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打出监督“组合拳”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
“你好,我想办一个食品经营许可证,需要填哪些表格?需要多长时间?”日前,由东川区纪委监委带队的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检查组来到东川区政务服务大厅,通过“体验式”监督,对企业办证窗口工作人员办事效率和工作作风进行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及时反馈给东川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督促相关部门认真整改。
突出重点
找准监督检查发力点
今年2月,昆明市产业发展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强调,要推动产业发展实现大提升、招商引资实现大突破、项目建设实现大发展,坚决打好经济工作翻身仗,真正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
为护航优化营商环境,昆明市纪委监委以“钉钉子”的精神,分步骤、有重点地对相关工作开展监督检查,并适时进行“回头看”。围绕优化营商环境,昆明市纪委监委如何开展监督工作,切实有效发现问题?为打造优良营商环境,如何为企业破解难题?
优化营商环境,首先需要解决堵点问题。今年以来,昆明市纪委监委聚焦惠企政策不兑现、行政审批“中梗阻”等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将其作为监督重点,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以方式创新加大监督力度,以机制创新凝聚监督合力,为全力打造优良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做细做实日常监督,才能及时发现难点、疏通堵点。昆明市纪委监委印发《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护航行动方案》,成立昆明市优化营商环境护航行动领导小组,在全市范围内运用“1+4+2+X”单元制监督工作机制,分步骤、有重点地对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工作开展监督检查。
结合营商环境工作涉及指标多、部门多、地区广的实际,昆明市纪委监委创新运用“履带式”监督方式,将优化营商环境护航行动细化成8个具体指标任务并成立专项监督组,在各县(市)区之间轮换开展精准监督检查,目前已开展8轮“履带式”监督。
精准施策
强化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在当好“监督员”的同时,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当起了企业“服务员”,及时了解企业所需,切实助企纾困。
云南安佑饲料科技有限公司曾因有关政策限定而无法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今年3月,昆明市纪委监委了解企业的困难后,向企业所在地相关单位及部门发出问题交办单,要求相关单位及部门与昆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接,为企业解决困难。经过积极协调,该公司税收减免申请很快获得批准。该公司负责人阳元洪眉头舒展:“每年减免税费金额300多万元,切实减轻了企业负担。”
今年以来,昆明市纪委监委把企业诉求作为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以督促职能部门及时高效解决企业诉求为具体抓手,着力从企业层面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与市委巡察办建立“双轮驱动”沟通联系机制,每10天互通一次发现问题情况,并实施监督清单派发制,开展精准监督、靶向监督,进一步推动“四项监督”融会贯通,确保护航营商环境行动“全覆盖、无死角、无禁区”。
此外,昆明市纪委监委全面梳理2020年以来影响和损害营商环境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对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建立专门台账,设立营商环境问题线索接收处置绿色通道,对重大典型问题提级办理。截至目前,昆明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营商环境方面问题线索483件,已办结389件。
标本兼治
推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
疏通办事堵点,解决群众痛点,还得深挖作风问题,治到根子上。今年5月起,昆明市纪委监委分批分期公开通报曝光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某某利用职务便利,违规为4家相关企业及人员在工程款拨付、土地使用权出让、承揽工程等方面提供帮助,非法收受财物共计人民币354万元,损害了营商环境……”持续释放执纪必严、违纪必究的强烈信号。
政商不清、环境不优,背后往往有腐败和不良风气的因素。昆明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存在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问题的部门“亮剑”,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有损害营商环境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党员干部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与此同时,昆明市纪委监委做好监督执纪“后半篇文章”,用鲜活的“反面教材”教育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引以为鉴,针对查处的损害营商环境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向相关人员发放纪律检查建议书、监察建议书;对发生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件的地区和部门,督促深刻反思整改、堵塞风险漏洞、整治行业乱象、深化综合治理。宜良县纪委监委督促职能部门在全市率先设立“蜗牛奖”“树懒奖”,专治党员干部“不担当、不作为”和部分单位“重指标、轻实效”问题。
今年以来,昆明市纪委监委强化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以强力监督执纪问责倒逼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到位,持续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及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治理,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