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瑞士,一个童话王国的破灭

伊森艾玛 2023-06-22

在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中,只有瑞士、奥地利、瑞典、芬兰、爱尔兰、哥斯达黎加和土库曼斯坦宣布永久中立,并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瑞士是资格最老的永久中立国,也是《国际法》中唯一明确规定的永久中立国。然而瑞士真的能像童话王国一般置身事外吗?

所谓的中立国概念,前提是这个国家要把平时或战时奉行中立的国策写入宪法。其次在对外关系中秉承中立精神,保证不侵略任何一个主权国家,也不加入任何一个国际军事组织,更不能进行任何鲜明立场的站队。最后一点很重要,要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特别是得到大国的承认才行)。

几百年竖起的“牌坊”

瑞士面积很小 ,只有41285平方公里,比海南省略大(3.54万平方公里)。瑞士位于中欧内陆,北邻德国,西邻法国,南邻意大利,东邻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全境位于阿尔卑斯山区内,地形以高原和山地为主,有“欧洲屋脊”之美称。瑞士不到860万的人口主要集中在瑞士高原,绝大多数人居住在日内瓦和苏伊士这两个城市....

瑞士山多地少,跟尼泊尔一样风景如画,但不能当饭吃。所以在工业革命之前,既没啥物产、又没出海口的瑞士是个标准的穷地方。中世纪的瑞士人为养家糊口,只能跑到欧洲各国给人炮灰(雇佣兵)。瑞士雇佣兵六亲不认(只认钱),对雇主无比忠诚,且骁勇善战不畏牺牲,被欧洲人称为“海尔维第疯子”。152756日,哈布斯堡王朝查理五世的军队血洗罗马城,教廷卫队中其他国家的人全部逃散,只剩147名瑞士兵保卫教皇,并流尽最后一滴血。从此,教廷卫队只招收瑞士人,“教皇卫队”改称“瑞士卫队”。

1618年至1648年,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演变成了全欧洲战争,史称“三十年战争”。在这场欧洲大混战中,瑞士邦联内部形成严守中立的共识,并从神圣罗马帝国独立成为一个国家。一方面,瑞士不介入交战国任何一方;另一方面,瑞士又与各交战国保持贸易往来,为其提供粮食和其他军用物资,甚至还为交战国提供居中调停,大发战争财。由于瑞士的中立地位给各交战国带来现实的利益,因此在1815年的欧洲维也纳和会上,面对瑞士提出的确立其永久中立地位的要求时,列强们出于自身利益就承认了。

一战期间,面对人类文明史上最残忍的绞肉机,瑞士再次向各交战国递交了中立声明,得到了交战邻国的认可。除了在一些边境上的零星擦枪走火之外,瑞士几乎毫发无伤。不仅如此,瑞士还和美国一样发了笔“战争财”。只不过老美卖的是军火,赚的是大头,而瑞士卖的是粮食、日用品等民用品,发了笔小财。一战后,国际联盟(即“国联”)成立。1920年,国际联盟再次确认了瑞士为永久中立国,并将总部选在了瑞士的日内瓦,许多国际组织至今仍将总部能设在瑞士为荣耀。

二战时期,瑞士广积粮、筑碉堡。随着法国战役结束,德国国防军第12集团军提交了关于瑞士的作战计划,并将该作战行动命名为 “圣诞树行动“。该计划准备以11个德军师和15个意大利师,约30万到50万的兵力从南部进攻瑞士。瑞士马上夹起尾巴讨好,除了积极备战,瑞士认可了德国对法国的占领,同时和德国签订了几份贸易协定,90%的瑞士军火被运往了德国,瑞士银行向德军派发了1.5亿瑞士法郎的无息或低息贷款,驱逐和封禁了一些抨击德国的新闻媒体……德国在战争时期并没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于是瑞士国家银行为德国提供了黄金交易服务,为德国换取在国际上流通的瑞士法郎。二战结束后,美苏两国为保持战略平衡,继续承认瑞士为中立国。为防止可能发生的核攻击,瑞士继续大修防御工事和建造新的要塞。

瑞士1291年建国,直到2002年才加入联合国。瑞士不加入申根协定或者欧元区,也没有自己的语言,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及拉丁罗曼语4种语言均为其官方语言。用瑞士人自己的话说,因为有些德意志人不愿意做德国人,有些法兰西人不愿意做法国人,有些意大利裔不愿意做意大利人,所以大家聚在一起成为闷声发大财的瑞士人。

眼见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瑞士有什么?从军刀、手表、鼠标、奶酪、巧克力,到香精、助听器、精密机械、自动化设备,再到制药、旅游和会展,但瑞士最赚钱的产业还是金融业。

16世纪中叶,基督教加尔文教派从日内瓦兴起,出现了影响整个欧洲大陆的新教派和新教徒。欧洲大陆新教徒几乎都受到了迫害,大批新教徒携带财富陆续从法国、意大利等国逃到瑞士,他们的金融需求催生了最早的瑞士银行业。

1713年,瑞士日内瓦议会制定了一项新规,银行必须登记客户信息,但未经市议会批准,不得泄露给储户本人以外的第三方;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宣布:所有德国公民必须向政府交代自己所拥有的全部海外资产,如果发现隐瞒者,将被处死;

1934年,三名德国犹太人因拥有瑞士银行账户被纳粹处决。为避免这类存款流失事件再次发生,瑞士议会同年制定了西方第一部银行法《瑞士银行法》,禁止银行或银行员工透露客户的任何信息;

1937年,瑞士在修订《瑞士联邦刑法》时,增加了“为外国个人、实体或政府效力的经济间谍罪”。这些强制性条款制定,标志着瑞士银行保密制度从地方规定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法律。

银行保密严到什么程度?所在银行工作人员,无论高级职员还是普通雇员,都不得泄露任何与业务有关的资料,甚至连简单的信息(某人是否是银行的客户,都要守口如瓶)。“不准拍照,不讲姓名,不设招牌,只标经营者的名字”,这是瑞士银行办理秘密存款业务的规矩。办理个人秘密账户的职员绝对可靠,如有违反保密法的规定,等待他的将是巨额罚款和牢狱之灾。

由于《银行保密法》的存在,无论是卖面粉的、还是卖白粉的,全世界的有钱人都愿意把财产存到瑞士银行。由于吸纳的存款太多,储户在银行存款不但没利息,反而还得向银行交纳管理费。瑞士银行除储蓄功能外,还负责资产管理、借贷、投资、保险、再保险等业务。估算,全球1/3的私人资本都存在瑞士银行,这也是瑞士主要的财富来源。金融业贡献了瑞士11%GDP,瑞士约20万人从事金融行业。信用,是支撑瑞士金融帝国的基石。

银行财富源源不断,又衍生一个问题:如果某人在瑞士银行以匿名方式存入一笔巨款,可他本人突然去世,生前又没有交给银行遗嘱,临终也没把取钱密码告诉家人,那他的存款怎么继承?比如,二战犹太存款后人要求瑞士当局归还当初的资产,这是一大笔损失。如果能把这些财富黑掉,那可赚翻了……所以,瑞士银行业长期拒绝大屠杀罹难者家属追回财产,甚至要求其出示“死亡证明”(证明你妈是你妈,受害者家属找谁开死亡证明,是纳粹,还是集中营?)。

二战中,瑞士从未停止帮助纳粹储存和转运黄金。1944810日(纳粹德国覆灭在即),德国工业界巨头“为了在输掉这场战争后再重新建立一个强大的德国”,纷纷将德国资产向瑞士转移。

西方需要瑞士保持中立的姿态,也需要瑞士银行里的钱进行战后重建,在美国的劝说下,美、英、法等国与瑞士1946年达成《华盛顿条约》协议:瑞士向盟军交付价值2.5亿瑞士法郎的黄金以及大约6000万美元的德国资产,盟军保证不再向瑞士提出条约之外的任何要求,不再追究其他黄金下落(按照盟军估计,瑞士银行应存有大约5亿多美元的纳粹黄金,只交出来一小部分)。

上世纪60年代,迫于舆论压力,瑞士国会通过法案,宣布瑞士银行承认保存有纳粹受害者的财产,数额为1000万美元,供他们的亲友认领。前来登记的人数超过7000人,经过专业审查后,只有1000人成功领走存款,还剩300万美元无人认领。瑞士“慷慨”地将剩余的300万美元捐献给慈善机构,言外之意:瑞士和犹太人的账两清了。

199718日傍晚,瑞士联合银行总部,刚刚入职的保安克里斯托弗·迈里例行巡查。当他走过银行文件销毁室时,发现里面放着几个装满绿皮书的大箱子。打开后发现,一个箱子里放着的是1930-1940年,德国与瑞士银行之间往来的凭证记录。而另一个箱子里的文件,则详细地记录了德国肥皂厂的资金周转情况。怀有正义感的迈里悄悄地将这些文件从银行转移出来,寄给以色列驻瑞士使馆。

迈里被犹太人视为英雄,但在瑞士则当作叛徒,毫无悬念地丢掉了工作,还被无休止的司法调查。因违反《银行保密法》,迈里遭到瑞士政府刑事起诉,在搜捕之余还受到死亡威胁。迈里遂携全家向美国大使馆寻求庇护,成为史上第一个到美国政治避难的瑞士人。

1997年,瑞士银行被迫拿出1亿瑞士法郎建立“大屠杀受害者特别基金”,并承诺彻底调查二战时期的账户。1998年,瑞士银行迫于美西方政治和舆论压力,终于同意向45万户大屠杀罹难者家属赔偿12.8亿美元,瑞士银行首次公布客户的身份姓名。1999126日,由美国和瑞士组成的调查委员会确认,高达54000个无主账户可能属于纳粹受害者。

除了这些以外,瑞士银行依靠其“保密制度”,在相当长时间里成为犯罪者们的庇护所。1986年,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倒台(现任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他爹),调查发现他在瑞士银行有大笔存款。菲律宾政府多次要求瑞士将这些资产归还,然而瑞士一直以保护储户信息为由搪塞,直到2003年菲律宾才搭上美国通过瑞士制裁伊拉克的顺风车,将这笔超过134亿美元的存款要回来。除了马科斯外,像是扎伊尔的蒙博托、墨西哥的萨利纳斯、阿根廷的梅内姆等人,无不在瑞士银行里存有大量财产。

上世纪80年代,欧盟(欧共体)国家对本国公民通过瑞士银行躲避财产调查的情况向瑞士施压,甚至威胁要禁止瑞士人入境。迫于压力,瑞士银行于1987年废除了赖以成名的“匿名储户”制度,要求职员“了解你的客户”,如果申请开户者是在外国担任公职的“政治公众人物”,银行要进行评估。

911事件后,面对全球范围的反恐压力(或者说来自美国的压力),瑞士银行公布了一批涉恐组织和人员的账户。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在反洗钱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的持续施压下(还是来自美国的压力),瑞士银行冻结了萨达姆的账户,并于2004年启动新规,凡利用匿名账户向境外进行大额汇款的客户,银行必须公开其真实身份,这是瑞士首次打破匿名账户保密规则。

坏规矩,只有一次和无数次的区别

与美国、加拿大和欧盟银行规则不同, 瑞士各家银行和税务当局之间并不共享客户资产信息。苏联解体,美元体系一家独大,导致全球金融机构不得不向欧美监管低头。美国政府本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2008年金融危机来了,报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精神,就对银行业大开杀戒了。

金融危机之前,在国际上横冲直撞的券商是美国五虎将: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兄弟和贝尔斯登。排在五虎将后面的是:瑞银集团、瑞士信贷集团和德意志银行。日本的野村和大和证券与美国和欧洲券商则实力悬殊。瑞士信贷集团和瑞银集团也在华尔街安营扎寨,算是华尔街券商半个干儿子。

金融危机后,美国的五虎上将折了三员:雷曼倒闭、贝尔斯登和美林被人收购,剩下的摩根士丹利元气大伤,三家欧洲公司的损失却相对较小。德意志银行一把手还到处露脸走穴,华尔街自然气得不行。大家来找茬,瑞士信贷集团和瑞银集团小辫子最多,就先挨整。

2008年,美国司法部起诉瑞银集团协助美国客户逃税。瑞银第一反应是拒绝,但迫于美国的压力,于2009218日达成协议,承认帮助美国富人转移资产偷税漏税,同意支付7.8亿美元的罚金和赔偿,提供250余名美国客户名单,以换取避受刑事诉讼。美国司法部一拍桌子,要求瑞银公开其他5.2万名美国客户信息,他们认为这些客户在瑞银匿藏大约有1480亿美元(给我们一个零头,是打发叫花子吗?)。

2009年,瑞银向美国司法部提供了4450名美国客户的资料,《银行保密法》名存实亡。美国司法部顺藤摸瓜,包括瑞士信贷集团和瑞士宝盛集团在内的十余家瑞士银行都被司法部列为调查对象,到后来目标扩大到英国的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甚至包括三家以色列的银行(汇丰后来就把华为给卖了)。

20126月,瑞士政府不得不出面向美国政府保证敦促瑞士银行业遵守美国税法,并请求美国政府采取”坐牢换罚款“的方式处理这些银行(职业经理我们有的是)。仅一年时间,瑞士的银行界从业人员就从108千人锐减到8万人。瑞士银行家更是连门都不敢出,法瑞边境的银行家连过境去买东西都不敢,生怕一过国境线就被法国警方逮捕并引渡到美国。直到201457日,瑞士政府签署《银行信息自动交换国际公约》,承诺与其他90多个约定国分享更多账户信息,宣告瑞士银行的保密制度彻底终结(201711日正式生效)才消停。

瑞银的麻烦解决了?还早,欧盟也盯上了瑞士这只没爹妈的小肥羊。20113月,法国政府调查中发现隶属瑞银瑞士总部的雇员在法国有涉嫌税务欺诈行为。在掌握充分证据后,2014年法国政府约谈瑞银,要求其缴纳11亿欧元的罚款及税收赔偿金。瑞银与法国当局和解谈判于20173月破裂,瑞银死鸭子嘴硬表示无法承受罚款规模,最终双方对簿公堂。

20192月,巴黎轻罪法庭裁定瑞银“洗白税务欺诈行为”“非法招揽客户”罪名成立,决定对其处以45亿欧元罚金(含37亿欧元罚款和8亿欧元税收损失赔偿金),瑞银不服判决提出上诉。202112月,巴黎上诉法院维持原判,但判决的罚金从45亿欧元下调到18亿欧元(含10亿欧元罚款和8亿欧元税收损失赔偿款)。

一炮打掉五个中立国

欧洲一共有5个中立国,分别是瑞士、瑞典、芬兰、奥地利和爱尔兰。俄乌冲突爆发,五个国家先后下场制裁俄罗斯,瑞典和芬兰更是吓得连拖鞋都跑掉了,哭爹喊娘要加入北约,寻求集体防卫。

支持乌克兰,瑞士得不到啥好处。所以当西班牙向乌克兰援助瑞士制造的防空火炮系统时,一开始遭到了瑞士方面的阻碍。但瑞士的大部分生意都握在北约国家手里,瑞士思考片刻,决定放弃中立马甲,跳出来制裁俄罗斯。瑞士信贷冻结了俄罗斯190亿美元,瑞士政府冻结了俄罗斯81亿美元资产(合计约1.99万亿卢布)

瑞士近几年为迎合西方,其实对中国也不客气。2019年,中国香港出现黑暴势力破坏社会稳定,瑞士跳出来对中国横加指责。2020年,瑞士又对中国香港选举说三道四。2021年,瑞士联邦委员会通过了一份与中国相关的战略文件,又无故指责中国的政治制度、民族政策和人权状况。2022年,佩大妈流浪到宝岛,瑞士又冲出来给美国助威。

瑞士冻结了俄罗斯的271亿美元资产之后,国际信誉尽失,世界储户开始转移资产。根据瑞士央行数据显示,2022财年瑞士银行的亏损或将达到1,320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9688亿元),创下115年来最惨纪录,相当于瑞士损失了18%GDP

更让瑞士方面头疼的是,美国还在不断加息,直接引爆了瑞士银行业的流动性危机。业绩不佳,一肚子坏账的瑞士信贷直接被带崩,瑞士政府拿出大量资金保证银行流动性,避免挤兑危机爆发,还要求瑞士银行以30亿瑞士法郎(32.4亿美元的骨折价)收购老对手瑞士信贷,避免危机蔓延扩散。

更卑劣的是,瑞士政府修改法律,在股东未批准的情况下强行通过银行合并案。与财大气粗的沙特国家银行以及其他瑞信股东们相比,还有投资者血本无归。160亿瑞士法郎(173亿美元)的“额外一级资本债”(AT1)全部减记清零。“额外一级资本债”也被称为应急可转债,昵称为“可可债”CoCo Bond,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被引入。它是银行债务中的最低级别债券,在好的环境下,能产生高收益;在糟糕情况下,则首先受到冲击。债主是欲哭无泪,都没给个心理准备的时间。

在宣布两大银行合并之前,瑞士特意派出外交官出访中国。要解决资金继续外流,不是应该求美爹不要加息吗,怎么跑到我们了?于是乎,中瑞双方在友好而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交谈。能跑不跑才叫傻,资产开始大迁移。原本是华人首选的两个最安全国家的银行不再被信任。有机构估计,一个月内,仅华人资产就从美国和瑞士分别转出了760亿美元和1650亿美元!中国香港、新加坡成了最理想的存款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分得一杯羹。香港一家银行因近期美元存款业务太过繁忙,员工已停止休假,开启一周7天连续营业模式。

长久以来,瑞士利用“永久中立”这块金字招牌为自己牟利巨量,但却从未告诉客户,他们无力维持这块牌匾。当全球冲突时代来临,瑞士却穿着皇帝的新装载歌载舞,一幅太平盛世。回头一看,发现自家的客户都快跑光了!

信誉不在,瑞士百年商誉和永久中立国地位自然不保!

以往文章:

“打洋工”的喜怒哀乐

韩国的校园霸凌,真的有韩剧里的那么普遍和严重吗?

海牙国际刑事法院下令逮捕普京,希特勒都没享受过这“待遇”

俄罗斯一言不合就要迁都?克宫:那不是真的!

官员财产公示,让权力之花在阳光下绽放

这次,轮到台湾人吃不起茶叶蛋了?

60岁杨紫琼喜夺奥斯卡影后,好莱坞又在往自己脸上贴金

总统难当,但尹锡悦的“奖赏”绝对是他应得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