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有望实现“弯道超车”,「罗森博特」推动医疗技术革新实现“人的延伸”

郑诗婷许璧端 36氪广东 2022-12-29

“骨科手术治疗的技术一定会向前发展,追求更好的诊疗效果、更微创的治疗手段,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我相信机器人一定会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中小企业应该走“专精特新”之路,已经成为从政府到企业界、投资界的共识。36氪广东重磅推出“‘专精特新’们的晋升之路”专题,记录全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史,探索“隐形冠军”的晋级之路,探讨重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文丨郑诗婷

编辑丨许璧端 江倩君


据亿欧智库《2021年中国医疗机器人行业商业化洞察报告》,医疗机器人2021年市场规模约72亿元人民币,平均增速30%以上,预估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249.91亿元。医疗机器人保持稳定且高速增长的态势。


在万物智联的时代下,医疗赛道与机器人赛道愈发紧密结合。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北京罗森博特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罗森博特」)的创始人王豫理解道,外科手术场景中,诊疗方案、术式以及治疗工具的更新,其底层逻辑是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工程技术的不断突破成为外科手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王豫认为,机器人将成为驱动外科技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他也相信,未来手术机器人将会成为常规普及应用的医疗器械,赛道存在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


高难度的骨盆复位手术

机器人带来显著获益


尽管创业公司蜂拥而至,然而从宏观的角度看,此赛道仍然处于市场化初级阶段。王豫表示,真正意义上取得商业化成功的企业仍只有「达芬奇」一家。目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已获准应用于成人和儿童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头颈外科以及心脏手术,每年完成手术120多万例。而多数企业仍在探索更符合临床需求的、可得到常规普及应用的手术机器人。


王豫介绍,「达芬奇」作为唯一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手术机器人企业,其底层逻辑是显著的临床获益。在其应用最为成熟的美国,2020年「达芬奇」95.3%的手术量集中在泌尿外科、妇科、普外科疝修补三个领域;在美国以外的市场,其泌尿外科手术量占总手术量的58.3%。核心原因是「达芬奇」在这些领域展现出了显著性的优势,即“用机器人比不用显著性的好”。王豫认为,这是手术机器人商业成功的底层支撑。


因此,「罗森博特」选择切入骨盆复位机器人细分赛道。王豫介绍,骨盆骨折闭合复位、微创治疗对医生的经验与技术要求较高,是骨科中难度较大的手术之一。骨盆复位手术中,医生和患者对机器人的辅助有着强烈的“刚需”。


传统的骨盆骨折治疗手术中,主要采用切开复位和钢板固定,手术切口巨大,失血多,使用钢板等耗材费用较高。机器人的辅助可切换为闭合复位结合螺钉内固定的微创术式,“在缩小切口、减少术中失血、术后快速康复等方面均有10倍以上的提升,并将耗材费用从传统的10万元以上大幅降低到不足1万元,真正实现高效且便宜的治疗。”


技术驱动发展

复位机器人推动手术流程化


为解决临床手术的痛点,「罗森博特」推出主力产品——骨盆骨折智能化复位机器人。王豫认为,骨盆骨折复位是高难度的手术,机器人辅助下的复位操作,包括骨折的实时三维术中导航、计算机辅助的自动规划、机器人自主复位操作等,这样的技术实现了“将最困难的环节交由机器人”的需求。


相比于无机器人参与的骨盆骨折手术,当前机器人的使用大大提升了手术效率。王豫介绍,对于医院而言,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的使用使得整个手术成为了标准化、流程化的操作,降低对医生经验与技巧的依赖,使更多医院能够完成这种高难度手术,同时减少医生在手术中受到的辐射;对于患者而言,骨盆复位机器人为患者实现了更精准、更安全、更便宜的微创治疗。


当前,骨科手术机器人的角色更多是协助医生实现手术的定位导航,而「罗森博特」希望能提升手术机器人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让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真正参与手术操作,使其从手术工具变成医生的“助手”。因此,「罗森博特」积极推动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的临床应用。王豫介绍,在临床实验中,「罗森博特」的骨盆骨折手术机器人闭合复位成功率100%、优良率96%,远高于医生徒手复位的治疗效果。从辅助定位功能到实现流程化手术操作的跨越,王豫表示,这对于机器人功能而言是巨大的提升,也与「达芬奇」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逻辑一脉相承。


王豫介绍,目前「罗森博特」的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已经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完成20余例临床应用,并进入注册临床的阶段。参与注册临床试验的还有吉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天津医院和佛山市中医院等三甲医院。


在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合作的科研临床实验中,「罗森博特」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对92岁高龄骨质疏松患者,以及20多天陈旧性骨盆骨折实现了良好的闭合复位治疗,也为产品未来的市场推广带来很大的信心。手术机器人商业化的支撑在于显著的临床获益和临床价值,为患者带来经济和健康方面的益处,这也是王豫选择这一高难度术式切入的原因。


突破人类生理局限

机器人实现“人的延伸”


目前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的细分赛道在全球范围内都少有玩家入局。未来,「罗森博特」希望凭借先发和技术优势进入国际市场,通过高难度的术式切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弯道超车”,即“挑战全球范围内公认的难题,做真正创新的事情”。在持续保持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公司希望做真正的原创和独有的产品,解决真实的临床刚需,并拓展临床应用范围。「罗森博特」计划通过自上而下的竞争策略,通过攻克难题积累技术优势,构建更深的技术护城河,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王豫介绍,在商业模式方面,「罗森博特」将以解决骨盆骨折微创治疗为出发点,通过系列化的产品,以灵活的拆分和组合进入更多的术式与领域。目前,「罗森博特」通过提供设备、耗材以及相应的服务形成三方面的盈利点,即一次性的设备销售收入、加入设备专用配套耗材、以及独特的自动规划手术服务模式。公司在丰富和完善产品线的同时,提供更完备的智能化骨科手术解决方案,并在更多的科室实现应用拓展。“手术机器人本质是平台化的技术,其底层技术可复用和通用。”王豫希望与合作伙伴将技术推广和辐射至更多的临床应用领域,实现横向拓展


医疗的本质追求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则受限于人类生理的局限。比如人类的眼睛无法实现定量的测量,人手无法定量控制运动速度和位移。“骨盆骨折闭合复位操作本质上触及了人的生理局限,其要求在高负载下做精准的位置调整,人体难以在发力的同时控制速度和精确的位移,这对于临床来说是长期的痛点。”而机器作为人的延伸,帮助人突破本体局限。


谈到赛道的未来趋势,王豫认为,“骨科的手术治疗一定会向前发展,追求更好的诊疗效果、更微创的治疗手段,而在这未来的发展中,机器人一定会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坚定的看好这个行业的未来,并不为它短的周期性波动所影响。”


结语


纵观整个手术机器人赛道,近两年来越来越卷。国内不少创业者开始探索这一领域,力图推动手术机器人的国产化进程,但国内市场渗透率较低。随着技术不断完善和资本入局之后,实现商业变现成为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推动国产化的一大关卡。


早在20多前,国际龙头企业「达芬奇」就找到了手术机器人商业化的“通关密码”:通过“手术机器人”实现显著的临床效益。延续这一已经验证的商业化逻辑,「罗森博特」找到存在显著临床效益的骨盆复位机器人细分赛道。


骨科手术机器人国内发展较为成熟,也是内卷较为严重的战场。而「罗森博特」选择这一手术难度高、入局玩家少的“冷门”赛道,避开激烈竞争的同时布局国际市场,实现弯道超车,并计划在构建一定的技术壁垒后从上而下覆盖更多术式,打开更大的市场空间。


WISE 2022新风向大会

大湾区专精特新趋势论坛预告


6月17日,36氪将于广州落地今年首次线下峰会,邀请政府官员、投资人、科技/经济学家、企业代表及意见领袖在内的五大群体,覆盖大湾区“专精特新”发展趋势、新机遇&新市场&新消费、智造与效率三大风口议题,深度剖析大湾区的宏观经济走势与“专精特新”区域特色。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