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鲸的死亡,成全一整套深海生态
在仙侠剧中,经常会出现寿与天齐的狠角色,动不动就生于天地初开之际,然后不老不死活到剧终。稍有科学常识就知道,死亡虽然残忍,但是却通过基因传给幼崽,提高种群的成活率,让其更好地“活着”适应环境。
当鲸鱼在海洋中死去,尸体最终会沉入海底,生物学家赋予这个过程一个好听的名字——鲸落(Whale Fall)。一只鲸鱼的尸体可以供养一套以分解者为主的循环系统长达百年,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是深海生命的“绿洲”, 这是鲸鱼留给大海最后的温柔。
据说,鲸落过程既残忍又悲壮,当一只鲸鱼预感到自己快死亡时,它会悄悄寻觅一片深海,然后孤独地等待最后时刻降临。等到气息消绝,鲸鱼的尸体便会自动坠落至漆黑的深海。
鲸落分四个阶段:
移动清道夫阶段(mobile-scavenger stage):在海底或深海区域(2000米或更深),这时会出现一些食腐生物,像是盲鳗、睡鲨和端足目动物等,蜂拥而至聚集在鲸尸的周围吞食它身上的皮肤、脂肪、肌肉。它们每天可以吃40至60公斤,依据鲸体型的大小,这个过程整个维持在4~24个月。等到它身上90%的皮肉被消解之后,这群嗅着味道来的海洋生物才慢慢散去。
机会主义者阶段(enrichment opportunist stage):当大型食腐动物吃饱喝足离去后,轮到小型无脊椎动物享用鲸尸,20多种体型较小的甲壳类小型生物马上在残余鲸尸上安家落户,美滋滋地一边生活,一边啃食鲸尸上软组织。
化能自养阶段(sulphophilic stage):到这一步,鲸落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等甲壳类生物离开后,深海生态系统开始发挥它的独特“魅力”。大量的食腐蠕虫和厌氧细菌开始进入鲸骨中,分解鲸骨中丰富的脂类,产生硫化氢的富硫环境,从而为一些细菌提供能量来源。鲸骨中的脂肪含量相对丰富,约占体重4~6%,而且由于脂类分解十分缓慢,大型鲸的鲸落能在海底供养各色深海生物,长达十几年甚至数百年直到鲸骨中的有机质被消耗殆尽。那些从未获得太阳能量滋养的深海生物,得以将鲸落作为跳板,一步步进化直到跨越大洋。
礁岩阶段(Reef stage):
当鲸落的有机物质都被消耗殆尽后,鲸骨矿物遗骸就会变成礁岩,变成海底生物的栖息地。早在1998年时,就有夏威夷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在北太平洋的深海中,至少有43个种类的13490个生物体都是依靠鲸落来生存,甚至也有可能产出新物种。
海底绝非是我们认为的一马平川,而且海洋是分层的,表层虽然有光,但营养匮乏;深层营养丰富,但光线无法到达。海底如果凸起,就可以形成一个阻挡上升流的高墙,使得深海的营养盐被带到海洋表层。在光照的作用下,浮游植物就可以利用营养盐进行生长,渔业资源就丰富。所以海洋的海山区域是聚集着众多顶级捕食者,一条几十吨重的鲸鱼尸体的到来,就意味着从天而降了一份饱含能量、营养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的综合生态大礼包。中国科学家2020年也正是南海中部海山位置,第一次发现鲸落现象。
认真观察鲸落现象,能解开很多自然之谜。把它运用到现实的生产生活中,意义重大。比如鲸落第一阶段的移动清道夫,在中国大部分的水产养殖中都缺失。池塘养殖的鱼出现少量死亡,可能污染环境,导致更多的鱼类感染死亡。如果在鱼塘里套养少量的甲鱼(鳖)、加州鲈、螃蟹等食腐动物。池塘里出现病鱼后,食肉动物会把他们吃掉,截断病源的传播路径。既可以减少打捞、掩埋病鱼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肉食性水产品的售价高,又可以增加一部分的经济收入。
一鲸落,万物生。美丽又残忍,残忍却包容。鲸落,对鲸鱼是死亡,对其他生物亦是新生。
往期文章:
大企业创新路上的绊脚石
剥皮实草,朱元璋对贪官从未手软,为何无法根治贪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