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心事有谁知丨幽怨从前何处诉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v0520wcfafb&width=500&height=375&auto=0
纳兰心事有谁知(六)幽怨从前何处诉
什么是真正的痛苦?我觉得是内心执著于自己的理想,而现实一次次地毁灭它。纳兰正是这样,他外表风光时,内心越是痛苦。看看他的词《蝶恋花-出塞》,这是事业巅峰时所写。却流露出悲凉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青冢是王昭君埋葬地。纳兰在康熙二十一年秋,奉旨意出使时经过这儿的。王昭君本是宫女,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单于。换来了汉长年的和平,纳兰再次出使西域,也是为了稳住边疆。这次出使的目的是什么?这次他是作为贴身侍卫的身份出使的。那么词中为什么流露出悲凉的情绪呢?今古河山无定据,历史有不变的东西吗?昭君的辉煌也只是剩下悲凉。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只能看到的这样的情景。她内心是不是有许多无法诉说的幽怨呢?纳兰也有这么多幽怨,为什么在巅峰时这样悲凉的是康熙赋予的职业使命与他自己的理想发生强烈冲突。
纳兰与康熙的第一次矛盾碰撞在康熙十五年,这一年纳兰二十二岁,这一年,他迈入紫禁城,进入考场,面对的是康熙皇帝,这是他从小崇拜与仰望的康熙大帝。这一回他参加殿试,是成功与失败,就掌握在一代英主手中,这一次他成功了, “各官咸叹异焉。”纳兰分析中肯,逻辑清晰,见解比许多大学者中肯。纳兰还有漂亮的书法,飘逸有美感。让所有人惊叹。康熙也不禁点头微笑,高中二甲第七名,在全国考生中名列第十名。所以,来明珠道贺的人不少。明珠高兴,谦虚中,事实上心中充满了骄傲与自家。可是,有一个变故,优秀的进士,要么进入翰林院深造,要么授予相应的职位。可是纳兰身上发生了奇怪的事,没有任何任命,不尴不尬不明不白,一直持续了一年多。这事奇怪了,纳兰应该是首批重点考虑的对象。父亲当时是吏部尚书,文官的任免都在他手中。这样的高官,难道连儿子的工作都没办法安排?怪只怪纳兰的名气太大了,父亲也没办法暗箱操作。至少康熙这儿说不过去呀。康熙对他印象深得很。没有他的旨意,明珠敢轻举妄动吗?所以不明不白地等了一年多。更令人奇怪的是,一年多后,终于等来了任命,三等侍卫。这是负责皇宫保卫工作的,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与大门侍卫,这是皇帝的保镖。其中最重要的是御前侍卫与乾清门侍卫,得皇帝亲自挑选。纳兰正在其中。这本是光荣的事,按照一般惯例,翰林院官品不高,大家都认为破格任命纳兰为侍卫,是特殊的恩宠。
纳兰不感叹兴趣的是康熙的任命与纳兰的理想相差太远,要是安排进翰林院,他会更满意。即使不进翰林院,授予地方官,实现他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也是合乎他的理想的。侍卫不过是皇帝身边的奴才,怎么会让纳兰高兴呢?在他心中,什么会比自由更重要?这把他推入矛盾的深渊。纳兰与康熙的关系就是这样无奈地开始了,由此开始了九年的朝夕相处。康熙不安分,不喜欢只待在宫中,喜欢巡视,纳兰开始了忙碌的生涯。康熙十八年,保定随行;康熙十九年,昌平随行;康熙二十年,汤泉随行;康熙二十年,京畿随行……纳兰的同事有话来形容纳兰的工作性质,“君日侍上所,所巡幸无近远必从,从久不懈,益谨。上马驰猎,柘弓作霹雳声,无不中。或据鞍占诗,应诏立就……上有指挥。未尝不在侧。”无不随行。甚至临时接到旨意,骑在马上也要立即写诗。总在第一时间将皇帝的要求一丝不苟地做到。康熙对他的满意超过一般侍卫。赏赐不计其数,纳兰越是表现优秀,康熙越是不让走,不断提升,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康熙不光把他当作奴才看待。纳兰一生中最大的政绩发生在这九年中。没这件事,纳兰不过是多愁善感的词人,这事却让他辉煌起来,在康熙二十一年冬天,他奉使觇梭伦诸羌,出使梭伦。
具体来说,梭伦应该在内蒙索陇呼都克,到吐鲁番间,康熙派了纳兰去完成这项使命。纳兰这次去的目的是有所宣抚,要对梭伦少数民族部落传达康熙的旨意,这一年,康熙平定了三藩叛乱。康熙开始着手处理北边边疆间题,西北要对抗的是准葛尔部,他先是和平宣抚,不成功再考虑用武力。这次是要去探探虚实。这是受制于准葛尔部的,这次纳兰去是宣抚他们,要随机应变,做了文武两手准备。率几千人向西北开拔。这次纳兰宣抚的效果是,康熙二十一年秋,奉使觇梭伦诸羌,不辞劳苦,日夜兼程,把出使的详细情况进行了秘密禀报。这是军事机密,史料记载不详。要注意的细节是,这次回来后,清廷对准葛尔部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前是姑息,现在是变得强硬起来,到康熙二十四年,下令处死了派在北京的使臣,对待梭伦的态度又是宽容了。甚至允许到黄河附近游牧,说明康熙心中有数了,纳兰宣抚的使命成功完成了,这些部落也诚心准备归…自了。事实是这样,二年后,梭伦派使团来朝贡,这些安定后,清廷大胆处理准噶尔部,御驾亲征,西北后来稳定下来了。纳兰完成任务可以看出,康熙没有派他人,而是派了纳兰去,可以看出康熙对纳兰的信任,非同一般。另外,也充分展示了纳兰出色的政治军事才能。假设纳兰长寿,政治成就可能不可估量。可惜没有那一天。
回来后,纳兰的侍卫生涯没有明显变化,康熙二十二年,再次巡视在外,后来再次随从康熙下江南。这样的工作,让纳兰到哪里寻找心中向往的自由呢?纳兰觉得做为奴才的地位没有彻底变。“臣子光荣,于斯至矣。”在别人看来是荣誉的巅峰,他自己却对此越是强烈地痛苦。他写信时说过, “弟比来从事鞍马间,益觉疲顿,发已种种。而执殳如昔,从前壮志,都已隳尽。”天天劳顿,越来越厌倦,头发开始白了,还得天天佩着后器,不离皇帝左右,意志被磨得没有了。这些幽怨,当然不敢跟康熙说,不敢跟父亲说,只能跟朋友流露。纳兰的内心还有更深的矛盾,这又是什么呢?这是伴君如伴虎的焦虑。皇帝的深不可测,纳兰也琢磨不透,他的处世哲学就是,“生周防,不与外庭一事”,不参与任何朝政大事。他也说,“惴惴有不履之忧” , “以贫贱为可安者”,这就可以理解他的忧伤了。说明几年的官场生活,让他对人生对历史有了深刻的体会。今古河山无定格,人生到底有什么永恒不变呢?只有一往情深,只有内心的至情,这是永恒的,这是对人生的悲悯情怀,是对人生的关照。只有精神可以超越人生,可以永垂不朽的。纳兰进入仕途后,更加强烈地体会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能解脱出来吗?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图片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西北孤莲
主编微信:xuzhigang1129639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