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结合硅料实例通俗解释可变成本、生产成本、全成本、含税成本等概念

Solarwit治雨 SolarWit 2022-05-20

下面是通威股份乐山和包头新建硅料产能的成本结构:



一、基本概念解释

上面的成本结构表中:

1、可变成本=电费+金属硅+人力+蒸汽+其他 根据可变成本所包含的项目,我们很容易理解这它是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是不开工就不发生的成本。以生产硅料所使用的重要原材料“金属硅”为例,大家每生产1kg多晶硅就需要约1.1kg金属硅,金属硅这一块的成本和产量的多少直接相关,而且是直接线性先关。电费也是同样道理,生产得越多,电费就越高,也是线性相关。这其中人力成本需要特别解释一下,我们并不能简单的把人力成本理解为支付给员工的工资,可变成本项目内的人力成本是指和生产活动直接相关的人力成本支出,如果工资是支付给车间主任、公司高管、售前售后等人员,他就不能记录到现金成本项目下,而是要记入到管理成本或销售成本项目下。总之现金成本就是指和生产活动直接相关,随产量多寡变化而变化的可变成本。(备注,我先前一直认为可变陈本=现金成本;而且很多产业内的朋友也习惯于这样用,出于写文章严谨的考虑,我请教了财务专家,专家说这样并不完全准确,为了准确起见我本篇文章统一称为可变成本,而我之前文章所提到的现金成本就是本篇文章的可变成本)

2、生产成本=可变成本+折旧;折旧和可变成本都是发生在生产环节的成本,所以把他们合起来并叫做生产成本。之所以把“折旧”单独提列核算,是因为现金成本和产量相关,而折旧成本和时间相关,只要时间流逝这块成本就一直发生,无论是否开工折旧都要提计(见与不见,这块成本就在那里)。现在1万吨硅料新产能资本支出约9亿元,按照10年直线折旧法,每年折旧额度为9000万,1万吨=1000万kg,所以每千克所需摊销的折旧费用为9000万÷1000万=9元/kg。而如果开工率只有50%,年产出只有0.5万吨=500万kg,那么单位产出所需要承担的折旧费用为9000万÷500万=18元/kg。

这是通威股份新产能的成本结构图,要特别提示的是:这是在产能满载的情况下的成本结构,根据前面我们的计算,一旦当开工率下滑,折旧费用的占比会大幅提升。所以对于折旧成本占比大、产线关停开启费时费力的化工产能,我们有理由相信其产能一旦开始运转,除非价格低破现金成本,否则很难轻易停下来,甚至都很难出现开工率下滑的现象。

3、全成本=生产成本+三项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为维持公司组织架构正常运转发生管理费用(公司总部研发活动所产生的费用也记为管理费用);为把生产出来的产品卖出去就产生了销售费用;为建设工厂公司常常负债经营进而需要给银行支付利息就产生了财务费用。这三项费用和生产活动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又确实又是必不可少的。在成本核算的过程时,我们通常会用三项费用除以总销量进而把这一块的费用分摊到每kg硅料产出,进而计算出全成本。

4、含税成本=全成本×1.16,通威股份未来乐山和包头项目的全成本为50.2元,对应地含税成本为50.2×1.16=58.23元。增值税是我国最大税种,占国家财政收入的60%,是一种从价计征的税,举例来说,当硅料市场售价116元/kg时,其实实际不含税的售价仅为100元,其余的16元要上缴给国家财政,企业的财务报表所体现的营收也都是不含税的收入,要从售价中剔除增值税部分。引入“含税成本”这样的概念,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当市场价格跌到什么位置时产能会跌破成本出现亏损。由于通威乐山、包头地区的全新产能含税成本为58.23元,这就意味着未来硅料价格跌到低于58元的位置时通威股份新的硅料产能才开始亏损。但是要注意,虽然未来硅料价格跌到58元的位置,但是相关产能并不会停产,这是为何呢?我们需要理解平台费用的概念。

5、平台费用=折旧+三项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根据前面的解释,我们已经知道折旧和财务费用都是期间费用,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的,所以一旦产能建设好以后,无论是否开工生产,折旧和财务费用都会一直发生。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与产销情况有一定相关性(当业绩不好时管理层可以不发奖金,当销量不佳时销售团队便没有提成),但总体来看这两块费用也是刚性的,即便产能完全停掉,管理团队也需要继续存在;即便没有产出,作为一个企业正常运转的只能部分销售部分也必须保留。我们习惯把这些费用称之为平台费用,这些费用的典型特点就是:无论产能生产亦或是停工,这些费用就在那里,不舍不弃。

由于平台费用是如此的“不离不弃”,所以产能建成以后,即便我们完全停工公司依然处于亏损失血的状态,观察上表,折旧费用9元/kg,三项费用5元/kg,所以如果产能完全停产会亏损14元/kg。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们分情况进行假设:

1、假设硅料市场价格为80元,不含税价格80÷1.16=58.96元,减去“全成本”58.96-50.2=8.76元,所得税按照15%计算,净利润为8.76×0.85=7.45元,此时硅料产能依旧可以保持较好的盈利状态。

2、假设硅料市场价格为50元,不含税的价格为50÷1.16=43.1元,再减去全成本43.1-50.2=-7.09元,此时硅料产能处于亏损状态,虽然亏损,但是由于完全停产要亏14元亏得更多,所以对于通威新产能而言,即便硅料价格下跌到50元/kg的超地位,依然会维持生产。

3、假设硅料价格跌至40元,不含税价格为40÷1.16=34.5(已经低于可变成本),减去全成本34.5-50.2=-15.7;由于停产才亏14元,维持生产会亏损更多,所以此时企业会选择停产。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上面的数据不是为了说明理论的假设,而是经过我多方核验调研总结的相对准确的、贴合的实际的数据,不仅能用来说明理论,更能用来指导实际,是大家新产能的客观实际水平。通威股份、大全新能、新特能源、东方希望、新疆保利协鑫几家公司新产能的成本基本相近,单位万吨产能投资为9~12亿之间;单位万吨产能员工需求量200余人;单位硅料产出对硅粉需求小于1.1kg,1kg硅料产出电力消耗<58kwh。以上参数代表着未来几年内硅料的最先进水平。


二、新老硅料产能的对决

介绍完成上述概念后,我希望把我们的讨论引向深入,让其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接下来我们就对比分析布局于低电价地区的新产能和位于高电价地区的老产能的成本构成。

硅料产能按照成本为度我分为三类分别是

1、低电价+新产能;此类产能的代表是去年开始不断新增的产能,此类产能当前有效投产的只有东方希望1.5万吨的产线,此类产能有如下共同特点:现金成本36元、生产成本45元,全成本50元。现在为此类产能的建设高峰期,从今年三季度开始为此类产能进入投产高峰。

此类产能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实际产出是铭牌产能的120%,所以2019年实际的有效产能为16.8万×1.2=20.16万吨。

2、低电价+老产能;此类产能均为上一轮产业周期杀入硅料行业所布局的产能,凭借着低电价地区的布局,经受住了产业的洗礼并且活了下来。此类产能的代表是新特能源、新疆大全、四川永祥、亚洲硅业、云南云芯等。此类产能的统计表为:

此类产能合计为19.9万吨,江苏协鑫自备电厂可满足4万吨的硅料产出,虽然协鑫位于徐州,但是由于自备电厂的助攻,电力成本为0.36元/kwh,所以也就归类为低电价地区的产能。此类产能的含税成本在80元左右,所以硅料价格跌至如此地位,依然可以勉强维持。

3、高电价地区+老产能;次轮硅料产也的产能格局改变,淘汰的就时此类产能。此类产能主要代表就是韩国OCI的5.2万吨;德国瓦克约6万吨;Hemelock的2万吨,国内方面主要就是新疆协鑫外购电力部分3万吨;江西赛维2万吨,河南恒星1万吨,合计16.2万吨。次轮产业替代就是成本最低的硅料产能替代成本最高的硅料产能,接下来我们就以低成本硅料产能的典型代表“通威”对比国内高成本的典型代表“江苏协鑫(外购电力部分)”。

分析:虽然新老产能均使用改良西门子法,但是新产能凭借以下因素获得了巨大领先。

  1. 低电价地区的布局(通威包头电价0.26元,徐州工商业电价0.7元)

  2. 低电价地区的本质是低能源成本,这使得新产能在蒸汽成本方面有巨大优势

  3. 单位产能投资成本更低(体现为折旧,通威9元;协鑫13元,协鑫的优势在于折旧快完成了)

  4. 效率更高,劳动力需求更少(新产能万吨产能仅需200名员工,老产能万吨产能则需要400名员工)

  5. 员工更少后,进而引发管理费用更少、单位产能投资成本低导致财务成本更少;(这两方面共同使得新产能的三项费用仅为老产能的56%)


三、利用上述知识用以指导企业定价策略

企业的产品应该如何定价才能获得尽可能多的长期利润?这是一门定价的艺术,也是一个清晰的科学计算的过程。接下来我们就分析分析。

从企业至关朴素的角度看,企业最喜欢撇脂定价策略,价格当然是希望越高越好,价格越高,利润也就越高。但从长期角度看,这样的定价策略有明显的问题,就是制造业过高的利润会使得大家都眼红,新进入的产能就会如潮水般涌进来。

结合前面提到的概念和上面的这张图我们就能清晰理解撇脂定价策略的问题了。如果价格在合理利润之上,那么就会有大量产能涌入。而一旦产能过剩以后,想让产能退出绝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需要把价格逼到现金成本的位置才行。

所以当资金沉淀在产能设备前,价格低于合理利润就可以阻止新产能进入;可是一旦当资本变为了产能,那么要想逼停产能,价格就必须跌破现金成本才行。所以短期高价的策略在没有进入壁垒的行业里,必然引发长期低价的结果。尤其在产能出清的阶段,势必会使得大家都很难受。真正长期利润最大化的定价点是比合理利润略低的定价(图中圈红圈的地方)

这里我就的点评一下隆基的定价策略,我总体感觉隆基的定价策略是“非优”的,去年超额利润的结果就是今年超预期的单晶硅片产能扩张,年底中环的产能会来到27GW,而且成本也很低,加上隆基股份自身的产能年底单晶硅片的产能会来到77GW。大量的产能沉淀在单晶炉设备里,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能很容易的想象到:除非是跌破现金成本,否则这些产能没有一家会轻易退出。

再以近期硅片价格为例,多晶硅片已经崩塌式下跌跌至3元,单晶硅片始终无动于衷维持在4.45元的高位。其结果就是下游需求转移,打听几家电池、组件厂家,他们普遍反映不再接受常规单晶的订单、很多普通单晶电池产能转而生产多晶电池。从价格变化到需求转变总需要时间差,现在单晶硅片傲慢的价格只会使自己吞下傲慢的苦果,而且更糟糕的是1.35元的硅片价格差也会损害单晶perc产能新投产的积极性。三季度可能是大家都会有压力的时间点?朋友们做好准备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