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人遇到灾难,首先抢购卫生纸?
遇到什么大灾害,中国人第一反应就是抢购米面粮油这些生活必需品。但美国人却是抢子弹、抢卫生纸。卫生纸又不是生活必需品,为什么欧美人热衷于买这种,一不能吃、二不能救命、三还占地方的玩意儿?
蛋哥就要从生活方式说起。欧美人不喜欢用抹布,觉的抹布擦过很多地方,肯定不干净,能用擦的一律用纸,一次性用完就丢,多方便呀……
用纸习惯“不健康”
据statista在2018年的调查统计,美国人每人每年需要消费141卷卫生纸,也就是2-3天消耗一卷(中国每人每年消耗49卷卫生纸,大约是一周一卷的量)。
美国人自诩为绅士,过分注重外表。吃饭前要用纸巾擦手,食物掉到桌上要用纸巾擦,吃饭时食物不小心蹭到了嘴角,也要第一时间抹掉。好不容易吃完饭了,又要用纸巾擦嘴,再擦手。
现代意义上的厕纸也是美国人发明的。1857年,美国人Joseph Gayetty在在马尼拉麻纸中加入了芦荟汁,宣称这种柔软材质的纸可以有效预防痔疮。1890年,美国人厕纸做成了卷筒形状。不过卷筒手纸进入普通家庭,还是在十九世纪末马桶普及后才开始的。四桶一包的手纸,则是在1932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出现的。
美国其实最不缺的就是卫生纸,自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一直在大量生产卫生纸。虽然鞋业等其他行业已经迁往他国,但卫生纸制造业却没有。美国的卫生纸90%以上都是在本国生产,比如金佰利(Kimberly-Clark)的卫生纸就来自加州Oxnard的工厂,而纸浆木材则来自美国本地、加拿大和北欧。即便是少数的进口厕纸也是来自于加拿大和墨西哥。并不会真的短缺,只是在短时间因疯抢而脱销。
从需求来说,美国人没必要抢手纸,那么只能从心理因素来分析了。其中一个原因是,这是美国人近年来的应对风灾的传统。美国其实是个多灾国家,西部是地震多发带,中部每年遭遇龙卷风的冲击,而东南部则是飓风重灾区,路易斯安那、得克萨斯、波多黎各等地更是每年都会遭遇飓风洗礼。
脱口秀惹的祸
1973年11月19日,深夜脱口秀演员约翰尼·卡森(Johnny Carson)的一个台词写手听到威斯康星州议员哈罗德说:“联邦政府在提供厕纸的招标工作上有些落后了,美国可能在几个月内面临厕纸短缺。”于是便在脱口秀里加了一个段子,说在美国,厕纸严重短缺。
当时背景是,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对包括日本、美国、西欧在内的主要资本主义世界,实施了严格的石油禁运。石油价格飙升,所有物价随之水涨船高,其中也包括厕纸。
1973年11月,大阪一家超市对卫生纸搞了降价,这本来只是场普通促销,但超市也没想到,顾客会为此蜂拥而来,超市厕纸瞬间供不应求。美国人已经在担心汽油、电力和洋葱等产品的供应会出问题。于是一场脱口秀节目,被几十万美国人当了真,引发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消费者造成的严重物资短缺,足足持续了四个月…
手纸,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具有「价格低廉」、「储存期长」、「总会用到」的特点。可能人类天生就会囤积,跟鸟类、松鼠和其他动物差不多。
市面上的卫生纸产品一般体积较大,整包出售,在货架上占据空间较多,因而50包卫生纸售完后会比50瓶洗手液更加引人注目。反过来,往购物车里放一提,和放入一袋意面,哪个带来的视觉满足感会强烈?看到缺货后,空货架很容易引发人们害怕买不到货品的恐慌心理。恐慌焦虑情绪是会传染的,许多人看到别人抢购卫生纸,总觉得事出必有因,深怕自己错过,所以也加入了“抢纸大军”。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到了美国,就变成了家里有纸,心中不慌。家里面囤的满满的纸,还会使他们产生满足感。“群体不善于推理,但又急于行动”,《乌合之众》的这句话,或许戳中要点。世上本没有厕纸危机,囤的人多了,便成了危机。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