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科学的海洋里|北京自然博物馆

首都科普 首都科普 2022-09-25

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天桥地区,背靠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面对现代化的天桥演艺区,具有特殊的文化环境。她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4月的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62年正式命名为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本馆曾先后被中央宣传部和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北京市科普教育、研发、传媒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组委会命名为“科学与和平教育基地”,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2012年度国家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总评排名中,位列全国博物馆第五位、自然科技类博物馆第一位。



田家炳楼

北京自然博物馆占地面积15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余平方米,展厅面积10000余平方米。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建筑中,最神秘的莫过于“田家炳楼”,这座由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标本楼蕴藏着27万余件馆藏标本。

许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来自中国的侏罗纪母亲”中华侏罗兽、完成全身羽毛颜色复原的赫氏近鸟龙、保存在我国的唯一的恐鸟标本等;还包括世界闻名的古黄河象头骨化石、长26米的巨型井研马门溪龙化石、中国唯一的恐龙木乃伊化石、北极熊、犀牛等。馆内还收藏着世界各国友好人士赠送给我国国家领导人的部分礼品标本,如科摩罗总统访华时赠送给江泽民同志的珍贵的拉蒂迈鱼标本、早年越南胡志明主席送给毛泽东同志的亚洲象标本、朱德同志转送的鳄鱼标本等各类礼品标本。其中比较珍贵的还有新西兰坎特伯雷国家博物馆赠送我国的恐鸟骨骼标本,这种地球上巨大的鸟已经于1885年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灭绝,而这件标本也是保存在我国的唯一的恐鸟标本。

基本陈列

为了更好地向公众展示这些珍贵标本,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以生物进化为主线,展示了生物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构筑起一个地球上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古生物陈列厅向我们展示了生物的起源和早期的演化进程,透过化石的印痕,人们似乎又看到了已经灭绝的生物。这些生物的遗迹,似乎带领人们穿越时空,聆听来自遥远太古代的声音;而植物陈列厅又似一部绿色的史诗,叙述着植物亿万年的演变。由水生到植物登陆,即使是一朵花的盛开,即使是一粒种子的传播,都蕴藏了无数的奥秘,留给我们无数的疑问;动物陈列厅,则向我们讲述了这些“人类的朋友”身上的奥秘,这里将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还原再现,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之美,动物界的神奇;人类陈列厅,让我们一睹人类由来的壮阔历史。由猿到人,历经万年,才有今日的容颜。一个人的诞生,看似平淡无奇,却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临时展览

在常规展览之外,北京自然博物馆还不定期的推出各种各样的临时主题展览 例如“猛犸象”、“达•芬奇科技”、“人体的奥秘”以及连续十几年推出的“动物生肖”展览等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21年9月18日,由北京自然博物馆馆与天津自然博物联合举办的“恐龙木乃伊——浓缩的生命”展在天津自然博物馆三楼临展厅正式开展。观众可以近距离观察举世瞩目的中国第一件恐龙木乃伊化石,透过多件珍贵的古生物化石展品,感受精彩的白垩纪史前生命世界。展览的最大亮点是北京自然博物馆馆藏的鹦鹉嘴龙木乃伊化石,这具恐龙木乃伊距今已有1.2亿年,是在中国发现的第一具恐龙木乃伊,世界上的第五具。除此之外,观众还能看到顾氏小盗龙、邹氏尾羽龙、热河龙、孔子鸟、辽宁龙、满洲鳄等50余件珍贵的古生物化石,透过翔实的展板介绍,了解这些远古生命曾经生活的环境和生活习性,从而更全面地认识它们在生命演化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科普活动

北京自然博物馆利用自身的优势定期举办有特色的科普活动。先后组织了19届北京市中小学生物知识竞赛,每年有近10万名学生参与,同时举办各类科普讲座、生物教师培训班、小小讲解员培训以及博物馆之夜、小军团生物夏令营、“科普车”等喜闻乐见的活动,深受小朋友们喜爱。

北京自然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和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一直秉承普及科学知识,服务社会公众的办馆理念,始终在做好标本收藏、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和科学普及的基础上,努力利用自身的优势,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把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呈现给观众朋友,为公益文化传播发挥积极引领作用。


扫描二维码

欢迎关注北京自然博物馆



点击下方 “近期文章” 回顾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