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才是国产自主化最大的敌人
行业故事-No.3
炒作,才是国产自主化最大的敌人
作者:董指导
协作:凯文、陈畅
今天上证指数盘中突破了3000点,成长股也终于扬眉吐气了几天,中国软件率先创出新高。市场躁动万分,甚至有分析师按捺不住激动,再次喊出了动辄“千亿市值、半千估值”的口号。
绚丽的口号,毋庸置疑,送给了“国产自主化”。这对投资人也是个提醒,IT行业股票,不再会出现以往普天同涨的状况,而是结构性化的个股行情。
眼看着一只只股票炒得飞起,但国产自主化进展是否也一路高歌?我们通过几个方面,来寻找一下答案。
先回溯几段历史。
第一段是关于国产office和微软office之间的对抗。
90年代初,中国IT业虽然不发达,但是并不缺少天才级码农。求伯君正是其中之一,1989年他一个人就搞定了WPS汉卡,随后演化为了文字处理系统,并逐渐占领国内90%以上市场份额。
1992年时,方正也作出了一款效果不错的office处理软件。但是,方正一方面没有推广,另一方面,也没有再钻研下去。而是进入了多元化、资本化的套路里,涉猎证券、医药、地产等等领域。
1992年微软进军中国,并开启了三板斧战略:默许盗版、兼容协议、政府采购。
默许盗版。当时的WPS正版售价在一千多元,而无论盗版wps还是盗版微软仅需要十元左右。本地化后的微软office,产品不错,又和操作系统的完美搭配,因此,随着一张张盗版光碟,逐步吞噬WPS的市场。
金山收入越来越少。虽然盗版也会减少微软收入,但是对于当时的微软而言,无伤大雅。甚至,这被比尔盖茨认为是拿下中国市场的前期投资。在美国杂志《Foutune》的文章“How Microsoft conquered China”中,他甚至总结道, “中国盗版很猖獗,但是如果他们必须要用盗版,我希望是微软的产品”。
兼容协议。1996年,微软Office已经颇有规模,并提议和WPS实现兼容。金山欣然同意。随后windows操作系统绑定了IE浏览器,伴随着兼容协议的签署, WPS用户加速向微软的迁移。微软office一统天下。
雷军事后回忆,一方面,兼容协议是金山上了微软的当;另一方面,开发产品也过于繁多(金山词霸、毒霸、翻译、画笔王等等),应该集中精力做好中文处理软件。
但,其实即使金山回到过去,作出相反的动作,结果可能也差不多,因为,面对操作系统这种航空母舰,单点突破是没有意义的。
这就告诉我们,如果要实现国产自主化,必须解决系统化的问题。
第二段是关于政府采购软件的风波。
90年代末,中国软件企业仅万家,从业人员也不足20万人。虽然国产系统、国产office质量还不够完善,但和微软之间的差异,并不是那么不可接受。尤其在政府等专业领域,还是勉强可以一用的。
而金山也并不甘心。1997年,雷军率队作出了WPS97,口碑还不错。
2001年,北京政府发布了软件采购招标。金山成为最大的赢家,中标了11143套WPS Office办公套装软件,和4540套金山毒霸2002,份额高达70%。金山心中又燃起了火,甚至扬言在下个版本中实现对微软的超越。但随后发生的政府采购风波,却把这把火浇灭了。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也加大了对版权的保护,微软便多次要求政府部门更换正版操作系统、办公软件。
2004年北京市政府进行采购招标,结果微软大幅中标,引发了舆论不满。11月24日,“Linux应用与政府采购”研讨会在京召开,时任科技部副司长的李武强却留下一份个人名义的书面声明后独自离场。
声明的名称为《以实际行动支持国产软件的发展,捍卫〈政府采购法〉的尊严》。在声明中,李武强认为,目前关于软件政府采购存在一些“糊涂观念”,包括“政府采购是保护落后”等。
他认为,各国政府都会有本地企业保护。只要有本国产品就一定要采购,没有时才会考虑国外产品。尤其在政务等涉及安全等领域,用国产软件合情合理。
遗憾的是,他的发声并没有对局面造成太大改善。就如医药领域一样,保护正版变成了保护外企。最好的因,得到了最坏的果。
幸运的是,如今国产自主化的最大推动力,也来自于政府。这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认可和财务的保障。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急于求成”。类似汉芯磨皮、COS系统美颜的案例,哪怕有一起,都是巨大损失。因为,时间不等人。
第三段是关于去IOE的进展。
IOE, 是国外三大软件商 IBM、Oracle、EMC,他们在服务器、数据库、存储上早早的进入中国,并且垄断了几乎所有高端行业的系统软件。
在2009年时,阿里巴巴举起了“去IOE”的大旗。但是,阿里当时的做法,完全是出于商业诉求。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变化,已经超出了传统IOE架构的最佳效果范围。而且,随着业务规模增加,成本方面,采用IOE也不如自研系统划算。
因此,当时的去IOE只是阿里的一个商业行为,一次伟大的冒险行为。随后,国内相关部门也有类似的提法,但进展缓慢。而真正推动国内去IOE进程的,还要归为2013年的斯诺登棱镜门事件,他揭秘了美国通过九大IT公司监听全世界的巨大丑闻。
跟“IOE”渊源最深的,毫无疑问是银行。
金融IT一向是IT业务中最肥的业务。财大气粗的银行从来都是只要事办好了,钱不是问题。而“IOE”则早早地在90年代末,凭借海外经验、稳定性能,将中国的银行IT系统从小米加步枪,升级成轻松处理上亿账户的洋枪洋炮。到2007年时,国内主要金融机构的IT设备国产化率已经不足2%。
担忧之下,2014年9月30日,银监会发布了39号文,要求从2015年起,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安全可控信息技术的应用以不低于15%的比例逐年增加,直至2019年达到不低于75%的总体占比。
但实际上,除了替换一些无关紧要的外围服务器外,“IOE”在核心系统却依然稳如泰山。
原因很简单:IOE出售给银行的是整体方案,已经与银行的业务深度捆绑,存储、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榫卯般地把每个部分都深度嵌套在了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偏偏银行最不能承受的,就是系统有丝毫不稳。
因此,这就大大的提升了国产替代的难度,而更为艰难的是,最高的山头:IBM大型机,中国IT商依然无法从产品质量、性能方面进行替代。
因此,去IOE依然是很艰辛的一条路,而解决方案依然是靠着一步步的“云化”来推进。
第四,A股IT公司行情各异。
如今中国IT公司早已不是从前那么落魄,但大致也就三类:2G、2B、2C,即面向政府、面向企业、面向消费者。2C的往往会发展成为互联网公司。而A股上的,大部分是2G,和部分2B。
2G业务大部分是集成商,有硬有软,技术减半。这得益于中国经济几十年的发展,比如智慧交通、医院信息化、政务信息化等等。
2B的典范是用友网络,国产ERP龙头。但用友的客户依然是中小企业,大型企业、高端领域,依然被SAP和Oracle占据了50%多。
为什么在上述领域能够产生如此多的国内公司呢?一方面,做系统集成的生意,有点类似包工头。这需要很强的本地化资源,而这也是外企所不擅长的。
另一方面,这些领域,完全不会对微软产生竞争。而相反,却都需要采用IOE的产品,助推他们发展。
因此,在接下来的行情里,上述领域,不会成为“国产自主化”的主战场。而他们的春天,在于“云化”。这就是另一个话题了,下次可以再详细展开。
第五,中国IT自主化的急与缓。
从国内IT产业发展的得与失、微软在Windows Phone上的失利、Intel输给ARM等事件里可以总结出:
系统很重要,是命门。但可以做出来,并不非常困难。难的是,有人用、有商业生态。
因此,在后进追先进的道路上,国产自主化在生态建设上要“急”。要调动力量做大事,在新系统问世不久,就应该充分发展起配套功能开发。就像装配式建筑一样,在短时间内拼搭成功。
否则,哪怕是华为,哪怕可以靠着自己的终端去推广,长时间缺乏生态,也会被用户拒绝。
中国IT建设虽然是一穷二白起步,但是并不缺人才,也早已不缺钱了,缺的是时间、韧性。
追赶,尤其在底层系统研发的过程中,在软硬件共同推动的过程中,需要“缓”。这意味着需要更多耐心,需要有勇气克服困难,尤其出现困难时不过分追责。
这方面,从阿里云的研发中就可窥一斑。如果没有马云的鼎力支持,阿里云可能就烟飞云散了。
而对应A股而言,少炒作、少引导炒作,无疑也是对产业的帮助。就像华为一样,远离资本,贴近研发,才会成功。
往期回顾
行业故事系列: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请顺手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