员 ◃



▹  故事编辑



▹  故事氛围设计




我们还准备了小纸条回收站,想邀请大家留言,分享你与老街之间发生的故事和回忆,我们会整理最终呈现在故事学院的花絮专区中。期待与你的故事相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