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二学生网购,竟花光母亲12万元手术费!爸爸不得已报警...

相信大家近几年没少见到这样的新闻↓↓↓“小孩拿家长的手机打游戏,疯狂充钱然后家长报警想要追回钱款”



新闻坊在一周前刚报道过类似的案例疫情期间刷走父母12万元(戳下列标题或图片回顾↓)

>>>上海一小学生"网课"上掉12万元?!家长一看傻眼了...



没想到刚几日过去小编又看到一则类似的新闻但更让人无奈的是孩子花的是母亲的治病钱!


初二学生花光母亲

12万元手术费



近日,河北保定一位村民李先生报警称
自家已经在读初二的孩子在他们不知道的情况下12万购买游戏账号、手机、衣服等……而这钱本来是要给爱人做腰部手术用的现在手术费都被孩子挥霍光了希望民警帮忙追回钱款民警通过查看购买记录发现孩子除了买各种游戏账号之外还买了三部手机!而且好几个订单都是七八千甚至上万的



民警与购物平台客服联系并告知对方买家是未成年人经过多天的反复协调之后除了手机等物品已被使用无法退还外一些平台将这孩子充值游戏的钱依法一笔笔地退还目前已退款6万余元此事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网友表示:初二的孩子也已经不小了对金钱数量应该是有概念了的知道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了吧?更多网友愤怒的原因在于:难道不知道妈妈生病需要钱?代入一下他妈妈是真的会抑郁吧...

也有网友表示

孩子“挥金如土”

家长不是没有责任


游戏充值引发网络纠纷

针对未成年人的多项法规出台



其实,类似的事件

近几年频频发生

北京互联网法院近日的统计显示

游戏充值行为是引发

未成年人网络纠纷的主要原因之一

↓↓↓

自2018年9月成立以来,该法院共受理涉未成年人网络纠纷76件。从案件的具体纠纷内容看,主要集中于充值打赏、网络购物、人格权侵权等类纠纷。其中,充值打赏类案件占比达到75%,涉案金额高达61万元。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以及受到网游中的有害内容侵扰对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促进和保障未成年人健康地使用网络监管部门近年来已三令五申
↓↓↓●去年6月起正式施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新闻出版、教育、卫生健康、文化和旅游、网信等部门应当定期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宣传教育,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管理功能。
●去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署进一步下发通知,就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服务时间、账户实名注册和登录等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监管层还进一步强化了监护人及家庭责任。
●今年1月起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中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合理安排未成年人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强监管之下防止未成年沉迷网络或网游已在社会层面达成广泛共识各大游戏平台也纷纷承诺从严落实相关规范和要求进一步强化游戏内容审核与管理
随着多方合力的落实,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或网游的情况正在得到改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也显示,未成年用户的网络游戏使用时长和付费明显降低。
然而,时有发生的案例表明,仍有沉迷于网络或网游的孩子,或是偷偷使用父母的账号,或是通过平台的验证漏洞,或是通过不法分子提供的人脸识别服务,突破了家庭和监管的层层关口。



业内专家:

家庭、网游平台等多方需共同携手



业内人士认为除了常规的实名认证程序网游企业应当采取其他辅助性措施对用户身份进行复核比如将认证身份信息与常用设备、常用IP、登录地点等进行关联账号出现登录异常时要求用户提交其他身份信息目前还有企业引入人脸识别核验技术
不过,网游平台对此似乎没有完全的核验能力。事实上,出于未成年人信息保护的目的,业内对是否统一将人脸识别作为核验标准,也存在争议。毕竟,人脸识别过程中涉及的安全风险防控问题,确实不容忽视。


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人法研究会副秘书长田相夏在接受看看新闻Knews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未成年人高额充值网游问题,尽管《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政策都有明确要求,也规定了相关主体责任,但部分平台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没有对充值金额做出严格限制。个别平台还通过代充值服务、盲盒抽取、出售周边、手办等形式,诱导未成年人消费。 


田相夏表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是全社会的共同命题。未成年人高额充值网游案例频现,暴露出从监护人的家庭教育到平台的防沉迷系统仍然存在着诸多漏洞。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是需要家庭、网游平台、监管部门等各相关方携起手来,共同积极落实主体责任。


来源:新闻坊、看看新闻Knew、白鹿新闻

猜你喜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