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三观不合更可怕的,是价值观的自我撕裂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千字文华 Author 千字君



我们正处在一个人生观崩坏、价值观撕裂、世界观扭曲的时代。与此同时,“三观不合”却成了大家常挂嘴边的口头禅。打开朋友圈,随处都能看到类似的标题:
 
“三观不合,不管是同学还是亲戚朋友,终将渐行渐远。”
 
“三观不合,真的不能结婚。”
 
“三观不合,连吵架都不在一个频道上。”
 
这些标题其实并不算夸张,确实反映了我们每天都在面临的问题。
 
价值观相近的人找到了更多的朋友,他们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相互点赞、相互麻醉,一边刷存在感,一边感叹吾道不孤……
 
而另一些小圈子里,由于价值观的分歧,天天上演骂战,有的时候仅仅因为一条简短的信息,就让争论不断升级,最终被对方上纲上线,昔日的朋友相互破口大骂,甚至反目成仇……
 
场景1:微信群

甲:狗狗是人类的朋友,一个人如果不爱狗狗,他也绝不会爱人。
 
乙:这是什么奇葩逻辑。我喜欢吃狗肉,我就会吃人肉吗?
 
丙:狗狗那么可爱,你怎么忍心吃他们的肉呢?
 
乙:我就喜欢吃狗肉,碍你啥事了?你有什么权利干涉我的自由?
 
甲:吃狗肉的都是畜生!谁把这个垃圾拉进群的?
 
丙:别跟他废话,踢了!

可预见的大概率事件是,这个由爱狗人士主导的群纯度会越来越高,甚至会更进一步演变为网络暴力。
 
身处同一个社会,受着相同的教育,国人的价值观为何会有如此大差异?
 
最大的差距,在于知识和眼界。
 
每个人身处社会,都要受家庭、学校、媒体的浸染。
 
久而久之,很多人脑子里塞满了标准答案。他们无法独立思考,并且因懒惰或恐惧,拒绝更新自己的知识。
 
极少数喜欢追根究底的人,通过阅读和思考,忍受着极大的痛苦和孤独,给自己的思想做了大手术。他们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却成了常人眼中的异类。
 
裂痕,终将变成鸿沟,直至分道扬镳……


场景2:朋友圈

一天,甲在朋友圈有感而发

这几天的东京之行,让我对日本人的国民素质叹为观止。大街上看不见任何人闯红灯,地铁里听不见任何人大声喧哗,上幼儿园的小孩不用大人接送,执勤的警察对司机彬彬有礼……唉,中国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这种文明程度?
 
甲的小学同学乙,在他的更新下留言

呸!想不到这些年你堕落成这样,小日本再怎么好也是我们的仇人,中日早晚必有一战。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你究竟还是不是中国人?认日本人做祖宗去吧!
 
甲乙两人当即就相互拉黑了。
 
以上情形,都是当下中国社交群体价值观撕裂、世界观扭曲的典型案例。
 
但是,还有一些情形总是被大多数人忽略——个体的价值观撕裂。

比如,心口不一、虚伪做作

这类人不是脑子不清醒,而是践行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为了获取卑下的利益,他们无所畏惧地揣着明白装糊涂、睁着眼睛说瞎话。
 
《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靠贩卖阴谋论、抨击“西方资本主义财团”成为畅销作家,之后却加入了美国国籍。如此“励志”的案例,让很多爱国从业者艳羡不已。
 
人民大学的一位教授曾说,中国的国民性是双重人格,三套面具,说一套、想一套、做一套:面对公众说空话、套话,面对同事说奉承话、场面话,只有跟哥们儿、姐们儿,才说掏心窝子的话。
 
这种东西早就写进了国人的文化基因,为什么最近几年才大规模显现出来呢?
 
深究之下我们发现:撕裂和扭曲其实一直存在,只是微信这样的社交媒体,让我们的沟通越发便捷,也将彼此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暴露得更加彻底。






又比如,认知缺陷导致三观撕裂
 
这类人的大脑本身是劈叉的,但因为认知缺陷,他们却无法发现,即使发现,也不敢正视自身的撕裂。
 
《射雕英雄传》里,周伯通练成“左右互搏”之后,一下变成了顶尖高手——“两只手分别使两套武功,一个人变成了两个人”,连黄药师都打不过他了。
 
然而在现实中,没有人能像周伯通那样“分心二用”,自己和自己打架。在一个正常人的脑子里,两套相左的价值观、世界观是不兼容的。
 
这种情形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对应的概念,叫“手表效应”:一个人如果同时拥有两块手表,并且显示的时间不一致,他将无法准确地判断时间。同理,一个人如果拥有两套相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那么他的人生观也一定会东倒西歪。
 
身陷手表效应的人,不能、或不敢深究自己三观的逻辑悖论,只好自欺欺人地施行双重标准,浑浑噩噩地人云亦云。
 
面对昭彰的恶行,面对公共安全的崩塌,他们仍然要保持一副“理性中立客观”的姿态。
 
他们假装自己生活在一个文明社会,即便偶尔良心发现,发出一番“痛心疾首”的呼吁,也从来不会有触及本质问题的批判和深度的反思。
 
有人说,我非要强行接受两套价值观和世界观,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吗?很多喜欢追根究底的聪明人,都因为这个走上了绝路。
 
几乎所有自我撕裂的人,都以为自己是周伯通,打通任督二脉,做到双手互搏、左右逢源,殊不知两套价值观撕裂久了,结果很可能像欧阳锋一样,不知道“我是谁”,直至彻底迷失自我。

场景3:现实生活中



某作家曾经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老于是某领袖的铁粉,国内某大学的教授,仇视西方世界,信奉阶级斗争理论。老于的儿子申请到澳洲留学,被老于视为叛国行为。于是老于要求断绝父子关系、退还抚养费。等到老于的儿子历经千辛万苦,在澳洲站稳脚跟后,又把父母接到澳洲颐养天年。

老于在澳洲最大的乐趣是:向国内的亲戚、同事显摆新鲜的大虾、清新的空气;追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痛骂信耶稣的儿子。老于夫妇拿着退休工资,吃喝玩乐全让儿子买单,却从不为儿子带孩子、做家务,还把请来的保姆当奴隶一样使唤……终于把儿子搞到离婚、破产。

这个老于就是典型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自我撕裂。
 
可见,人和人三观不合,最终的结局也不过是渐行渐远、各行其事。但是,如果一个人不敢正视自身的撕裂,不肯追求逻辑自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那他最终给自己和身边人带来的,一定是混乱,甚至是灾难。
 



听过一句话:人必须要有自己一以贯之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想要自由的时候,用一套价值观,想得实惠的时候却用另一套价值观——自我撕裂莫过于此。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常反思,自己为什么最后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尤其是在这个自我撕裂最严重、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树立一个良好的世界观,更是急迫之需。因为我们的行动源自我们头脑中的观念,而头脑中的观念都是由世界观奠定的。所以世界观成为了链接人与人的新“媒介”。

世界观可以说是人的“底层操作系统”,所以正确的世界观更有助于升级认知,为个人成长赋能。

为此,先知书店诚荐一部塑造世界观的好书,书名就叫“世界观”。不同于其他侧重哲学概念和理论的作品,本书融入了前沿的科学元素,全书通俗易懂,帮助我们迅速建立人生底层的逻辑,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理解自己、理解“三观不合”的他人。

对理查德·德威特教授这本《世界观》(全新升级第三版)感兴趣的朋友,请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查看图书详情;可在“规格”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组合。



请同时关注:

往期阅读:
警惕“正义的错觉”——互联网世界更需要“大胆怀疑,小心求证”
警惕“圣化构想”:三个远未终结的世纪神话
以开放看待文明:人类史上的三种社会秩序
为什么聪明人会做出愚蠢的决策?
防不胜防的“注射式洗脑”废除市场,等于摧毁文明社会本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