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简化农作物供应链,香港项目「Farmacy」将“农场”移动到城市中心 | 大湾区前沿

马可晴 36氪广东 2021-10-16


“我们的卖点本来就不是菜,是服务。”




文丨马可晴

编辑 | 江倩君 马赛氪


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里,农田与人之间的距离不断在拉大,其中不可避免地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对生产者来说,运输成本压力、农作物损耗风险越来越高;对于消费者来说,远距离运输意味蔬菜营养价值的流失。据水耕细作城市农业科技(前身水雾耕,下称”Farmacy”)CEO麦嘉晋解释,98%的农产品在运输途中流失鲜味与价值,“比如菠菜,收割后24小时七成的营养价值会流失”。


同时,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大家对于食物的品质有更高的要求,也愿意为此付费。在作为刚需消费的农作物市场,无公害、绿色、有机等概念的出现意味着消费者需要对品质的“盖章”,也就需要农作物的生产有更高的透明度。盒马鲜生会展示蔬菜从农田到超市之间经过的步骤,“透明度建立信任”,而麦嘉晋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对消费者来说,中间流程每多一个点,考虑的点又会多一个,问题可能也会多一个。如果能做到即摘即食的话,保证了品质,也可以通过公开生长的环境和数据,减少消费者的购买顾虑”。


Farmacy在2019 年第四季推出全环控智能移动农场,借助普通售卖机大小的移动农场,将正在生长中的作物放入商超、餐厅中,消费者既能亲眼所见作物生长的情况,还能即摘即食,大大降低生产运输的风险,打造高度透明、新鲜且优质的农作物。


Farmacy的移动农场(图源:Farmacy)


麦嘉晋观察到,55%的城市农场成本用于租金、设备及物流,而从城郊转移到城市旺地,节省物流,却也面临高额地价。Farmacy选择与客户共享一段生产周期与生产产能,换取高价值产品。据麦嘉晋介绍,种子在运营中心中发芽后,会被移植到移动农场中,每部占地仅2平方米的全环控智能移动农场,年产至少7000棵,相当于200平方米的户外农地年产量,每个月能生产出3-4.5万元价值的作物。移动农场进入商超、高级餐厅和酒店,“在超市走大众路线,适应消费者的一般蔬菜需求,而在餐厅、酒店,除了食用之外还作摆设之用,需要通过一些特别的品种,才能凸显餐厅、酒店的质量差距”。


Farmacy移动农场内部种植情况(图源:Farmacy)


Farmacy的移动农场内是采用水耕和气耕技术,都是近年来比较新型的耕种方式。据麦嘉晋介绍,相比水耕技术,气耕能减少20%的耗水量以及增加30%植物生长率,“种植会更干净,生产效率更高”。但他坦言,目前气耕技术在亚洲的落地,主要是在大型生产工厂中,Farmacy正在与香港大学合作,研究将这项技术放置在小型的移动农场里,尝试实现气耕技术商业化落地。


基于新型耕种方式,Farmacy配备多样化的种子库,包含超过150种的大众和稀有农作物等,考虑到落地后所面向的人群,麦嘉晋表示,“我们要做广泛应用的技术,不希望在硬件上给合作方设置太多门槛,Farmacy真正着重的是软件能力”。


我们每一次种植,选择的品种和种下的数量都会比上一次更加精准”,除了提供机器之外,麦嘉晋认为更重要的在于服务的精准化。Farmacy在软件层面建立智慧平台,结合物联网、大数据及云端分析对移动农场进行远距操控和维护。平台一方面通过数据积累和学习,结合外部环境的情况,自主调整出农作物的最佳生长环境;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销售数据的监控,使得下次种植中,能够更好地调整品类和机器的分布,符合消费者购买需求。


麦嘉晋透露,Farmacy已落地在香港数码港,目前下半年主要针对在香港和泰国市场的项目落地,如五星级酒店Le Meridien Cyberport、社区项目坚·农圃、连锁超级市场等等。考虑到国内外市场环境,麦嘉晋积极看好大湾区市场,并且正在研究和联系中,他表示若有合适机遇会在可见将来开拓新市场。


(图源:Farmacy)




在线教育风口再起,托育赛道能否顺势破局?| 大湾区前沿

香港智慧零售供应商Kalon,解决欧美市场服装退货率高问题 | 大湾区前沿
全民皆厨,广州肠粉会否对标螺狮粉成新一代食品电商网红?| 大咖说
广式糖水与咖啡碰撞,是什么让主编惊呼「不报销」?| 36氪求其测

从养成游戏到AI带货,天猫精灵开启新场景| 噢氪了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