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迎新 | 家长慕课第四期:过度教养对孩子及家长的影响

与您共同成长的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 2023-09-17


第四期:过度教养对孩子及家长的影响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洪佩佩 副研究员

前言

第四期慕课将和大家探讨“过度教养”这一主题。本篇章将从18-25岁这一年龄阶段青年子女的发展规律入手,由此介绍过度教养对大学生和父母的影响,并提出三点建议。


一、特殊的发展时期

根据发展心理学和家庭科学理论,当父母的教养方式符合子女在某一阶段的发展规律时,将有助于子女完成该阶段的发展任务,顺利进入下一个成长时期。反之,当父母的行为违背子女在某一阶段的发展规律,便会阻碍子女在此阶段发展任务的达成,使他们无法为进入下一人生阶段做好心理和能力上的准备。

因此,家长们应首先了解大学生子女在某一发展阶段的特点关键任务

在发展科学领域里,我们把18-25岁这一阶段叫做成年初显期,这是个体从青少年向成年期过渡的重要阶段。成年初显特指个体在生理年龄上已成年,但还未完成社会意义上的蜕变,如未完全经济独立、成家立业,在经济和情感上的一些方面需要依靠父母。

成年初显期有5个特点:

1. 个体探索的欲望更加强烈。

2. 个体的状态不稳定,处于一个动荡和变化的过程中。

3. 更加关注自我发展(自我关注)。

4. 产生夹缝感(既不完全依靠父母,但尚未能完全独立)。

5. 成年初显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选择的阶段,是一个有很多可能性的时期。


二、什么是过度教养

在成年初显期,子女对自主性、独立性、能力感的需求与日俱增。父母对子女这三个需求的满足(如赋予孩子更多自主权、减少对孩子生活的介入),将帮助子女做好向成年期过渡的心理调适和能力准备。如果父母的心态和教养行为还停留在孩子的青春期,没有做出相应调整,则可能出现过度保护、过度控制的倾向,即“过度教养”

具体而言,过度教养通常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父母过度投入和关注青年子女的生活,高度回应孩子的需求,如直接替孩子解决问题、提前帮孩子扫清障碍、尽可能替他们规避风险等。另一方面,过度投入、关注的同时,父母往往不可避免地过度参与、干涉子女的生活,给予子女过少的自主权和过度的控制。

父母的过度教养动机是为了保护子女,少走弯路,帮助他们更好的发展,但实际效果可能事与愿违。过度教养在本质上是和这一阶段年轻人的发展规律相悖的。大量研究表明,在过度教养的家庭,大学生在心理、行为、人际交往、学业发展上更有可能出现适应困难。


三、过度教养的危害及解决办法

为什么父母出于好意的帮助和干预,反而可能阻碍子女的发展呢?

1. 过度教养其实隐形地向父母传递一系列信息,例如“你的决定是不成熟的、错误的,我不信任你,你的能力不行,你太脆弱会受到伤害,你需要我帮你解决问题,没有我你就会失败。”

2. 过度教养挫败了孩子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访谈研究表明,不少家长喜欢帮孩子选择专业和规划未来职业方向。这些父母实际上剥夺了孩子自主性、独立性和自我探索的需求,破坏了学习的一个很重要路径:探索-试错。这些父母在用他们过去的经验,为孩子打造了一个框架,画个圈,只允许他们在这个范围内活动的同时,也浇灭了孩子发展的其他可能性。

3. 过度教养对父母本身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研究表明,过度教养的父母更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生活满意度低。即使孩子离家,他们的生活仍是以孩子为中心,时刻操心孩子。


1.当子女进入大学,不仅子女需要为适应新环境做出调整,父母在心态和行为上也需要做出调整,以符合孩子当前阶段的发展规律和心理需求。

2. 父母要接受子女的发展是一个与原生家庭逐渐分离的过程。这一阶段他/她更多关注自身发展,扩展社交网络,可能会使父母产生担忧。(例如,孩子是不是和我疏远了,不那么需要我了?)父母应认识到这种变化有利于孩子为未来生活做好心理和能力上的准备,是子女成长必须经历的阶段,

3. 父母应在情感上支持子女,在子女需要的时候适时地提供帮助和建议,有边界感,不过分干预孩子的决定和生活,让孩子充满勇气地去探索,去试错。让他们知道就算自己暂时失败了,身后不是万丈深渊,而是父母支持自己的温暖臂膀。

蓝田学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文案 | 洪佩佩

排版 | 金文昱

责任编辑 | 黄子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