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还创造了复杂的价值和意义。在爱恨情仇的复杂关系中,人与人之间会产生各种类型的爱慕、集体的憎恨、发自内心的敬佩、对弱者的同情……这些丰富的情感和意义都需要表达。“节日”就是人类创造出来,集中表达游离在人与人之间,甚至隐隐地藏于人们内心深处之情意的时间节点。按理说,每个人在“节日”中的表达必然是不同的。因为,人们处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独特的人际关系,引发每个人内心中不同的“情意”。所以,每个人对情意的“表达”也会不同。例如,“母亲节”,由于成长经历的不同,每个人对自己母亲的情感不同,表达的方式也一定不一样。然而,在人们生活普遍市场化的今天,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将各种价值和意义划约为同一种,这就是“商品”。于是,社会上普遍出现这样的现象,各种“节日”纷纷演变成促进消费的由头,而深深浅浅的情意都须通过价值不等的各类“商品”得到表达。由此,名表、包包、项链、品牌服饰……各类商品争奇斗艳,购物狂欢与节日相伴相生。每到“节日”,商家就认为到了促销的大好时机,不断强化“节日送礼”的概念,并且将“礼物”与各类“商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了有更多这样“堂而皇之”的促销机会,人们甚至专门创造出一些“新的”节日,例如:“3·7女生节”、“双11光棍节”、“京东6·18”……而“5·20告白日”也只不过是一个这样的 “购物节”而已?爱我就为我买、买、买?真正的爱就是这样的吗?如果不是这样,那真爱是什么样的呢?爱为什么会和商品联系起来?……“她学术”公益讲座邀请到两位青年学者,在5·20这一天与各位朋友共同探讨“什么是真爱”。
李石:1979年出生于贵阳,清华大学理学学士、哲学硕士,意大利LUISS大学政治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院、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法学与政治哲学中心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分配公正、政治哲学、西方政治思想史。已出版专著六部:《积极自由的悖论》(商务印书馆 2011年),《自由:公共领域的私人空间》(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2年),《平等理论的谱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政治哲学十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正义论>讲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年);《政治哲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译著一部:霍布斯,《贝希摩斯》(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并在《哲学研究》、《道德与文明》以及《北京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曾获得中国人民大学科研成果奖、北京市民主同盟优秀盟员等多项荣誉。
吴冠军: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并兼任上海纽约大学双聘教授、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海归学人》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英文版执行主编。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后现代主义哲学发展路径与新进展研究》,有中英文著作十余种,晚近著作有《爱、死亡与后人类》(2019)、《陷入奇点:人类世政治哲学研究》(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