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由不可阻挡,却命运多舛:托克维尔的世纪预言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千字文华 Author 千字君




自由不可阻挡 ,却命运多舛

托克维尔的世纪预言


文:千字君  编:木叶




1805年7月29日,法国巴黎塞纳河畔,一座古老的贵族城堡中,一名男婴呱呱坠地。孩子的母亲有些失望:她想要一个女儿,上帝却给了她第三个儿子。


孩子的父亲以玩笑的口吻安慰她:“这孩子将来一定是个伟人,有朝一日他会成为皇帝。”这个玩笑有些“大逆不道”,因为就在8个月前,拿破仑刚刚加冕成为法兰西皇帝。


父亲的预言应验了一半:这个孩子后来的确成了伟人,但是他的伟大,却是因为反对皇帝——他的名字叫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



两个世纪前的预言


与亚里士多德、霍布斯、孟德斯鸠、柏克等人不同,托克维尔是从政的哲学家,还见证了初生的民主。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书写旧时代,却预言了至少200年的人类趋势:


英国的秩序传遍全球,美国成为独一无二的最强国家,亚洲各国渐次衰亡,俄国走向专制扩张,嗜血的法国大革命成为各国转型的榜样……



大革命的专制轮回


托克维尔一生中最重要的事,竟然发生在他出生之前。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雅各宾派上台后立即掀起了大屠杀。


因外曾祖父曾经出庭为国王路易十六辩护,托克维尔的9位亲人被株连入狱,其中5人因为“不爱国”被送上了断头台,新婚的父亲一夜白头,母亲找人画好了遗像……


拿破仑终结了大屠杀,却野心勃勃地想要取代大英帝国成为世界霸主,将国人绑上扩张的战车。此后的100多年,法国从未获得安宁:粗鄙和暴力成为引以为傲的品质,国家机器肆意践踏个体尊严。





他重新定义了人类政治


托克维尔一生经历四个王朝、两个共和国,却始终对宣扬仇恨、残杀同类的主义深恶痛绝。他坚决抵制君主专制,并预见了大众民主的风险;他无比珍视财产权和市民团体;他的政治哲学被奉为“托克维尔定律”。


今天的人们无论谈论美国、民主还是革命,都争相引用托克维尔……毫不夸张地说,他重新定义了人类政治。



预言世界民主大潮


1831年,为了寻找“有益于人类的政治”,26岁的托克维尔赴美国考察。他在这里发现了法国丧失已久的贵族气质:公民精神。他高度赞扬美国的有限政府,以及“以自然、法治和教会为依托的民主”。


他敏锐地察觉到,这种“日渐蔓延的平等精神”,必将对欧亚大陆的等级特权制度造成巨大冲击。





抨击乌托邦


1848年2月,乌托邦主义者在伦敦向私有制宣战。身为议员的托克维尔,却在巴黎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坚决反对计划体制:


自由与私有财产须臾不可分离;全世界最自由的是美国人,因为他们绝不接受乌托邦主义;乌托邦主义没有民主,更没有自由;民主带来平等的自由,乌托邦只会带来平等的奴役!




反对君主专制


1851年,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登上皇位。托克维尔联合议员们集会抗议,被以“叛国”的罪名逮捕,但因为巨大的国际声誉,他很快被释放。


心灰意冷之余,他决定隐居乡间,著书立说。他以两部半著作让世界记住了自己:一部外国游记,一部回忆录,还有一部未完成的历史评论《旧制度与大革命》。



革命时代的民主先知


早在1835年,30岁的托克维尔便以《论美国的民主》轰动世界。36岁时,他凭借此书成为法兰西文学院最年轻的院士。1840年,他发表了更为深刻的第二部,告诫人们要警惕“多数人暴政”。令他失望的是,该书遭受了冷遇。


《回忆录》是托克维尔至死都不愿发表的作品——书中对很多著名的革命人物(包括他的师友)都作了尖锐的批评。




不合时宜的人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托克维尔晚年的著作,后世的几乎所有革命者和统治者,都曾读过此书。他以详实的史料证明:


革命“就像一个弹簧”——不是发生在压迫最甚的时期,而是压迫开始减轻之时;经济繁荣不会赋予专制以合法性,只会加速革命的到来……


托克维尔告诉妻子:这本书不会讨好任何人,只有爱自由的人才会喜欢它。1856年该书首次出版,却出乎意料地一版再版。


革命派读了以后,生气地大骂托克维尔:“如果政府真的在改革,我们还用得着革命吗?你不仅教唆政府停止改革,还反对革命!”


而保皇派读了以后,也纷纷大骂托克维尔:“我们创造了经济繁荣,并且一直在改革,你却在反对改革、鼓动革命!”


1859年4月16日19:15,法国戛纳的一座别墅里,饱受肺病折磨的托克维尔在亲友的陪伴下,在修女们《又圣母经》的祷告声中,安静地离开了人世。他的痛苦与挣扎终于结束,他的高贵、天才与良知,却穿越两个世纪,直至永世。



被遗忘的先知


先知与时代的疏离,与其说是他的悲剧,不如说是人类的狂妄和短见所致。托克维尔去世后,巴黎爆发了乌托邦革命。在他被遗忘的这两个世纪里,恰恰是暴力革命最频繁、极权灾难最深重的时代。


几乎所有的转型国家,都重蹈了法国大革的覆辙——保守派中断改革导致革命,革命派高喊着“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却以“人民意志”施行最彻底的专制。


几亿人非正常死亡的血泪教训告诉我们:托克维尔对革命和民主的审慎,源于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根植于他的诚实、悲悯和谦卑。




自由的守夜人


他书中的每一句话,几乎都成了传世经典:


权力无论如何产生、归多少人掌控,只要不受制约,就必然作恶;激进革命很少带来自由,却时常带来新的专制;民主是实现自由的最佳方式,也可能沦为多数人的暴政;


即便人们“痛恨自由、喜欢被奴役”,自由体制也可以“让他们活到回心转意”;自由高于民主!必须时刻警惕并限制一切权力!……



托克维尔现象


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读懂托克维尔,却总是谦卑的表示:我无法理解他的生平,更不敢自诩读懂他的思想。



为什么要读托克维尔?


现在看,托克维尔的预言已经一一验证,历史在托克维尔之后仍然是激进暴力的不同升级版。几年前《旧制度与大革命》在中国掀起的托克维尔热,起因就是人们想从大师思想中吸取避免灾难的教训,为转型和变革提供思考理路。


他思考过的每一句话,都成为传世经典。托克维尔的重要性是公认的,后世众多著名思想家将他们的思想溯源到托克维尔:伯林视托克维尔为消极自由思想的先驱之一,阿隆把托克维尔解释为社会学的奠基人,哈耶克把托克维尔阐释为最早批判乌托邦主义的思想家之一。


21世纪,托克维尔的启示,更具空前意义,因为这关系到我们这一代以及后代人的命运:很多国家的转型之路依旧布满荆棘,困难重重。如果没有对过去痛苦经验的反思,很难避免再次掉入乌托邦陷阱当中。


为此,李强好书伴读诚荐“托克维尔专题四册”:覆盖托克维尔经典著作及其生平,囊括托克维尔的重要思想。他对历史的解读隐喻了所有现实政治的逻辑,也为自由提供了最强有力解释。感兴趣的书友可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