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爱玲 |花落知多少
花落知多少
董爱玲
1
前几天,买了两盆满天星放到了新房子里,那紫色的小花儿,满满地开了一盆。买的时候,卖花人嘱咐每天浇一次水。因为没入住,单为浇花跑一趟实在感觉那花成了累赘。前两天很殷勤,每天都去。看着花儿像小星星一样点滴开放着,还有的已经开罢散落在周围。散落的小花,自顾散落着,与绽放的那些遥遥相望,好不逊色。散落有散落的美,开着有开着的妖娆,它们在红尘里自顾自地袒露着情怀,与这个世界合为一体,在不知不觉中,花染红尘。
我不眨眼望着它们,我不知道一夜之间它们又落了多少花瓣,又开了几朵新花。花落知多少?有些时候,有些事情不必太清楚,太清楚,或许是一种伤害,无论是他人还是自己。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让人们一次一次提及,一直到现在,我又用到了难得糊涂这四个字。真的去效仿,却有些疼痛,内心里的,那种被吞噬了的疼痛。
不知何时,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包括一份久远的情意,也在不动声色地前进,或者停留。
2
爱情本应让人轻松愉快,是深爱,让互相有了敬畏之意。再也不能像从前一样,随意地说着不着边际的话。
真怀念那些日子,在月色朦胧的夜晚,不说一句话,突然将我的手狠狠牵起,用力握着。瞬间,那夜,再也没有了别人,只有我和他,还有照在地上两个紧紧挨在一起的影子。多么想念那过去的一切,我们走遍有芦苇飘荡的季节,我们用镜头拍下了光阴的多情,岁月的安详,生命的绮丽。
那一切,怎么可以忘记?在今夜,我又一次一次想起,那些仿若昨日的温情。那些没有距离的日月,那些没有彷徨的等待,那些踏踏实实一起走过的路。
不知何时,已将情意深重,过多的在意,让一颗心有了畏惧,害怕失去。
亦或,这种畏惧是从一种不确定的因素里滋生出来的,它是带着战战兢兢,天黑不知还能不能见到天明的那种状态里,才有了畏意。这感觉十分不讨人喜欢,却仍然要坚持。不是因为别无选择的现实,而是因为再无让自己灵魂安放的静地。
3
现实中总是充满了诸多不顺。尤其是今年,真可谓流年不利。什么都不顺利,可以说简直倒霉透了。切菜的时候顺便连手一起切了,炒菜的热锅又烫伤了胳膊,好多天都不见好。开车出去轮胎莫名其妙就撒了气,又打维修电话来帮着换轮胎,拿着旧胎去修补,忙了一个多小时。还有一次,傍晚要回家了才发现汽车里竟然没电了。又打电话,维修人员带着电瓶急匆匆赶来。又急忙忙开车去换电瓶,上下又忙了大半个小时。当然以上服务费昂贵,那时候已经不在乎,车停在那里纹丝不动,能有人赶来帮助,已经不是钱的事了。
诸事不顺就是这样,有些事发生的真让自己哭笑不得。就连出租个房子也变成一场闹剧,本来是我出租,却与左邻右舍有了不可分割的牵连,最后不得不取消了合同,重新出租。只因为,来租房子的那人与邻居是旧相识,又是同行。这事就不必再提了,只能怪自己流年不利,流年不利。
4
在一切都不顺的今天,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安静。让自己的心静下来,什么都不去做,不多想,一切顺其自然。相信命运不会总在此处停滞不前。
人生有时候就像这些花儿一样,有开就有落,花落还会开。人生的机遇也会绝处逢生,或许一夜间,就云开雾散了。
总是在希望中憧憬着未来,总是用一颗善良的心去衡量这个世界。有人告诉我,这世上有许多丑陋不堪的事,有许多灵魂肮脏的人。他们是这个人世间的一部分,可能必须要有这样的人,才可以有了好坏之分,才能映射出好人的善意,善人的好意吧。
5
今天,我又来看满天星,那些花已经全部凋谢了,叶子已经半干,不过才三天没有浇水。
其他那些没有开花的绿植仍在欣欣向荣地生长着。
相比之下,我尤其喜欢放在卧室里的那两盆美人蕉,美人蕉竟然开了红色,大红色像一个穿上了嫁衣的新娘,让满屋子灼灼生辉,充满了欢喜。更难能可贵的是,美人蕉开得时间长,也不用经常浇水。
人生还是多一些天长地久,少一些短短的邂逅。
哪怕花儿终会落,也有它曾经瞬间的繁华。花儿落了会再开,人生的青春却去了不再来。不问花开几日,也不问世事苍凉。一切该在的会在,就像他不停对我说,一切只管等待,在等待中花好月圆,生生世世。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董爱玲,山东省寿光市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潍坊市作家协会会员,寿光市作协理事,寿光市影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寿光市第四届“文化之星”。
已出版作品;散文集《烟花若梦》,散文集《微雨青苔》。诗集《旧光阴》等。
作品多次在《山东文学》,《北方文学》,《齐鲁文学》,《福建文学》,《文苑》,《散文百家》等刊物选登。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协 办:澳大利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国·淄博残疾人文化艺术联合会
顾 问: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刘玉堂 石 楠
社 长:刘云龙
总 编:憨 仲
副 总 编:蔡永祥 毛小东
总 编 助 理:邵宝珠 冯小军
编辑部主任: 白 冰
责 任 编 辑: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陈庆连 路曼曼 丁 素
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
東方散文杂志
:
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
一个有历史责任感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