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代劫匪为何不劫赶考的书生?还真惹不起

闲蛋黄 伊森艾玛 2023-06-22

在我们的印象中,土匪都是一帮肆无忌惮,占山为王,四处为祸,见人就抢的乌合之众。然而实际上,任何一种组织若想长久存在并持续活动,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当然土匪也不例外。

古代土匪主要是些什么人呢?大部分还是来源于当地的穷苦百姓。由于古时生产力低下,又基本上从事农业生产,一遇上灾年荒时,便会有大量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其中的一小部分灾民为填饱肚子,就组团打劫过往的客商,获取钱财和食物。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农忙季节下山务农,农闲季节上山打劫的情况。

任何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规矩。土匪经过漫长发展演变,渐渐也有了自己的一套行规。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十不抢:

喜车丧车不抢

旧社会讲究“好女不嫁二夫”,大姑娘家出嫁人生就这一回,不抢。丧车不抢是因为人死为大,最后一程,也怕沾惹晦气,不吉利,所以不抢;

书生邮差不抢

“穷教书,苦邮差”邮差赚的是辛苦钱,不容易,也没几个钱,不抢。书生我们放到最后讲;

摆渡的不抢

土匪外出行动或被官府追捕时也有渡河的需要,有求于船老大;

行医的不抢

土匪也有受伤得病的时候,有医治的需要;

耍钱、赌博的不抢

耍钱、赌博的,这些都是黑道,算是同道中人,所以不抢;

跳八股绳的不抢

都是小本经营,不值得抢,另外这些人走街串巷做买卖,消息灵光,还能从他们口中探听一些消息;

车店不抢

土匪外出作案有时候需要到车马店吃喝住宿,赶上官府追捕时也能用作应急补给,与车马店关系搞好,还能为土匪打掩护;

僧侣、道人、尼姑不抢

“僧道自古不纳粮”人家的钱也不是给自己的,是用于宗教的;

鳏寡孤独的不抢

这些都是可怜人,不能抢;

单身的夜行人不抢

也是苦命人,要不不会一个人夜里赶路的。

进京赶考的书生,无人敢抢

“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在古代,书生读书不是一件省钱的事儿,只有少数的人家才能供得起一个读书人。进京赶考的部分是书生最花钱的部分。沿路不仅仅需要住宿,歇息,还需要向当地官员打点。对于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跋山涉水,人不生地不熟,携带巨款,完全满足土匪的口味,可历史上很少出现土匪打劫书生的情况,是土匪大哥傻吗?

古代老百姓基本都是农民,十有八九还是文盲。古代有一种走江湖的职业叫做卖文,也就是在街上摆一个摊子,代看信、代写信、代写各种文稿等。所以古代文人只要愿意吃苦,是不难找工作的。

古代读书人少,有资格进京赶考的书生就更少了。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四道门槛,能够通过乡试的就是举人。举人只要进京赶考,很有可能成为国家官员。范进中举之前,连赤贫的邻居们也瞧不起他,范进中举以后,连街上卖膏药的道士都要来拍马屁。乡绅们更是送钱送物,本地汤知县也高标准接待他。

书生在赶考时通常会收到朝廷制造的一面旗,上面刻着“奉旨会试”、“礼部会试”。通常这面旗很小,考生都会把这面旗子绑在腰间,土匪看到这面旗子也会望而却步。

大家有没有听过公车上书?清代进京赶考的举人,有资格乘坐免费的国家公共车辆。进京赶考的考生,只需要找到当地的地方官说明一下情况。地方官会给一笔路费(当然是朝廷出钱),还会给一个文书。凭借这个文书,考生就可以沿途乘坐政府驿站的马车,至少可以借用马匹。要知道,古代的政府驿站是不接纳老百姓的,有了旗帜和马匹,土匪就是再大胆也不会视而不见的。

本身没啥大油水,再加上抢劫的风险太大,打劫进京赶考的举子实在不值得。说不定在这个地方当土匪活得好好的,抢了举人之后,官府可能会派兵过来剿你,给天下读书人一个交代。当然土匪中也穷凶极恶的,一切规矩对他们来说也是白扯。

一般来说,土匪是不会对书生下手的。任何一个行走江湖做生意的商人,肯定都比赶考的书生有钱(值得抢)。就算抢不到什么钱财,至少可以夺走商人的货物(也不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