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好拉动内需的硬科技,「德迅投资」要做懂技术的投资人

36氪广东 2022-12-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德迅投资 Author 许璧端 江倩君

“技术型项目需要结合强商业意识,避免现金流断裂,这也是国内科技类初创企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丨许璧端

编辑丨江倩君


“未来十年将会是硬科技投资的黄金十年”这个判断几乎成为行业共识。


伴随着政策红利、新技术发展等因素不断渗透到硬科技领域,近几年硬科技赛道持续被看好,创业者和投资人自然不会错过这一“掘金”风口。赛道变得拥挤,创业者开始“内卷”,由高学历人才或者科学家创业的科技项目如雨后春笋,投资机构为争抢早期项目而“挤破头”的消息时有耳闻。


在“内卷”的大环境下,具备前沿科技基因的「德迅投资」像一股清流,保持清醒的认知理智出手。潮水来去,「德迅投资」并不迷茫,这源于其董事总经理谢彤在多年深耕前沿科技领域后,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项目判断逻辑。



“不熟不投”,投资人懂技术是趋势


加入「德迅投资」以来,谢彤深感资本市场时刻都在变化。从TMT到硬科技,从新消费到碳中和,资本追逐的风向不停变幻。面对不同时期的热点与风口,“不熟不投”是谢彤得出的投资感悟: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投资才有胜算。尤其在科技领域,投资人需要理解技术本身,并欣赏到技术的商业潜在价值,清楚地知道在不同发展阶段投资人能给予什么样的帮助。而这些都需要投资人有独立的判断。


“资本市场不缺有钱的投资机构,但可能需要懂市场的投资人。”项目方手握数张TS(投资意向书),资金是投资机构入场游戏的先决条件,但未必是最终赢得企业选择的必要条件。一个懂技术、懂应用场景,能预判潜在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的投资人,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势必比纯财务投资的机构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例如在碰到新技术、新领域时,即使项目当下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化场景,投资人也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预见”到技术实现商业应用的场景,或是链接合适的资源帮助创业者。


这正是「德迅投资」所具备的辅导能力。


谢彤介绍,这一趋势在海外尤其明显,海外早期项目希望有多个投资方进入,才可以利用多方资源,因此更需要投资机构懂技术,精准对接资源。国内的科技型项目在选择投资方时也越来越趋于此。

 

寻找“高大上”的“小刚炮”


经过以“不熟不投”为原则的筛选后,在熟悉的领域里又该如何挖掘值得投资的项目,谢彤有一套自己的方法论,分为收敛法、全局族谱锁定和投资价值判断三个步骤。


收敛法即通过分析未来趋势和科技走向,预判现象,经过行业研究后一步步缩小范畴锁定目标,从中找到投资机会。


在明确投资机会后,还需进一步判断哪些是适合早期项目的投资范畴,以及是否处于「德迅投资」的族谱里。


谢彤以熟悉的芯片行业为例,做了进一步解释。芯片领域有诸多环节,其中流片或封装等环节需要场地等巨大的固定资产投入,则不一定适合早期投资;但在设计和应用阶段,或是模组、材料等相关领域则存在投资机会。


伴随市场逐渐成熟,VC们更加积极布局早期投资。根据36氪特别调研,2021年(截至12月9日)早期阶段投资交易数量在总体市场中占比接近四成,交易金额也呈现明显增长,占比11.85%,金额达6218.92亿元,而就在去年这两个数字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早期阶段交易数量与金额明显反弹,如何在“内卷”大环境下保持清醒判断显得尤为关键。


作为长期主义者,“帮创业者实现梦想”是「德迅投资」自带的基因,因此具有长期成长可能性的企业是「德迅投资」所偏好的,“主要看是不是符合未来趋势,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里是否存在市场需求”。


处在「德迅投资」族谱中,还需要判断潜在标的的投资价值,谢彤总结出六字真言:“高大上”和“小刚炮”。从宏观角度,要看企业是否“高大上”,即在技术方面是否有高壁垒,在行业内是否有定价权和高毛利;并且企业需要处于朝阳行业,以获取更大的生存几率;此外,上好的团队必不可少,创始团队不能有明显的短板。从更微观一点的角度上看,企业则需要成为“小刚炮”,即在小的细分赛道中跑到头部;将前沿技术切在一个刚需的场景;产品或技术本身足够硬,能够自带流量一炮而红。

 

成本控制是国内初创企业所缺乏的


“对于投资来讲,尤其对于风险投资而言,我认为不下牌桌就是最大的优势。”


在加入「德迅投资」之前,谢彤有4年创业和20多年软件从业经验,涉猎通讯、物联网、企业服务及大健康领域在内的多个领域,其中就职于IBM的12年,业务涉及销售、研发、产品等环节。进入「德迅投资」后,谢彤也持续专注前沿科技领域的早期投资,「湃道智能」、「公大激光」、「Kula Bio」、「Oculii/傲酷」及「SiLC」均是其主导投资的企业。


在「德迅投资」团队里,大多成员都像谢彤一样“身经百战”,持续坚守在同一领域。凭借着「德迅投资」团队积累的行业经验,以及成功案例所建立的口碑,「德迅投资」在寻找投资标的时更具优势。这在项目来源渠道上得到了最直观的反馈:据谢彤介绍,已投项目创始人推荐的案子,以及「德迅投资」合作过的投资人推荐的项目是最靠谱的。


除了看项目准,优质的投后增值服务也是「德迅投资」建立口碑的关键。


对于科技型项目,谢彤观察到,海外创始团队的商业意识相对国内团队更强,他们在数字与成本上更为敏感。一个代表例子是谢彤所投的车载自动驾驶毫米波雷达企业「傲酷」,由一对华人父子在美国创立,目前已被「安霸半导体」收购。谢彤介绍,「傲酷」团队有很强的成本控制意识,将钱用在刀刃上——技术研发。「傲酷」团队花钱省但融钱狠,融资金额大且多是通用汽车等战略合作方。


「傲酷」项目对谢彤及科技型企业有着巨大借鉴意义:技术型项目需要结合强商业意识,避免现金流断裂,这也是国内科技类初创企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对于科技型企业,现金储备需要达到当月订单额的3.5倍-4倍,才会比较合理。”因此在投后管理上,谢彤更多关注企业的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对企业进行成本意识的培训,加强团队财务意识。


另一方面的投后服务在于团队建设,「德迅投资」会在成员组建、股权分配等方面给予建议。此外,被投企业之间可以互相成为客户或是合作伙伴,彼此借用物料、场地、设备给予支持。


从人、财、物出发,全方位的投后管理让「德迅投资」得以在日渐激烈的早期投资竞争中保持优势。


看好新材料、新能源与生命维持技术


谢彤介绍,在投资策略上,国内外不同市场的选择也有所不同。以软件项目为例,投资海外项目偏好SasS、软件和云服务供应商,而国内市场由于对软件和服务的付费习惯还未形成,因此「德迅投资」在国内主要关注硬件类公司。


谢彤表示,未来,「德迅投资」的策略将往上游走,这是因为在看好赛道中难以判断哪一个公司最终会跑出来,但上游供应链是整个行业都有需求的,投资上游的安全系数会更高。


「傲酷」便是其中一个例子。在决定布局自动驾驶领域后,「德迅投资」发现受限于政策和安全考虑,在开放场景的自动驾驶还需要好些年才会成熟、在相对封闭场景的自动驾驶又没法快速起量,也无明显头部玩家,于是「德迅投资」选择进入自动驾驶核心——传感器市场,布局了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和边缘端低功耗处理芯片等领域。


在谢彤看来,硬科技的发展围绕着数字化和智能化,而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前提。数字化依赖于传感器及前端的处理器,将现实生活环境数字化处理,经过层层加工,数据变成信息再转化为更复杂的情报,从而进一步利用反馈系统,形成闭环反向控制。随着各种环境变得数字化,万物智联即IoT将成为未来的一个明显趋势,这一点在智能制造领域尤其明显。


万物互联的时代来临,产业升级和全球化将是硬科技未来的发展浪潮。围绕着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企业会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迁移。不仅仅是引入芯片和设备满足国内市场的升级,在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国内也将输出技术或设备到国际市场,将升级的技术反哺全球。


关于未来前沿科技的投资机会,谢彤表示看好国内的新材料、新能源领域,以及新型智能制造设备。而在星际探险、星际移民成趋势的背景下,国外的投资机会更多在于与维持生命相关的领域,如材料、生命健康等技术。“这是因为当前国际关系将地球上的争夺可以看做零和游戏,你多我少,而当可回收火箭技术不断发展,卫星成本趋低,资源的争夺可能往地球以外走,到时前沿技术将协助人类到地球外生活。”


一个有趣的比较是,“国内初创企业思考的更多是业务拓展实现路径等务实的发展方向,而国外初创企业的初心大多是出于‘解决某个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愿景。”这当然没有优劣之分,毕竟业务做好了,最后也可以解决全人类的问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